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60816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心绞痛症状和运动引起的缺血,并预防心血管事件。主要涉及抗栓药物、调脂药物、抗心肌缺血的药物、其他如改善预后的药物和控制血糖的药物等。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和偏好选择。那么,冠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药物治疗,近日发布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给出了解答。01、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如无禁忌证,无论采用何种治疗策略,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启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且应将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作为二级预防,如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可换用P2Y12受体

2、抑制剂(如氯叱格雷或替格瑞洛)。口服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制订应个体化,着重权衡以下3个方面:疾病状态、血栓及出血风险和手术。非血运重建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建议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若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建议每日服用P2Y12受体抑制剂。对于中高缺血风险且无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考虑阿司匹林联合第2种抗栓药,如氯毗格雷75mg每日1次或替格瑞洛60mg每日2次,进行长期二级预防。非血运重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建议双联抗血小板(DAPT)(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或替格瑞洛)至少持续12个月,除非存在高出血风险或发生出血等其他禁忌证。高出血风险(如PRECISE-DAPT25分

3、或符合ARC-HBR标准)的ACS患者,应给予至少1个月的DAPTo非血运重建ACS患者,如出血风险较低或治疗期间无出血并发症,可考虑DAPT超过12个月,最长至30个月。对于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且存在高缺血风险的患者,若12个月内耐受DAPT且无出血并发症,可考虑在阿司匹林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60mg每日2次的延长DAPT方案,最长可达36个月,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有无出血情况。非血运重建冠心病患者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疗路径见图K但曲运一建冠心病患1I慢性冠脉综I急性脉标一口低出业风险I岛出机风险.高出血风险低出血风险高缺血风险1M而风除”A+C或A+T(60g.每H2次).长期用药A+C或A+T.至少

4、I个月AM或A+T.至少12个月A+C或A+T.至少12个月A+C或A+T(60呻海H2次).延长至不超过36个月A或C或T.中药.长期注:*表示图出血风险为PREC1SEDAPT评分25分或符合ARC-HBR标准,高出血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或抗血小板治疗后抑制过度、贫血、低体质指数、合用口服抗凝药等;*表示高缺血风险因素包括既往心肌梗死或卒中史、心电图ST段压低、高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贫血、左心室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复杂冠状动脉PCI(如左主干、分叉、慢性完全闭塞、弥漫性长病变、仅存冠状动脉)等;A表示阿司匹林;C表示氯口比格雷;T表示替格

5、瑞洛图1非血运重建冠心病患者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疗路径CCS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特别是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建议给予DAPT治疗,持续12个月。如果合并高血栓风险(尤其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史或外周血管病变史)且低出血风险,推荐长期最低有效剂量的DAPT(如阿司匹林Ioomg每日1次+替格瑞洛60mg每日2次)。如果合并低血栓风险或高出血风险,推荐长期单抗治疗。C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则可认为升级为ACS状态。ACS患者CABG术后应尽快(24h内)恢复DAPT治疗,直至疗程至少达到最近1次ACS事件后持续12个月。优先选择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联合

6、替格瑞洛90mg每日2次。若患者伴有较高缺血性风险(有心肌梗死病史)且耐受DAPT,无出血并发症,DAPT可持续治疗1236个月。行Cabg的患者,若出血风险较高(如Precise-DAPT评分25分),6个月后应考虑停用P2Y12抑制剂治疗。氯口比格雷可作为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者过敏患者的替代治疗,并在CABG术后长期服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疗路径见图2o图2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疗路径CCS患者行裸金属支架(BMS)术后,推荐DAPT至少1个月;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DAPT至少6个月;经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患者,考虑13个月DAPT治疗

7、,其后均改为小剂量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在接受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治疗的患者中,应考虑DAPT至少12个月。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如PRECISE-DAPT25分或符合ARCHBR标准)CCS患者,应考虑3个月的DAPT治疗;对于进行3个月DAPT治疗可能会引起安全性问题的患者,可考虑1个月的DAPT治疗。CCS患者能耐受DAPT治疗且无出血并发症,如出血风险低而血栓风险高(DAPT2分),可考虑DAPT(氯叱格雷+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且30个月。ACS患者行PC1术后,无论何种策略,若无禁忌证或高出血风险,推荐阿司匹林联合1种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至少12个月。不论初始治疗如何(侵入性或保守

8、性),优先推荐阿司匹林基础上使用替格瑞洛(9Omg每日2次),除非有禁忌证。当替格瑞洛不可及、无法耐受或有禁忌证时,可使用氯毗格雷(75mg每日1次)。在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中,应考虑行DAPT治疗36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或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如PC1术后可耐受DAPT且无出血并发症,存在高缺血风险的患者(DAPT2分),可考虑DAPT(阿司匹林联合氯口比格雷75mg每日1次或替格瑞洛60mg每日2次)12个月以上治疗。对于使用BRS治疗的ACS患者,应考虑DAPT治疗至少12个月。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疗路径见图3o图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疗路径

9、在稳定型冠心病或慢性期ACS患者治疗过程中如需由氯叱格雷75mg每日1次转换为替格瑞洛90mg每日2次或60mg每日2次时,无需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在氯叱格雷末次给药24h后直接换用替格瑞洛相应剂量即可。如需由替格瑞洛转换为氯叱格雷,考虑到替格瑞洛的半衰期及新的血小板释放入血所需时间,建议在替格瑞洛末次给药24h后给予1次氯毗格雷负荷剂量300600mg后,给予氯口比格雷75mg每日1次维持剂量。02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策略冠心病与心房颤动具有多种相同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常合并存在。两者并存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增加出血风险。(1)合并心房颤动血栓栓塞

10、风险及出血风险评估目前推荐对所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对于评分为1分的男性和2分的女性应结合患者的意愿,推荐其抗凝治疗。评分2分的男性和3分的女性推荐口服抗凝剂治疗以预防血栓事件。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风险评估推荐采用HAS-B1ED评分。当患者评分3分时,提示出血风险升高。在接受阿司匹林单药、DAPT治疗或口服抗凝药物单药抗栓治疗且消化道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中,推荐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2)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合并ACS和(或)接受PCI的心房颤动患者,应权衡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栓塞风险,冠脉缺血事件以及抗栓治疗相关出血风险

11、以确定联合应用抗栓药物及持续时间。现有证据表明,口服抗凝药(OACI优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加P2Y12拮抗剂(优选氯叱格雷)的双联抗栓方案安全性优于抗栓方案,疗效不逊于三联抗栓方案。PCI围术期一般需加用阿司匹林(三联治疗)直至出院(短期1周),对于高缺血或血栓栓塞和低出血风险的患者,出院后阿司匹林可继续使用至术后1个月。停用阿司匹林后,对于合并ACS的患者,推荐继续使用(N)C)AC加P2Y12抑制剂(优选氯毗格雷)双联抗栓治疗至12个月后改为单用(N)OAC;对于择期PQ患者,继续使用双联抗栓治疗至6个月后改为单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对于1年内无缺血事件及无PCI的稳定型冠心病合并心房

12、颤动患者建议长期应用(N)OACo(3)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之间的转换A由华法林转为NOAC:如患者从华法林转换为NOACz应先停用华法林,密切监测INRINR2.0时可立即给予NOACo2.02.5时,应每13d监测1次INR,降到上述范围再开始给药。由NOAC转为华法林:如患者从NOAC转换为华法林,应继续服用NOAC(艾多沙班剂量减半,其他NOAC剂量不变),并重叠使用华法林,直到INR达到合适的范围。联合应用35d后测定INR,如INR2.0,应在13d后重复检测INR(NOAC给药之前检测);直至INR2.0时停用NOAC,并在Id后重复检测INRo停用NOAC后第1个月内应严密监测INR,直至INR稳定(至少连续3次监测INR在目标范围内)。参考文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编写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3;21(6):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