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课堂教学镜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课堂教学镜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逍遥游?课堂教学镜头笑里藏“道读析课文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斥蜩与学鸠笑大鹏,而不写大鹏笑它们?围绕这个提问我们展开了如下的对话。生:作者写斥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因为这些小东西自我感觉太好,还以己推人,却不知也不懂人家的逍遥。生:因为大鹏鸟是作者要追求的逍遥偶像,所以作者不写大鹏鸟笑它们。笑别人总是不好的。生:大鹏鸟不是不笑,是不屑于笑,对于斥蜩与学鸠这些小东西它是懒得笑,因为级别太低了。师:能不能再从前后文对照的角度进行思考?生:啊,我发现了,前文是小笑大,后文是大笑小,加起来就是互相笑。师:能说得具体一点吗?生:前文里的斥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小笑大;后文从宋荣子开始是大在笑
2、小。师:前后对象都变了,为什么说是互相笑呢?学生讨论。生:从前文外表上看,是小笑大,是斥需笑大鹏,是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小的不理解大的。但大鹏鸟就能理解鼠目寸光的斥蜩与学鸠的小小世界吗?显然也不能。师:有道理。前文都是小笑大,还有哪些“笑呢?生:小年不及大年,虽然没有写到笑,实际上文章里面也隐含着笑,也是相互的笑,相互的不理解。如朝菌携姑冥灵大椿间的,还有众人和彭祖间的等等。生:还有适莽苍者、适百里者和适千里者之间的。师:作者为何要写这么多相互间的笑、相互间的不理解呢?生:小级别永远不懂大级别,大级别也永远不懂小级别,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生:作者可能是在讲小有小的逍遥,大有大的逍遥。师:各有各的
3、逍遥,各有各的道。你说得真好,历史上向秀和郭象就是这么注?庄子?的。?逍遥游?其他文字里作者也屡次表达万物“适性逍遥的道理。PPT展示相关文句生:老师,文章前面局部笑得很合理,但后文的宋荣子显然已经是个高人,如此高境界人怎么还要笑人呢?师:要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先要解决哪些小问题?生:宋荣子笑哪些人?高在何处?生:显然他是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这四类人。师:为什么要笑这四类人呢?生:因为这些人都是功名之士,追名逐利,利欲熏心,都是很世俗的人。而宋荣子却是一个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高人,不像他们那么的“数数然于世。生:宋荣子“笑他们,还因为他们自大,自视甚高。师:何以见得?生:
4、其自视也亦假设此矣,这些人也像前面的斥笑大鹏一样的自我感觉良好。生:那这些人又“笑谁呢?学生讨论。生:“知效一官的觉得自己能这样做一个官就已经够了,于是就笑“行比一乡的。同理,“行比一乡的笑“德合一君的,“德合一君的笑”而征一国者的。总之是不厉害的不理解厉害的,小逍遥笑大逍遥,他们是两个世界,他们各属于自己的世界。生:不一定。刚我们讨论过了,也有可能是后者笑前者,大笑小,是相互的笑和不理解,是各以为是的逍遥,都是“适性逍遥。师:你比我总结得好。那宋荣子有缺点吗?生:他“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了。师:那列子呢?生:列子有缺点,“御风而行说明他还是有所待,没有做到真正的逍遥。生:可是从行文来看
5、,显然列子比宋荣子更厉害,而且从“虽然,犹有未树也句说明宋荣子肯定有缺点。师:那缺点是什么呢,“未树的是什么呢?生:我想应该就是“笑,一个思想上的高人笑一群行动上的矮子,说明思想还不够高,还没到达庄子所谓的最高的“三无境界。生:笑别人说明还是“有己,蛮骄傲的。还有“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说明宋荣子还是有内有外,有荣有辱,还有待。(鼓掌)师:原来笑里藏“道啊!版本比照,互有瑕疵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陈鲁峰PPT呈现人教版: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杨而止,时那么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苏教版: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杨,时那么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
6、万里而南为?师:请大家比较两个版本,看看有什么不同。生:人教版多了“而止,”而控于地而已矣后面是逗号;而苏教版那么是分号。师:从行文上看,多个“而止好呢,还是没有“而止好?生:我以为没有“而止好,因为行文更简洁。苏教版这一句可以翻译为“我疾速起飞,落在树木上,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落在地面上了。师:苏教版注释把“抢解释为什么呢?生:集,着落的意思。师:该句说明“落有哪两种情况呢?生:或落在树上,或落在地上。师:强调的重点在哪里呢?生:“抢榆彷,应该是落在树上。师:那“时那么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一句呢?生:主要是补充说明“抢榆杨一句例外情况的,说明也偶尔落到地面o师:有没有认为人教版多个“
7、而止的更好一些呢?生:我认为人教版更好一些。可以这样翻译,“我疾速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落在地面上了,和苏教版的翻译相比,更多强调落到地面的情况,与“之九万里形成更加鲜明比照。师:人教版注释把“抢解释为什么呢?生:触,碰的意思。师:关于“抢的解释,你赞成苏教版的,还是人教版的?生:我更加赞成人教版的,因为有个成语“抢地呼天,“抢就是碰、撞的意思。师:好,学会从成语中迁移文言文词语翻译了。从两个版本翻译比照看,感觉哪个更好一些呢?生:人教版更好一些。多了“而止,就使该句具有动态感与过程感,这些鸟从地面上快速飞起,碰到树林了,想停下来,因飞行高度不够,很多时候落到地面
8、上了。生:我也赞成人教版好一些。因为苏教版少了“而止,虽然简洁了,但只是描述了两种“落的状态,缺乏了一种生气与神韵!师:如果给苏教版这一句加上“而止二字,”抢的注释是否要作出改动呢?生:要改动。因为按照原先的注释翻译的话,就成了这样,“我疾速起飞,落在树木上就停下来,-感觉有些重复啰嗦,落到树上不就是停下来吗?师:“抢要改成人教版的注释吗?生:是。师:好,下面看看”而控于地而已矣后面是用逗号好呢,还是用分号好呢?生:假设用逗号的话,就意味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主语是“我,该句就应该翻译为“我哪能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就没有提到“鹏鸟的行为。生:对,无法照应该句“蜩与学鸠笑之曰中的“之,
9、鹏鸟。生:这样的话,该句就成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批评了,就成了蜩与学鸠羡慕鹏鸟高飞远行的行为了,“笑之就无从谈起了。师:这么看来,应该用分号了。生:对,用分号,意味着两种情况,一种是“我的飞行情况,时“控于地;一种是鹏鸟的情况,”之九万里而南,形成了比照。师:你的意思是说“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主语变成鹏鸟了?生:对。可以这样翻译,鹏鸟为何还要飞至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生:这样翻译的话,就表达出了蜩与学鸠对于鹏鸟“绝云气,负青天行为的极大不理解,既然可以在“榆杨“地面之间自在自由飞行,何必要高飞云端呢?生:对,飞行空间的制约,使得蜩与学鸠无法像鹏鸟那样具有开阔的境界与追求,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了!生:这
10、样就显示出蜩与学鸠容易满足,自得其乐的意味,也显示出其见识短浅,形成了坐井观天的思维倾向。生:也为下文“之二虫又何知一句张本,做好了铺垫!师:由此可见,在“而控于地而已矣后面的逗号与分号之争中,苏教版胜出。这样看来,人教版与苏教版打了个平手。课后,请同学们分别给两个版本的主编写一封信,提出我们的修改建议,好不好?庄子如何看“大鹏?江苏常州戚墅堰实验中学宋桂奇PPT呈现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辛弃疾?哨遍池上主人?:似鳏鹏、变化能几?东游入海,此计直以命为嬉。嗟鱼欲事远游时,请
11、三思而行可矣。师:?上李邕?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此中,诗人以“大鹏自况,表达了自己的非凡才能和远大志向;?哨遍?是辛弃疾因受弹劾而被免职时所写,由于心灰意冷,便想从老庄思想中寻求解脱。显而易见,对“大鹏图南,前者肯定后者否认,哪一种态度更吻合庄子的本意呢?生:前一种。文中的大鹏,不仅外在形象令人震撼,而且内在精神令人尊敬。它有着远大的目标要“之九万里而南。生:我一开始也觉得大鹏值得肯定,但看了这两首诗后,禁不住为它担忧。“风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翼也无力,南行途中,风不大,大鹏就得从高空掉下来,会不会摔得粉身碎骨?辛弃疾说的“直以命为嬉还是很有道理的。师:是啊,如果真从九万里高空跌落,这对大
12、鹏来说,无疑是一个悲剧,一种嘲讽!生:就算大鹏一路顺风,平安地来到南冥,之后会怎样?一是再由“鹏鸟变成“鲤鱼,在南冥过着与北冥相似的生活;二是仍回到北冥,继续过着以前的生活。这样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意味着大鹏是在瞎折腾,无用功。这样一个大鹏,大概不值得肯定吧?师:庄子主张顺乎自然,安于天命,对这种“瞎折腾应该不会肯定。生:可课文中,当蜩与学鸠对大鹏进行嘲笑时,庄子为什么又指斥它们“之二虫又何知?师:其他同学怎么看?学生阅读思考。生:这句话不是紧跟在“蜩与学鸠笑之曰后面,中间还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这段话好似有缓冲作用。师:很好的发现。这段话是说,
13、行路有远近,备粮各不同,造成了的不理解。同理,蜩与学鸠,由于无需待“风,自然也就无从理解大鹏“之九万里而南了。所以,“之二虫又何知该按正常语序解释成:“这两个小虫又怎么知道呢!这样一来,不仅没了指斥,反而有回护的意味呢!生:但接下来却是“小知不及大知。“小知“大知分别指蜩与学鸠、大鹏,“不及是“不如,比不上;这是不是非常明显地肯定了大鹏、否认蜩与学鸠啊?师:这个反驳好似很有力,同学们怎么看?生:老师,“小年匹大年,不亦悲乎,这说明了庄子不同意“小年和“大年相比,不希望“小年羡慕“大年。依据这个意思,“不及就不能解释为“不如,比不上。师:这个推论很严密。在?汉语大词典?中,“不及还有一个不常见的
14、意义“犹未达。“未达即不能到达,达不到却要去“匹,却要去求,“不亦悲乎!从庄子对这种“以小羡大,因小求大的否认中,我们自不难看出他想要表达的思想:事物应该顾及自身条件,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假设一味强求,悲剧就在所难免。生:我懂了。由于“小知达不到“大知的高度,所以,蜩与学鸠才不能理解大鹏的图南行为。生:我觉得庄子不仅没否认蜩与学鸠,反而还有肯定的味道。你看,它们“决起而飞,抢榆彷,时那么不至,而控于地,安然自得,知足常乐;这不就是庄子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思想的形象写照吗?师:老师认同你的说法。庄子的哲学是一门人生哲学,是教普通人于乱世中如何求生的处世哲学。较之于神奇莫测的大鹏,蜩与学鸠显然更贴
15、近普通人的生活,对它们进行肯定顺理成章。师: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自能得出这样的认识:庄子用大鹏与小虫对举,虽意在说明“小大之辩,但如果透过文字外表,再联系其哲学思想来看,庄子应该是不赞成大鹏图南的。不过,让庄子不会想到的是,他所否认的大鹏,经过晋代的阮修尤其是大诗人李白的再创造后,竟成了人们发奋向上的精神象征。课后,不妨百度一下阮修的?大鹏赞?和李白的?大鹏赋?。大鹏到底逍遥不逍遥江苏镇江市丹徒区XX局教研室颜家明师:?逍遥游?一文可能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最难理解的一篇课文,逍遥是人人渴望的一种境界,文中的大鹏到底逍遥不逍遥?有一种观点认为“大鹏外表上逍遥,实际上并不逍遥,其理由是“大鹏要靠风的托举才能高飞、才能远飞。用庄子的话说,就叫有待,而有待就不逍遥。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请同学们帮助我从课文中找出依据予以反驳。师:要想驳倒这个论点,我们要能证明大鹏靠风托举飞向南冥不属于“有待。那么,先看列子凭借的风和大鹏凭借的风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