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港口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港口发展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时代港口发展规划港作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沿海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引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十四五”时期是市转型提质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按照国家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的总体要求,推进港高质量发展,对全面实现市“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做强做优沿海港口群、促进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发展,明确提出了“以港强市”战略方针。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四五”交
2、通运输发展规划,并与港口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等衔接,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市港口(以下简称港)发展成效显著,为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辽滨经开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构建东北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港完成港口航道投资45亿元,道路运输场站建设投资3.4亿元,建成5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拓宽型深水航道建设快速推进,具备了通行大型船只的能力。建成投产沈金铁路和园区铁路专用线,完善了“盘满欧”“盘蒙欧”大通道,港口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到2023年底,港陆域面积达到4
3、4.7平方公里,码头岸线35.6公里,建成5万吨级以上泊位28个,在建5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6000万吨,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4756万吨,较2015年增长38.1%。2023年在全国和沿海港口吞吐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港吞吐量逆势增长,完成港口吞吐量5750万吨,集装箱达到39.6万TEU,分别较2019年增长21%和25%,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码头装卸等技术装备水平和运输组织效率逐步提升,船舶压港现象有所缓解。到2023年底,港在东北腹地和内蒙古已布局7个内陆干港,开通了15条集装箱直航航线和23条外贸线路,保税仓库
4、、出口监管仓和保税物流中心实现封关运营。(三)临港经济跨越发展依托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辽滨经开区,积极推进“以港强市”,按照港产城“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临港物流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基本形成了以石化及精细化工、粮食精深加工及生物科技、特色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的临港发展格局。到2023年底,辽滨经开区聚集了华锦集团、利安德巴赛尔、长春化工等国内外知名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企业,基本形成以合成材料、涂料、化工助剂、工程塑料、化工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链,进入中国化工园区前30强;中储粮东北综合产业基地等大型粮食加工项目、忠旺铝产业链生产基地挤压型材等特色制造业项目和中科曙光产业基地等高科技项目
5、投产运营,体现特色的临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辽滨经开区GDP年均增长19.8%,累计实际利用外资I18亿美元,累计竣工亿元以上项目93个,已成为市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支点。(四)重组整合稳步推进按照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港口合作框架协议,港东作业区顺利完成产权移交,纳入港口集团经营管理体系。会同招商局集团深入研究东作业区与西作业区重组整合,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主体下港口集约高效发展的新模式,稳慎推进重组整合实施。组建港航发展集团,明确政府的港口投资职责,构建与港口重组整合相适应的新型政企关系。(五)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落实围填海管控政策,加强
6、港区生态保护,推进资源集约节约综合利用。实施污染物排放治理,加强环保监管。推进港口作业机械和车辆节能改造,提升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优化港口用能体系。专栏一港荣兴港区基础设施情况东作业区:1码头设施:已建成投产及在建5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总年通过能力5765万吨。其中:已投产泊位12个,通过能力3197万吨;已建成未投产通用泊位6个,年通过能力1080万吨,预计2023年底投产;在建的3个5万吨级油品泊位年通过能力676万吨,预计2024年底投产;受国家海域限批影响,停建的4个10万吨级泊位年通过能力812万吨,预计“十四五”期末投产。2 .码头装卸设备:门座式起重机47台,其中25T-38M
7、计41台、40T-43M计6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4台,其中65T-55M计1台、41T-38M计3台;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40.5T-23.47A7计6台。3 .码头前沿堆场:陆域堆场面积150万m2o4 .港区仓库货场:库房面积总计16.34万m2,其中通用库17座面积I17万m2,保税库8座面积4.64万m2。后方堆场面积240万m2o5 .罐区:油品库区规划面积190.4万m2,罐容477万m3,年周转量2500万吨;其中:已建设面积18.8万m2,建设24个储罐,总罐容22万m3,年周转量200万吨。6 .港区公路:港区公路(沥青道路)17159m。7 .铁路:铁路工程于2014年3
8、月建成通车,金帛湾站至港区内铁路线路全长39.313km08 .管道:港区现有6km油品泊位至罐区管廊,暂无对外管道。西作业区:1 .码头设施:已建成投产及在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总年通过能力3941万吨。其中:已建成6个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泊位年通过能力1310万吨,2个液化烧泊位年通过能力471万吨,1个通用泊位年通过能力440万吨,2个艇装泊位;正在建设的1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年通过能力1720万吨,预计2023年底投产。2 .码头装卸设备:2台桥式抓斗卸船机,额定能力1500th,最大能力1800th,最大外伸距38m,轨距22m。3 .罐区:已建成罐区容量38万m3,包括6个5万m3原
9、罐组、8个1万m3成品油罐组。4 .港区公路:港区公路(沥青道路)1400mo5 .管道:已建成连接港口后方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宝来利安德巴赛尔化工、长春化工、联成化学等石化企业的管道输送系统,已建成自通用泊位至后方热电厂输煤廊道系统1个。二、形势研判(-)外部环境“十三五”期间,港货物吞吐量实现年均7.7%的较快增长,远远高于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2.8%的增速,与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5.5%的负增长相比,更是逆势大幅上扬。“十四五”时期仍是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新发展新机遇,也面临许多新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支撑发展新格局的现代流通体系,
10、新一轮东北振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港更好发挥自身优势,继续保持稳步较快增长态势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世界正处在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长远影响,对外货物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给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格局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机遇在结构性的大变局中开新局,科学有序推动港高质量发展。(二)自身优势港作为地处辽东湾重要节点城市的新兴沿海港口,尽管建设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港口资源禀赋好,地理位置优越,在许
11、多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区位优势突出。港处于沈阳中部城市群、辽西经济圈及沿海经济带的中心位置,位于沈阳经济区与京津冀城市圈之间的连接带,居于东北亚经济圈与渤海经济区的交叉点,是连接南北通道、日本韩国以及中欧班列等多个通道的节点港口,是中部城市群中最直接最便捷的出海口。拥有50多公里的河海岸线,水深流缓,深水港建设条件好。港区后方纵深拓展空间大,有大量滩涂和荒地,建设成本低,为依托辽东湾发展临港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产业支撑力强。按照省“一带五基地”建设要求,市将打造以石化及精细化工和粮油为特色的产业集群。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4500万吨以上,烯煌和芳煌生产能力达到80
12、0万吨以上,依托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的一批重大精细化工等项目先后落地,将初步建成世界级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港口运输需求持续增长。港作为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全国“北粮南运”主要装船港,港区粮食物流及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北方“新粮港”及千万吨级规模的粮食产业集群渐趋成型。互补协同性好。港与省其他沿海港口,特别是营口港、大连港两个主要港口有紧密的梯度功能互补关系,加强一体化统筹实现港口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2019年引入招商局集团组建港口集团,完成了“一省一港”整合,确定了港口错位发展思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招商局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开发、投资和运营商,港口、航运
13、、物流等业务遍布全球,旗下的金融、区块链、物联网等其他业务与港口业务的契合度高,支撑港口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要素资源雄厚。港是地区性重要港口,在石化及精细化工、粮食等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专业化特色显著,与周边港口资源共享空间大和功能互补性强,作为港口群发展的新增长极和支撑点,战略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凸显。后发潜能充足。与传统老牌港口相比,港历史遗留问题少、负担小、包袱轻,便于“轻装上阵”搞发展。作为新港口,可以直接对标世界一流港口,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高科技新技术,引入国际先进港口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构建现代化港口治理体系,站在“巨人肩上”高起点谋求新发展。同时,还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港口
14、发展的经验教训,减少和避免走弯路,实现“跨越式”赶超。(三)存在问题“十三五”时期,港各项事业发展实现长足进步,但总体上仍处在快速成长期,短板依然突出,与国家、东北地区、市发展需求和先进港口相比均有较大差距。基础设施待完善。码头泊位数量少、规模小,吞吐能力不足,很多泊位已达到设计能力甚至超负荷运行;航道等级仅为5万吨级,尽管10万吨级航道正在建设,但部分在建泊位等级已达到30万吨级,航道和锚地建设滞后,尚未消除运输“瓶颈”;装备水平落后,专业化服务型设施设备不完备,大型化、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技术水平低。港口服务待加强。服务内容以货物装卸和物流配送为主,智能港口和智慧物流发展缓慢,信息、金融等配
15、套服务缺失;服务形式以节点式服务为主,服务链条短,综合性、枢纽式服务功能缺位;港口主要运营企业建港成本高企,长期负债经营,导致粮食、矿石等货种港口服务价格较高,影响了客户对下海港口的选择,对港口释放产能、支撑腹地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运输组织待升级。运输组织模式结构不合理,公路运输比例偏高,海铁联运比例偏低;运输货种以大宗散杂货居多,集装箱运输占比偏低;铁路建设滞后,与纵深腹地的铁路连接通道不完善,港区铁路专用线和物流园区不足;缺少专业化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和港口综合服务平台。重组整合待推进。东、西作业区重组整合不到位,岸线、航道等公共资源集约配置使用效率不高,码头泊位优势互补的组合效应
16、不强。港口向船舶大型化、航运联盟化、港口智能化等方向的发展缺乏统一运营平台基础。港口生态待建设。治理和创新生态还未形成,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和平安港口建设还未形成体系化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方案。(四)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港在“十三五”时期构筑“跑道”的基础上实现展翅腾飞的第一个五年。在面临前所未有大变局的环境下,港必须顺应新形势新阶段新特点,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满足发展的新要求。发挥港口支撑作用,打造现代化特色港。服务新一轮东北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贯彻“以港强市”和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发展方针,按照沿海港口群梯次布局、错位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个性化、差异化定位,以强化港口对石化、粮食产业发展支撑力为重点,聚焦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以石化、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