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乡村经济史诸问题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乡村经济史诸问题笔记.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解读乡土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诸问题引论乡土是中国历史的基因和底色Q1 :文是否是乡土的文化1、对乡村的情感不断2、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脉络3、中国革命是农民革命4、城市化进程非常快5、农业产值占gdp下降快(15%)农村在经济角度的贡献小6、从户籍上讲9亿农民常住5亿人口比例大7、由此不能忽视乡村史研究最基本问题是经济基础一、人口对耕地是否形成了巨大压力农村的租佃关系并非是存粹的。租佃关系更多的发生于普通农民之间。土地改革中关系社会是传统的各个阶层的人都认同租佃经营模式共产党在动员中遇到挫折一 租佃关系矛盾并不激烈清:洪亮吉(中国的马尔萨斯)提出人口压力汪土铎同洪亮吉近代:翁文濒耕地形成了巨大压力
2、乔启明现当代:温铁军人地关系紧张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李金铎 不认同 1、四到十四亿2、现代粮食问题不严重 所以人口对耕地压力不大引入温饱常数衡量临界点教授根据分析定县人均耕地数量得出中国农民耕地数高于最低粮食标准低于最低生活标准农民的贫困并不能从人口压力单纯来解释二、土地分配教授:相对分散,绝对集中在土地私有制的条件下土地集中是正常现象三、租佃关系属于经营方式的一种原:租佃关系斗争激烈比较缓和(如费孝通)1、中庸思想2、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主阶级(指的是完全脱离生产)教授:相对缓和四、小农经营有无生命力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主流观点:全盘否定小农经济只有大农场有前途Ex :排
3、斥资本集中劳动社会化阻碍社会分工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即使动乱时期小农经济也没有消失小农经济有顽强生命力小农经营没有达到极限部分:赞美小农经济(卜凯)欧美农场的经营效率高,但中国农场经营不一定要用大机器现代(定县)生产工具种植方式沿袭祖辈特色反映了传统经验的适应性,粮食总产量增高是靠亩产量增加(生产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劳动力的大量投入)教授:营劳动生产率低下,但保证了农民的生存效用。大规模农场经营农民去哪?五、家庭手工业是否崩溃主流观点:在机器工业品的竞争下,中国农村手工业遭到打击至没落有可能是为了反帝反封建的观点编造近代农村手工业既有解体也有延续手工业存续有传统因素(主要)农闲、传统经验、市场空间(外
4、资无法满足内需)也有现代因素配合:比如原料改进工具中国的农民需求与进口量相对比洋货的输入是一个因素但绝非主要有正常现象:比如商人之间的竞争物价六、高利贷农民也需要金融借贷主流观点:被高利贷控制教授:高利贷指的是超出民间认可的利率借贷有残酷剥削也有金融调剂作用评价:农民生活和恶农家经济离开高利贷很难运转借贷不是个人的罪恶也不是道德的沦丧而是社会在生产的客观需要所以借贷制度源远流长七、农民生活为什么贫困人地矛盾并不是全部原因民国:是绝对贫困状态的近些年来:农民生活有所改善以恩格尔系数来衡量59% :绝对贫困50-59% :勉强度日40-50%小康20-40%富裕20%一下最富裕现在中国一般是30%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小地主都是绝对贫困整体贫困,少数富裕。以上在分析贫困状态教授:相对改善绝对贫困单因论:帝国主义人口压力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军阀论战政治秩序不好天灾人祸农民负担。多因论:双因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教授:(1)战乱(2)民国现代化农民并没有从现代化进程中得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