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安全治理提升行动工作任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安全治理提升行动工作任务.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工程质量安全治理提升行动工作任务(一)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1 .实施动态分级管理。从严落实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监督办法,对企业和项目部质量安全管理运行体系实施标准化管理,健全“绿、黄、红”三色动态监管机制,强化企业自查自纠,根据企业质量安全体系运行评估结果,实施分类监督,将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履职不到位、不良行为记录较多的企业列为“红色监管”,实施挂牌监督,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自控能力,确保工程建设全过程都处于可控状态。2 .建立健全责任清单体系。推行项目质量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制度,将项目管理涉及质量安全的各环节责任以清单形式分解,细化项目建设、监理、施工各方主体和各类人员的质量安全
2、责任。一旦发现未履职尽责的提前预警,作为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和责任追究,形成质量安全责任不落实也要严厉问责的机制和氛围,夯实质量安全管理基础。探索建立企业和行业质量安全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方主体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强化企业主责、项目实责和行业督责三个责任体系建设。(二)压实企业主体责任1 .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建设单位是工程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工程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安全负总责。建设单位要按照法定建设程序组织工程建设,依法选择参建队伍,明确工程项目应执行的建设标准,不得拖欠工程款,不得对参建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随意变更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
3、不得随意压缩调整工期。要及时足额支付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监理费等专项经费。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凡是未经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得投入使用,擅自使用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由建设单位承担责任。2 .强化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强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的主体责任。勘察单位要加强工程勘察现场质量控制,确保勘察成果真实准确。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强化成果文件技术交底和现场服务。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严格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严格执行见证取样
4、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过程控制作用,认真审查进场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监督实施。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对工程设计强制性标准严格把关。质量检测机构要及时、客观、公正出具检验报告。3 .凸显项目负责人责任。严格执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规定,严格执行质量终身责任“两书一牌”制度,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质量安全责任。推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行为记分管理制度,一个周期内累计记分达到限值的,责令接受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更换项目负责人。严格控制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变更,并加强对参建各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履
5、责不到位的,按照有关规定,依法给予罚款,情节严重的报上级部门建议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依规定信用考核扣分,记入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记录档案。4 ,固化从业人员责任。强化注册执业人员、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落实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规范从业行为。每年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从业人员,完善从业人员诚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人证分离、虚假挂靠问题。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依法严格处罚。探索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推行企业安全总监制、专职安全员委派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待遇要高于同级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强化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绩
6、效考核,加大奖罚力度,倒逼从业人员责任提升,提高履职尽责积极性。(三)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1抓好设计质量源头。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地域特征,提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产品。贯彻落实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探索适应建筑设计特点的设计团队招标与设计方案招标并行的招标方式。大力开展标准、规范技术培训,提升行业人员技术水平。鼓励新技术应用,率先将BIM技术应用到设计行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 构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标准的制修订。落实某市建筑工程管理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
7、准化,开展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达标工程和示范工程评选,实行实物样板、可视化交底、隐蔽验收影像留存制度,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进行考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停工停业整顿。加强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每个项目达到标准化管理要求,深化“标准清单”式样板工程创建,全面推行和贯彻“标准清单”制度,引导监督企业把标准规范执行到位。3 .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严把“到岗履职关、材料进场关、过程检验关、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施工过程各阶段“三检一交”制度,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
8、检查。严格执行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开展分户验收比对性复核。根据某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导则,有针对性地解决墙体裂缝、渗漏等常见质量问题。落实房屋建筑质量保修手册,畅通质量投诉受理渠道,对存在较多质量投诉或处置投诉问题不力的建设单位严肃处理并及时通报曝光。倡导建设单位在条件具备时,试行在竣工验收前由业主代表参与提前验房。推行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供银行保函替代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2017年全面推行试验室视频监控系统和检测报告“二维码”防伪,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促进预拌混凝土行业整合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活动,每年争创泰山杯”1
9、项、“省优质结构工程”1项,某市优质结构3项,鼓励“优质优价”奖励政策。4 .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全面推行“两承诺、一公示”制度,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快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督促施工企业排查风险点、落实管控措施,形成“一企业一册”、“一项目一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特别要强化对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和脚手架、临建板房、高大围挡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严格施工方案编制、论证、实施,加强对不良地质项目的风险评估或论证。建立基坑施工信息化监管,实现对基坑开挖、支护、验收、监测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基坑违法开工、支护不及时等行为。加强建筑起重机械
10、系统监管,严格规范起重机械租赁、进场、安装、检验、验收、使用、拆除等流程,确保起重机械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态。严格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全覆盖、多层次、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安全技能以及各方主体的本质安全水平,下大力气整治施工“三违行为“,治理懒散蛮乱等陋习。实施示范带动,积极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省、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鼓励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优绩优价、以奖代补,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投入。5 .全面推广绿色施工。进一步加大建设工程扬尘防治工作管理力度,深入实施建设工程扬尘防治工作导则,有效落实各项扬尘治理措施,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全面推广垃圾
11、分类处理、铺设预制碎(钢板)人行道、太阳能利用、1ED灯照明、雨水回收利用、废料再加工利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引导我区建筑施工项目努力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优化建筑市场环境1.严格法定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法定工程建设程序。凡未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的不得开工建设。对未办施工许可手续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施工,对参与施工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严格依法进行行政处罚。使用无资质队伍违法开工的对违法主体处罚裁量时加重一档处罚。2,严厉打击违法发包分包转包挂靠行为。建设单位要依法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肢解发包,凡属
12、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范围内的专业工程,建设单位不得另行发包,总承包企业不得将工程主体结构进行分包,依法分包工程必须选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不得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承包。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要纳入施工现场的统一管理中。严厉打击转包、挂靠及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障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行政处罚并按照市场主体信用考核办法进行扣分处理,直至清出建筑市场。3 .严格隐患和事故责任追究。按照“隐患就是事故”原则,根据隐患严重程度,按照依法从严实施罚款、停工整顿、暂停招投标报名资格等进行处罚,并给予信用考核扣分,形成“严管重罚”的质量安全监管新
13、常态。实施事故即行问责,凡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伤亡事故的,第一时间对涉事企业和主要参建人员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严肃事故调查处理,依法从严从速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对负有责任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暂停其投标资格、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工程质量安全伤亡事故实施挂牌督办,跟踪落实对责任企业和责任人员的处理处罚。4 .强化信用考核结果运用。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依托平台全面采集、准确记录、分类发布、实时共享市场主体各方质量安全行为信息,并与省、市级信用平台互联共享。定期发布考核结果,将评价结果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全行业和工程监管全过程,并加强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逐步实现各类信用信息的
14、共享互认,形成行业、企业、社会高度联动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工程参建各方主体严格按照市场主体信用考核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安全自控能力。(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1 .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1M)应用,在保障性住房、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等政府投资和部分社会投资项目中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使用“建管通”手机APP,实现执法人员现场执法信息实时上传,用科技手段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全面推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企业、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全天候监督。推广应用质量动漫交底技术,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工人采用3D动画视频进行技术交底,提高交底效率。
15、探索VR安全体验,工人通过“亲身”经历事故场景,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探索推行塔吊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塔机各项运行参数,保证塔吊的安全使用。2 .推进建筑产业化。政府投资项目带头推行装配式建筑,确保在单体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做到逐步有序推进。根据相关政策,支持建筑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到2023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o3 .推广工程建设新技术。大力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成熟先进的新技术产品,推进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技术进步,开展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全面推广应用新型支模架等新产品新技术,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通过观摩会
16、等展示质量标准化管理、亮点做法,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增进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经验交流。4 .提升减隔震技术水平。强化抗震设防法规政策的宣传贯彻,加强对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建的抗震设防监管,提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减隔震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切实提高减隔震工程质量。5 .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建筑工人素质直接决定工程质量安全,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改善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提升职业健康水平。加快完善建筑工人技能培训鉴定体系,提升工人技能水平。严格执行企业、项目、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确保不培训不上岗。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施工过程每道工序、每个细节,打造精品工程,每年评选施工现场一线优秀工人,打造建筑业“某工匠”。(六)健全监督管理机制1提升监管水平。转变“保姆式”监管方式,将重点从现场实体防控和查找纠正现场隐患向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管理和发现解决管控机制漏洞转变,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执行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能力。全面落实“双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