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竹何须问主人——《驿路梨花》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竹何须问主人——《驿路梨花》教学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赏竹何须问主人一驿路梨花教学案例【主题探究】心理学认为,只有在和谐、平等、交融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处于适度的、最佳的兴奋状态。让学习者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活跃、主动探究的状态,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生命才会在课堂中增值。【案例背景】本学期,我上了一节以“修身正己”为主题的同课异构阅读教学课,选上篇目为部编版语文教材七(下)第四单元课文驿路梨花。教学中,我先是进入预设的第一环节“故事速递”,然后进入到第二环节“人物群像”分析。可就在此时,一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发问:“老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说实话,这问题我备课时是把它设计在“主题点击”第三教学环节中的,没想到预习较成功的学生早
2、早地提出了这一问题,全然“打乱”我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情景再现】问题出现后,我是瞪白眼压住“问题学生”?是对学生的问题置若罔闻?还是直接出示答案?逼上梁山时,我只得拿出教师的“绝招”。“同学们,你们说说吧,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你们肯定都知道吧?教室里一时寂静下来。“究竟是谁呢?”孩子们开始窃窃私语。“不知道?小茅屋主人究竟是谁呢?“我顺势激了一下孩子们。一场争辩开始了。没想到,一场争辩,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争辩引出人物“小茅屋主人究竟是谁呢?“孩子们各择其主。“哈尼小姑娘?应该是他吧?“不,是梨花姑娘。“有的孩子开始反驳。“老余?老余,是老余!”平时不爱开口的王同学也
3、开“金口”了。“不是老余,是瑶族老人,一定是他!”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抢着功。“老师,是解放军叔叔吧?”一个语文从来没及格过的学困生也来“凑热闹”了。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孩子们各抒己见,争辩火热,答案不一。这不正是我教学中想要的效果吗?这不正是我需要在第二教学环节中才引出的那组人物群像吗?我立刻抓住孩子们“各择其主”的机会,临时把“各择其主”的孩子们分成五个小组,把本课的几个人物板书于黑板,让学生加深对这组人物群像的了解,顺势而为地完成了“人物群像引出的环节任务。二、争辩争出义举“同学们,你们择主不同,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吗?“我惊喜之余,接着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于是,“各择其主”的五个小组哈尼姑娘组、
4、梨花姑娘组、老余组、瑶族老人组、解放军叔叔组,他们展开了激烈的交流讨论,为“主”争辩。“米是瑶族老人送来的,我们是主人。瑶族老人组抢得先机。老余组也不甘示弱:“是我们后来修葺小茅屋的,我们难道不是主人!”梨花姑娘说:“我们最先看护小茅屋,难道我们还不是?那怎么可能?”梨花姑娘们终于“忍无可忍”了。“梨花姑娘,梨花姑娘早已经出嫁了,文中没有出现呢,早已经不是了,是我们来替她照看小茅屋的。”哈尼姑娘组的孩子们好像抓住了关键,还振振有词地反驳起来。解放军叔叔更是耐不住了:“我们十多年前路过这里就建造小茅屋的,我们才是小茅屋的主人。”每个发言的学生,不正是一个个助人为乐的宣讲人吗?每一组孩子,不正是一
5、组组助人为乐的宣讲团吗?每一次据理,不正是在宣讲这些人物的义举吗?每一次争辩,不正是思辨火花的碰撞吗?是学生的争辩引出了人物群像的义举。于是,我又抓住这学生们宣讲的机会,水到渠成地抛出第三个问题三、争辩探出主题“这样说来,你们争辩的五个组中之人物,个个都是小茅屋的主人哟?“我们才是!”“我们才是!”“他们不是!”“我们才是!”“个个都不是?我抓住机会,激了学生们一下。“个个都不是?“孩子们懵圈了。“个个都是?“我再抓住不可多得的机会,又一次激了学生们。“个个都是?!”孩子们茅塞顿开,灵光一闪。“个个不是!个个是!”是我“粉墨登场”的时候了。十多年前,解放军叔叔路过此地,为了方便他人,建造了小茅
6、屋;解放军叔叔走后,梨花姑娘为了帮助过路行人,看护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家后,哈尼小姑娘接过爱心接力棒,替梨花姐姐看护小茅屋;瑶族老人也不甘落后,送米来帮助;“我”与老余因这助人为乐的爱心接力而感动,也加入其中,修葺小茅屋。谁是主人?谁又不是主人?赏竹何须问主人,个个不是个个是。雷锋精神代代传,驿路梨花处处开。【窠例反思】曾几何时,语文课堂陷入了死记硬背、一板一眼、机械训练、刷题增分的魔咒。语文学科成了教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课程。语文课堂要点缀枝头、魅力常鲜,不能固守一成不变的模式。第一、教育机智,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教学过程,是不同体验和阅历的师生共同构建的活动,教学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关注
7、,表现为对孩子个体的尊重,表现为对学习者主体的重视。本堂课,我巧妙地处理提前向我“发难”的学生问题,打破教学中的固化模式,顺势而为,让课堂化险为夷、鲜活生动、变腐朽为神奇。第二、教学过程,是滋养生爱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滋爱”的过程,是“牵你手,慢慢走”的温柔。本堂课,我并没有为了之前设计的进度,而不管孩子们的“死活”,像牵牛鼻子一样牵着学生跟我走,而是让那个向我“开炮”的学生,成为了本堂课的主角,我们要停下脚步、静待花开,让课堂得以增效,让孩子们的生命得以增值。第三、语文教师,是奠基生命的天使语文教师应该放下架子,打破传统模式,克服经验主义,接纳孩子们的挑战,共同开创师生真正的对话平台。我们要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解放孩子们的思维、开启孩子们的智慧进入思辨情景,让孩子们主动学习、学会思辨、敢于质疑,让课堂超越教材、超越自我,让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在课堂上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