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难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曲五首》难点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诗词曲五首?难点解析【赤壁】师:这是晚唐诗人杜牧一首著名的咏史诗。杜牧8O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他二十六岁中进士,作了十年幕僚。后来调到京师,被排挤。累官至中书舍人。他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疾苦,但一生困顿失意。有?樊川文集?。杜牧写了不少咏史伤今的政治诗,含蓄地对时政提出批评。但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意境深婉,语言轻丽,风格清爽。请同学朗读这首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师:结合自己的理解,参考注解,解释词语。生:“赤壁,三国时期吴蜀联盟大破曹兵的战场。地址众说不一,一般认为在今湖北省西
2、北。“折戟沉沙,折断的战戟被埋在江边泥沙里。“销,销蚀。“前朝,指三国时期的吴国。“东风,?三国志·;周瑜传?注里说,赤壁之战时,周瑜采纳黄盖火攻之计,诈降曹操。当曹军等待受降的时候,黄盖点燃了积薪灌油的伪装的船只。当时东南风大起,因而烧毁了曹营的战船。曹军大败。“周郎,周瑜的美称,赤壁之战时他是吴国水陆大军的统帅。“铜雀,即曹操在部城建的铜雀台,故址在现在的河北省临漳县西。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其后二年始筑此台。一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意在筑台取二乔,与史实不合,然只要被掳,那么何时筑台皆得锁之。“二乔,即大乔和小乔,都是吴国著名的美女。大乔嫁吴国前国主孙策,小乔嫁周瑜。师:谈谈诗
3、的大意。生:折断的战戟沉埋沙中,但铁还未销蚀,将它磨洗之后,认出是前朝的遗物。当年东风假设不给周瑜提供便利的话,东吴的二乔就会被锁人铜雀台的春宫之中。师:这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前两句描写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的情景,从一块仍未销蚀的铁戟,引起对当年赤壁大战情形的想像,兴起思古的幽情。后两句从反面落墨发出议论,假想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的大乔、小乔便将被掳,吴国将要灭亡。通过后二句的议论,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结果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曹操虽然失败,但未必不是英雄。不以胜败论英雄,强调人生际遇在人生命运中的重要性,正是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所在。杜牧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诗人在这里明讽周瑜,暗誉曹操,实际上是
4、在借助史实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这首诗能以小见大,通过鲜明的形象抒发议论,而不是以空泛的议论去评价历史,这也正是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之战,周瑜以少胜多,利用的是火攻。火攻能成功关键在于东风,因为当时两军对峙,孙刘联军在西,有了东风,才能顺风放火,烧掉曹军的船只,取得胜利。诗人在这里出人意外地设问:假假设东风不来,它不给周瑜这个方便,战局的开展会怎样的呢?那样的话,曹操拥十倍以上的兵力,完全有可能击溃联军的抵抗。“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这种假想的结果。原来吴国有个乔公,生了两个姑娘,都长得很漂亮:大姑娘人称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策。孙策此时已经死
5、去,所以大乔就成了遗孀。小姑娘人称小乔,就是周瑜的夫人。姊妹俩合称“二乔。“铜雀呢?曹操在他的根据地邺郡修建了一座楼台,楼顶立有一丈五尺高的大铜雀,所以叫铜雀台。这里住有曹操的姬妾。“春深两字,固然是指自然界的春光灿烂,同时也暗示妖烧的女人。如果要把二乔也锁在铜雀台上,不彻底消灭孙刘联军是办不到的。反过来说,连二乔都为敌军所有了,那么,孙吴的事业也将荡然无存,不可能再留下别的什么了。【过零丁洋】师:这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请同学朗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
6、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师:解释其中比较难于理解的词语。生:“辛苦遭逢,指出仕从政,为国效力,从此经历辛苦。“遭逢,遭际,遭遇。“起一经,出身于一种经书的考试。按,自汉代起即以明经取土,或考一经,或兼考几部经书。文天祥于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一经考取第一名。因通晓经义而得官。“干戈,指战争。“寥落,指战乱中的衰败景象。“四周星,是说四年。文天祥从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北上“勤王到被俘,前后共四年时间。“周星,岁星,即木星,古人把木星所在位置当作纪年标准。“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赣江自赣县至万安县有十八滩,其中以惶恐滩最为
7、险恶。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失利,曾从惶恐滩向福建撤退。“说惶恐,意谓论述抵抗失败之事。“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祥兴元年(1278)十月,文天祥兵败被俘。“叹零丁,感慨零丁孤苦。“汗青,史册。古代用竹简纪事,先烤竹出汗,蒸发出水分,以便书写,故名“汗青。师:谈谈诗的大意生:我因精通经书而被朝廷起用,从此辛苦从政,为国效力。战争烽火使社会荒凉衰落已有四个年头。祖国的山河支离破碎,好似空中飘飞的柳絮,我自己的命运也充满坎坷,像暴雨拍打的浮萍。我曾在惶恐滩头撤退,说起来还感到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被俘,更感慨孤苦无依。从古到今谁也难免一死,但我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会永远在史册中放射光辉!
8、师: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人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乱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用“风飘絮、“雨打萍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充满了悲凉气氛。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读之怆然。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说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9、。理解诗句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个难点。这首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县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义坚决,“但称:&1squo;好人!好诗!’竟不能逼。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勤王
10、,在德祐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仅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士遭到元军的蹂蹒,山河破碎,设在崖山的南宋行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沉浮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屡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如风雨吹打
11、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的心情。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诗人于德祐元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
12、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于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至,接下去两句那么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总是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昂慷慨的两句诗,说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表达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水调歌头】1、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
13、我今停杯一问之两句脱化而来。同时点明饮酒赏月。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外表上好象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怎样的含意。?诗经?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并非问今天是什么日子,而是赞美的语气:“今天是多么好的日子啊!的意思。下面“我欲乘风归去三句,外表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1squo;琼楼玉宇’中去,但是又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剧烈,难以容身。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指做地方官而言,只要发奋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
14、力。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2、词的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苏轼和苏辙,手足之情甚笃。据苏辙?超然台记叙?说:“子瞻(苏轼字)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苏轼抛掉湖山秀丽的杭州,由南而北,原为兄弟之情。但到密州之后,仍不能与弟辙时常晤对。对弟弟的思念,构成这首词下片的抒情文字。下片开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
15、3、这首词的上、下片都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如上片结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与陶潜桃花源诗所说:“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诸句约略同意。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凡境、圣域、清境、浊境。当一个人思想开朗、胸怀坦荡的时候,就是在圣城、清境里,反之,清境、圣域便都不见了。同时这也就是儒家“无人不自得的思想。有了正确对待事物的思想,那么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心安理得。在人间也可以得到快乐,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样可以做一番事业,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廷中去呢?下片的“此事古难全含有这样的意思;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
16、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山坡羊·;潼关心古】其一,这首怀古曲是从人民的命运着眼去评判历史的,其思想境界远远高出一般的怀古之作。元代咏史散曲,思想感情大都偏于消极;或感伤古代王朝的覆灭,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慨叹古今巨变,人事频迁,流露出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的惶惑心情;或者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的忧伤;更多的那么是借古人古事,说明富贵无常,人生如梦,鼓吹隐逸遁世,及时行乐。而张养浩这首作品,掘意精要,发人所未发之言,写来别具新意。这突出地表现在结尾四句,作者从一兴一亡两个相反方面考察历代的兴衰更替,得出了同一的结论“百姓苦。这就跳出了一般怀古作品的窠臼,传达了劳动人民的呼声,显示出不同于常人的胸怀和眼光。试看历代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