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064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控疫情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防控疫情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防控疫情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防控疫情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防控疫情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控疫情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控疫情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疫情下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分析与研究课题结题汇报一、课题背景与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正常的生活。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因此,疫情期间,保持健康的心理尤为必要。为了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疫情过后能积极地学习生活,故提出本课题,深入研究“疫情期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2、课题研究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

2、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因此,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3、研究的理论依据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所处的各阶段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8、9岁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9-11岁是儿童成长关键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有很大的可塑性。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不

3、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因此,通过正确的教育手段和学习,可以纠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认知疗法理论认为不健康的心理主要是由于对事物的认知偏差所导致,通过调整认识,改变人们对事物的不正确看法,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心理健康。教育学相关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因此,通过教育手段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品质。4、课题研究的目标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里健康的首要问题。通过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结合一系列的活动,帮助队员们积极面对疫情,保持乐观心态,为日后

4、疫情过去返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题的界定(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人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3 .心理测评又叫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

5、操作程序,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以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科学测量方法。现阶段心理测量以心理量表测评为主要测评手段。4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在心理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检查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5 .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又名(MHT)量表,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量表包括学习焦虑、

6、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8个内容,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二)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就全国范围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早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近乎是“一张白纸”。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条件的制约,经济文化相对滞后,从一定意义来说,学生成才的唯一出路就是考取大学,再加上我校学生基本都来自农村,大部分为留守学生。在这种背景之下,处于心理成长关键期的学生所受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留守学生往往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时期的不

7、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学生综合症”,亟待心理疏导和减压。但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不仅起步晚,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研究成果又少,而且存在诸多偏向,如重发达地区城市学校轻山区农村学校,重理论研究轻调查,研究队伍重专家学者轻一线教师,研究成果自然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在检索到的资料中,我们发现尤其是对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研究少之又少,在国内近乎空白,可参照的模式甚少。因此,本课题将立足农村实际,选取西部地区贫困县一XX县第一中学为研究对象,重点通过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

8、MHT)量表对xx一中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测评研究,以期全面了解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究成因和规律,寻找适合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模式。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一)研究背景1 .国际背景:心理健康教育源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初于“人性关怀”思想,植根于学校心理学领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已经进入专业化发展的繁荣时期。如英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人才培养科学、内容体系完善、途径方法多样、研究进展迅速、资格认证规范和监督管理严格等特点。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

9、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2 .国内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有近30年的历程,在历经调查、呼吁一一尝试、起步一一探索和课题研究之后,目前正处于发展、推进阶段。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加强对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并制定和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与此相应,一些省市如辽宁、浙江、江苏和上海、天津、成都、石家庄等也相继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指导)小组或指导委员会。总之,人们的健康与社会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健康教育的实质就是要

10、把健康的认知从理论推向实践,从生物领域推向社会领域和教育领域。这种教育只有从学生时代抓起,才能真正有益于个体的身心健康,进而有益于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拟以XX县第一中学为研究对象,去探究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高中生目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和问题,结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与心理咨询为研究重点,旨在通过整体宣传教育、测评辅导来促进农村地区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研究假设和基本构想:网络的出现、迅速发展与普及,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模式,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也给心理健康教育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互

11、联网+”优势,我们设想从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评软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研究,并从农村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和成因入手,探寻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适合本校校情的、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寻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双向结合的思路和途径,完善校本资源,逐步形成本校教育教学的特色文化,为解决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寻找一个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值得推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 .探索适合农村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的计算机、互联网和心理健康的最佳结合教育

12、模式,有效地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咨询和教育等,不断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现代化。学生心理档案存储、管理将由计算机来处理,使资料保存更完整;心理训练、测试仪器等设备的使用,将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估测评结果,预警和筛选问题学生,为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2 .建立以专门化心理课程、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为主体,以教育、教学渗透和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熏陶为两翼的大教育场,形成全员化、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形成一些极具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3 .结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

13、需要,寻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双向结合的思路和途径。一方面,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青少年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能够完全解决的。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德育的“导引”和“参与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大德育观念的层面对育人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如何针对其心理特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有助于促进学校心育和德育的双向结合。4 .按照各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形成各个阶段的详细的教育内容,其操作性强,为中小学校所欢迎和接受,不仅符合中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情况,还能表明已

14、经开始从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转向心理健康服务,形成从问题导向转变为积极心理促进的心理健康运作态势。在实际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更侧重探索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因素与机制,聚焦于内部过程和外部环境。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总目标: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 .通过测评全面了解、把握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高中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和成因;2 .探索在普通高中推进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探索解决课程推进中出现的问

15、题和不足;3 .探索适合农村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计算机、互联网和心理健康的最佳结合教育模式;4 .针对目前高中学校教育环境脱节的现状,探究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大环境;5 .探究如何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6 .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如:测评法、咨询法、辅导法、活动理疗法等。(三)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子课题)1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研究;2 .高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3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问题研究;4,性别差异影响的心理健康问题(男孩子女性化倾向)研究;5 .独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问题研究;6 .青春期的敌对心理和叛逆情绪问题研究;7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8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9 .如何寓教于乐,运用活动培养学生坚强心理的问题研究;10 .农村普通中学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研究。五、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一)理论意义: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