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课程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课程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绪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现实的时间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积极的科学理论。(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
2、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出,马恩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的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第一章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2、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的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4)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
4、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于:(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活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3)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
5、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2、事物的永恒发展:(1)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四、对立统一规律是物质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以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作用:(1)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2)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3)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
6、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作用:(1)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2、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相互关系:(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系(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7、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其它事物。辩证关系:(I)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变量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肯定因素是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旧事物,
8、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第二章一、认识与实践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
9、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的能动反映。(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维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a、反映具有摹写性b、反映具有创造性。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一一从认识到实践一一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从实
10、践到认识a、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特点:直接性b、理性的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裁量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特点:间接性(2)从认识到实践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变世界B、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其原因:a、理性只有回到实践中,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成就来。b、理论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
11、识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其原因如下: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B、从具体的认识过程来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二、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表现在:(1)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实践是检验真
12、理的唯一标准。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其表现在:(1)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其表现在:(1)真理的反应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2)真理反应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13、第三章人们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们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最稳定的主体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2)人们群众的作用:A、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人们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们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们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上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个人:是指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2)个人的作用:A、普通个人也可以
14、做出伟大的事情来。B、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人发展而来的。(3)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4)举例说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A、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供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B、某些政治剥削阶级在特定条件下,为满足社会的某些需求,历史发展也会起促进作用。C、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无论是什么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重大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第四章以私有制为
15、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三)价值量的决定(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其他内容不需要看。】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的比例,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他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其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除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