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统战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奋进新征程强大合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委统战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奋进新征程强大合力.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常委统战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奋进新征程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J充分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是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
2、华文化、共同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抓好抓实,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当前,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奋进新征程强大合力。一、强化政治理论武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前提。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是引领中国、贡献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全面加强政治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这“四个必然要求”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深刻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
4、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认识“四个必然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加强党的领导,是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各领域的一根红线。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关键在党。要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
5、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各领域。结合当前实际,一是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要围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华民族共
6、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有效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防范风险的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三是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要求。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
7、治,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的执政基础,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通过民生保障制度建设,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养老、医疗、就业、住房、教育等生存和发展问题,不断提升民生水平,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争取到最大程度的民心支持。通过发展乡村产业,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赢得民心民智,凝聚民心民力,稳固党的执政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当前最佳的路径。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在民
8、生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要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抓民生建设就是抓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就业、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缩小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差距,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9、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流层次不断扩容,交融程度不断加深,推动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各民族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交往交流交融更为频繁广泛,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进而言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彼此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习
10、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历史深刻表明,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海纳百川成其大,山聚土石成其伟。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和追求,是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期盼。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可以使各民族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的良好社会氛围中,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