假如宋神宗赵顼多活10年宋朝会走向何方?.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458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如宋神宗赵顼多活10年宋朝会走向何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假如宋神宗赵顼多活10年宋朝会走向何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假如宋神宗赵顼多活10年宋朝会走向何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假如宋神宗赵顼多活10年宋朝会走向何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假如宋神宗赵顼多活10年宋朝会走向何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假如宋神宗赵顼多活10年宋朝会走向何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如宋神宗赵顼多活10年宋朝会走向何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假如宋神宗赵顼多活10年,宋朝会走向何方?目录1 .宋神宗赵顼简介11.1. 政治上:11.2. 经济上:21.3. 文化上:21.4. 4.军事上:31.5. 教育上:32 .引子33 .一个月前,宋神宗和王安石,已经进行过一场“交心”对谈。64 .熙宁十年(1077)九月,宋神宗下令馆阁校对唐六典。105 .“富国之法”和“强兵之术”126 .元丰四年(1081)六月,西夏发生内证147 .围绕“新法”和“更化”的纷争并未停歇,持续影响了数百年之久20参考文献:231 .宋神宗赵顼简介宋神宗,全名赵顼,又名仲针,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

2、,是为宋神宗,时年20岁。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一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公元1085年,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7岁,庙号神宗,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1.1. 政治上:在政治上神宗还是勉力维持新政局面的。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守旧势力以为时事将有大变。神宗却明确下诏说明新法”间有未安,考察修完,期底至当。士大夫其务奉承之,以称朕意。无或犯于故常,以戾吾法。敢有弗率,必罚而不赦”。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终神宗朝,除方田法罢废及部分

3、新法条文被稍作调整外,新法基本上得以贯彻执行。神宗对在外地任职的王安石也多有关照,如公元1077年(北宋熙宁十年)以王安石为集禧观使;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以王安石为尚书左仆射、舒国公、集禧观使;公元1080(北宋元丰三年)改制,则以王安石为特进,改封荆国公。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年)间,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使改革有所推进。他绕开容易引起争论的理财问题,而把注意力放在整顿冗官和强化军兵保甲问题上。冗官冗费是宋朝官僚政治的毒瘤,宋初,太祖、太宗二朝为了加强皇权,广授官职以分宰相和省、部、寺、监之权,授官制度复杂,有官、职、差遣之分,造成机构重叠,

4、闲官冗费等弊端。元丰三年八月,神宗正式启动官制改革,他首先从积弊最深的差遣制度入手,诏令撤销只领空名的官职,原作为虚职的省、部、寺、监各官皆实际任事。并采用旧文散官的名称编成官阶,作为官员俸禄及升降的品阶标准。公元1082年(北宋元丰五年),以唐六典为蓝本,颁行三省、枢密、六部新官制。元丰年间中央官制的改革,虽然局限性很大,但表现了神宗维持新政,继续改革的心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初以来混乱的官僚体制,奠定了北宋后期和南宋中央官制的基本构架。1.2. 经济上:熙宁变法使得宋王朝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新法的实行,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七亿

5、亩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多种矿产品产量为汉代、唐中叶的数倍至数十倍,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明显提高。1.3.文化上:宋代经济的发展为编纂通鉴提供客观的条件。赵宋王朝建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文化事业的发达,加之宋王朝实行“右文”政策。雕版印刷术的普及,造纸术的进一步改进,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北宋初期,先后编成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四大部书,就是宋代“右文”政策结出的硕果,又是宋代文化发展的标志。龙图阁和天章阁分别是度藏太宗、真宗著作的地方,也藏有不少典籍。仅崇文院藏书,据仁宗时修成的崇文总目记载,就有书籍30669

6、卷,可谓当时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这就从资料上为书局编书提供了保证。书局迁到洛阳后,神宗又以颍邸旧书2400卷赐予司马光,并为通鉴作序。1 .4.军事上:神宗在治内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宋朝的边事。他一反宋朝自真宗以来对辽与西夏的妥协退让,以强硬的态度对付虎视眈眈的邻邦,并立志要统一中国。他在位期间,亲自主持了两次大的军事行动,一次是对交趾的反击战,一次是对西夏的讨伐。交趾位于今越南北方地区,自仁宗末期以来,就时时侵扰宋朝边境。公元1075年(北宋熙宁八年)九月,交趾进攻广西路的古万寨(今广西扶绥)。十一月,交趾出动6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大举进攻广西路(今广西)。1076年二月,神宗派郭逵领兵抗击交趾军

7、。宋军连连取胜,收复了不少失地,于十二月攻入了交趾国内,迫使交趾国王李乾德奉表投降。此后,交趾再也不敢侵扰宋境。神宗对西夏用兵,却很不顺利。公元1082年(北宋元丰五年),神宗在银、夏交界修筑永乐城来屯军,想要困住兴州的西夏军。不料西夏出动了30多万大军围城,永乐城失陷,宋军将校伤亡200多人,损失民夫工匠20多万。战报传至汴京,神宗临朝恸哭。他从此也失去了斗志,继续维持着原来对西夏的纳贡和议。1.5. 教育上:在一系列变法中,教育方面的改革异议较少,州县建立小学,朝廷直接领导太学,分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三等,由定期的考试选拔。外舍生两千人,考试优秀的升内舍生;内舍生三百人,考试好的升上舍生

8、;上舍生一百人.优秀者可以直接选拔为官。至于他的庙号为“神”的原因应是褒词贬用,表明他的继任者并不认同他的改革做法,但又不好用恶谥称呼,所以采用了这个“民无声明”的字。2 .引子熙宁八年(1075)四月,宋神宗赵顼与重新担任宰相的王安石讨论政事。是关于上等户逃亡的消息。宋神宗提到,听闻河北、河东一带,上等户逃亡的情况屡屡不绝,这或许,与他们要跟同保的下等户共同承担的青苗钱粮有关。由于保内的下等户近期粮食歉收,很多人都逃亡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较富有上等户,害怕政府索要钱粮时自己要承担更多,所以也跑了。对此,王安石表示已着手调查,收到的反馈是,只有磁州、相州出现了上等户逃亡的情况,且多是因为天灾

9、歉收,人们为了应对荒年就进行了分房,以减轻生存压力。因此,王安石禀告宋神宗,磁州、相州的上等户其实是“为分房减口”,怎么能称之为逃亡呢?“不知当时谁为陛下言此,何不明示姓名,令彼分析是何处有此事?”王安石追问道。宋神宗却说:“我不记得是谁说的这件事了。”王安石穷追不舍:“他既然这样讲了,那必定是存在这样的事实。如果事实存在,当前的调查结果就是州县监司合起来欺瞒上级;如果事实不存在,就是有诬陷之人,让这种人留下来有什么益处!”宋神宗似乎刀枪不入,开始说其他事了。这下,王安石忍不住了,张嘴就是一个带着怒气的比喻句:“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时也?”一位是雄心勃勃的天之骄子

10、,一位是兢兢业业的变法能臣,他们在改革国家弊政这条道路上,已经共同“战斗”了很多年。但如今,话说出来,却是各有各的心思。能臣的提醒,是出自于多年跟随的了解,以及变法派的激进选择。而君主选择忽视,并不是觉得臣子讲的话没有道理,只是,他已经不想透露自己过多的真实想法了。羽翼未丰的天子,成熟了;想法很多的能臣,疲倦了。图1图2宋神宗赵顼画像。第5页共23页图1图2宋神宗赵顼画像。王安石复相后,依神宗所言,他应该是要继续“有为”的。但实际上,宋神宗在推行新法上的行事,已不再重视王安石的意见。譬如,王安石要求对“不附新法者”治罪时,神宗并不理会;王安石想让负责保甲事务的司农寺兼兵部事,宋神宗也不同意;而

11、在朝中,同属变法派的韩绛、章惇、吕惠卿等人相继被贬出朝廷,唯王安石在朝中孤军一人凡此种种,都让王安石觉得自己的这次回来,毫无意义一一他的意见对这位帝王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后来,他自己也说,皇帝与他议事,“只从得五分时也得也”,自己的建议,陛下听个一半也好啊!而宋神宗对他也表现出了厌烦的态度。王安石对这种束手束脚的政治生涯感到郁闷和厌倦。于是,他再三请辞,只想远离朝堂,潜心学问。而这一回,宋神宗同意后,也再没有重新起用他的动作了。图3王安石画像。九年前,熙宁元年(1068),宋神宗曾对着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之说,兴奋得连连点头。如今,他再也不会了。因为,他更想要别人对他连连点头。熙宁十年(1

12、077)十二月,宋神宗发布诏书更改年号,宣布明年正月朔旦改为元丰元年。改元之后,宋神宗首先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他任命吴充、王珪为相,后以蔡确、章惇参政,冯京主枢密等。这是个什么局?吴充,“务安静”;王珪,“三旨相公”,擅长取圣旨、领圣旨、得圣旨;蔡确,帝云亦云;章惇,“今日曰:诚如圣谕,明日曰:圣学非臣所及”一言以蔽之,这个执政班子很“听话”。随后,便风风火火地开启了变法的新阶段。其实,从熙宁七年(1074)那一次罢相后,宋神宗所冷落的,与其说是王安石,倒不如说是一切有可能左右他决策的人。这是一个皇帝不断强化皇权所作出的选择。熙宁二年(1069),熙丰新政刚推行时,宋神宗为此定制了一个有“生老

13、病死苦”之称的执政班子,一个极其平衡的局。“老”是指曾公亮,他已经年近古稀;“病”是富弼,他因反对变法而称病不出;“死”是唐介,他也反对变法,整日忧心忡忡,变法开始不久后就病死了;“苦”是赵扑,他无力阻止变法,成了愤青,整天叫苦不迭。剩下的“生”是王安石,他的变法生机勃勃。0图4富弼画像。图源:网络这几个旧臣与变法领袖王安石的互相牵制,是宋神宗的“制衡”安排,这早已暗含着他作为变法这盘棋子幕后主帅的智慧。这一时期,之所以选择“制衡策略”,是因为,作为一个刚上任不久的君主,他对一切都不够熟悉,只好先隐一隐,倾听不同阵营大臣的意见,调兵遣将。这是一个重要的积累过程。同时,这也是他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少

14、有的奉行“祖宗家法”的地方了。注重”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让不同派别的势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此乃赵宋王朝的“祖宗家法”。当宋神宗积累了足够多的执政经验,他便一跃成为了这场变法的绝对主导,以皇帝的个人意志主持变法,事必躬亲。4,熙宁十年(1077)九月,宋神宗下令馆阁校对唐六典。有何用意?为了一件他想了很久的事。当年,宋神宗决意推行新政,是为了解决“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的社会状况,以及冗员、冗兵和冗费的“三冗”危机。对于国库见底的困境,神宗曾认为:“财用屈竭,以为皆缘置官多。”但王安石当时却说:“以臣所见,似不由官多。”他认为,皇帝应该担心的是任职的并非合适人选,而不是担心任职的合适人选过多,

15、“苟能为陛下足用度,则虽比今日更多与人当直,未为过当”。由于王安石的意见不同,所以,熙宁年间的变法,最后重点落在了“富国之法”和“强兵之术”上,而在整顿吏治方面,反而新增了官员和机构,吏禄也有所增加,主要是为了改变官僚集团的构成和提升官员素质图5王安石剧照。图源:影视剧截图这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一直萦绕在宋神宗的心头。因此,熙宁末年,出于对汉唐旧业的推崇,他下令校对唐六典,设想以唐六典作“正官名”的范本。元丰三年(1080)八月,宋神宗发布诏令,下诏改革官制。元丰五年(1082)五月,正式颁行新制。从下诏改制到正式实施,用了几乎整整两年。史载,这次官制改革方案是由宋神宗独自制订的一一“上将定官制,独处阁中,考求沿革,一年而成,人皆不知”。经过两年的仔细琢磨,元丰官制改革涉及范围很广,条例繁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罢去台、省、寺、监“领空名”者,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