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63136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一、关于课文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二、结构层次课文按故事情节分为四段。第1段,秦、晋围郑: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进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以其无礼

2、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既然两国的军队并没有驻扎在一起,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函陵“氾南均属郑国领土,分别为晋、秦占领,一是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二是暗示着郑国有机可乘。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比照,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优笔。第2段,烛之武临危受命。郑国君臣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国危矣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境地。“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

3、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如果说佚之狐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那么担此重任的就是千里马了。所以,烛之武还未出场,已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壮士不遇,英雄末路,是中国士人对虚掷人生的无可奈何的悲哀和感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那么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也没有给予什么抚慰和许诺,而是先用“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但是,郑伯并没有止于自责,而是欲扬先抑,设想假设郑国灭亡的话,对你烛之武也没有任何好处。郑伯可谓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他的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终于感动

4、了烛之武。烛之武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第3段,烛之武说退秦师。“夜缱而出,进一步说明了郑国形势之严重。秦、晋已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这时,郑国的命运将取决于烛之武此行的成功与否。一般说来,敌我谈判,双方都有戒备,只有尽快消除对方的戒心,才有可能使对方坐到谈判桌前。烛之武能否成功,就看他说什么和怎样说了。这段说辞只有一百多字,却包含以下四层意思。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提出问题。烛之武好似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的,这自然会引起秦伯的好感,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第二层(“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说明亡郑只

5、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鉴于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根底,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秦国当然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的国力相对削弱。第三层(“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如果说上一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那么是以利益引诱秦伯了。假设烛之武继续在秦、晋关系上做文章,很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

6、说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当然,这些好处的前提,就是要秦国放弃进攻郑国。这样一分析,攻郑与友郑的利弊轻重,自然就摆在了秦伯面前。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察言观色,又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从历史说到现实,烛之武又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这样一发挥,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国订立了盟约,还反过来帮助郑国。第4段,晋师撤离郑国。原来曾是晋国盟军的秦国,现在却成了郑国的盟友,风云突变。这时的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

7、判断,毅然决定撤军。应该说,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反过来,说秦伯而退晋师,一箭双雕,也正是烛之武所想到达的目的。三、人物形象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的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保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

8、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四、写作特色1、伏笔与照应:这篇课文虽短,但在表达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缱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2、波澜起伏:这篇课文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如,大军压

9、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3、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缱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