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居安思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居安思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居安思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材料一:囱现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日:“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日:“任贤能、受谏净,即可。何谓为难?”征日:“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选自贞观政要君道,有删改)材料二:俄检校侍中,进爵郡公。帝丰九成宫,宫御舍漳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继至,更改馆宫御以舍靖、珪。帝闻,怒曰:“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征曰:“靖、珪皆陛下腹心大臣,宫人止后宫扫除隶耳。方大臣出,官吏造朝廷
2、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夫官舍,固靖等见官吏之所,吏不可不谒也。至宫人则不然,供馈之余无所参承。以此按吏,且骇天下耳目。”帝悟,寝不问。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剌王时,然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日:“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离加斗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
3、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臣A以事B有不可C故谏D若不从E辄应F恐遂G行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唐太宗的年号,他只用过“贞观”的年号,很多皇帝使用多个年号。B.“帝幸九成宫”与“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幸”字含义相同。C.“诚可恶”与“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两句
4、中的“诚”字含义相同。D.所以,表方法、凭借,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用法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朝廷高官李靖和王的到来,原本被安置在官舍中的宫女被官吏安排在别处住,唐太宗认为此举是怠慢他的宫女,要审讯查办这些官吏。B.魏征进谏说,李靖、王珪是皇帝的心腹大臣,宫女只是后宫的奴仆,官舍本来就是李靖等接见官员的地方,用此事来审讯官吏,会让天下人惊骇。C.唐太宗认为自己能放弃怨嫌任用魏征等人才,无愧于古人。唐太宗说,魏征每次进谏若没被采纳,他发话魏征就不马上答应,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D.唐太宗住在昭仁宫时,对地方官的渎职、失职行为多有谴
5、责,魏征用隋朝亡国的历史教训来劝谏,唐太宗感到惊讶,说没有魏征就听不到这种话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译文:(2)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译文:14.魏征进谏,多次触怒唐太宗,唐太宗为什么能够一再容忍?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3分)【答案解析】10. C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进谏;如不听从就随便答应,害怕就要去施行。“臣以事有不可”的意思是“臣认为事情不可行”,是进谏的原因,“故谏”是结果,故应在“故谏”的前后都要断句。故应在CD两
6、处都要断句。“若不从辄应”意思是“如果您不听从我就随便答应”,这是假设的条件,“恐遂行之”是假设的结果,应在中间断开,故应在F处断句。故应在CDF处断句。11.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B. “帝幸九成宫”中的“幸”,指皇帝到达某处。句意:皇帝来到九成宫。“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中的“幸”,指皇帝到达某处。句意:盼望着皇帝的来临。C. “诚可恶”中的“诚”,实在,确实。句意:确实可恶。“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中的“诚”,实在,确实。句意:因为战败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D. “用法相同”错误。“非稷、离所以事尧、舜也”中“所以”,表方法、凭借,用
7、来的方法(做法)。句意:这不是后稷、离用来侍奉尧、舜的做法。滤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表原因,原因。句意: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故选D。12.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对地方官的渎职、失职行为多有谴责理解错误,依据文意“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可知,不是谴责地方官渎职、失职,而是唐太宗追求奢侈、享乐,魏征用隋终至亡国的事例来告诫唐太宗,让他不要因供奉足而责备地方官。故选D013. (1)纵观自古以来的帝王,处在忧患危难的境地时才能够任用贤能的人,才会虚心接受大臣的意见;等到了局势安定可以享乐的时候,心里
8、就必然松弛懈怠。(2)因此上天命陛下取代隋朝,正应当小心谨慎、心怀戒惧而自行警惕约束,怎能让人们为了(供奉)不够奢侈而后悔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意1分,关键词一处1分,每句满分为4分)(1) “忧危”,忧患危难;“贤”,贤能的人;“宽怠”,松弛懈怠。(2) “代”,取代;“兢”,小心谨慎;“戒约”,警惕约束。14.魏征进谏的内容,都是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不要追求享乐。唐太宗认同魏征保住江山很难的观点,心胸博大,引导魏征进谏,并愿意纳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魏征进谏,多次触怒唐太宗,唐太宗能够一再容忍的原因,
9、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从魏征进谏的内容可以看出,都是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不要追求享乐。如材料二中“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等内容,这些进谏都有利于唐王朝的统治,所以虽然谏言逆耳,唐太宗也能够容忍。其次,从材料一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谆,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可知,唐太宗认同魏征保住江山很
10、难的观点,心胸博大,引导魏征进谏,并愿意纳谏。【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说:“保住江山是困难还是容易?“侍中魏征回答说:“非常难。”唐太宗又问:“只要能任用贤能的大臣,接受直言谆谏,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说很难?”魏征说:“纵观自古以来的帝王,处在忧患危难的境地时才能够任用贤能的人,才会虚心接受大臣的意见;等到了局势安定可以享乐的时候,心里就必然松弛懈怠,议事的大臣只会让自己小心谨慎、心怀戒惧,一直这样下去,(国家)就会逐渐衰落,走向危亡。古代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就是因为这个。安逸的时候能常常怀有警惧之心,难道这不是困难的吗?”材料二:魏征不久任检校侍中,晋爵郡公。唐太宗临
11、幸九成宫,宫女住在漳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接着来到,官吏便把宫女安排在别处住而让李靖、王珪住下。皇帝得知后,发怒说:“难道威福出于李靖、王珪等人吗!为什么怠慢我的宫女?”下诏一并审讯查办。魏征说:“李靖、王珪都是陛下的心腹大臣,而宫女只不过是在后宫打扫清除的奴仆罢了。大臣外出,地方官吏要向他们请教朝延法式;回来后,陛下要向他们询问民间疾苦。这官舍,本来就是李靖等接见官吏的地方,官吏不能不去拜见他们。宫女就不一样了,供应食用之外用不着参见承接。用这件事审讯官吏,将会惊骇天下人的耳目。”皇帝醒悟,停下不再追究。后来唐太宗在丹霄楼宴饮,酒席间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王珪侍奉隐太子、巢剌王时,
12、的确可恶,我能放弃怨嫌任用人才,无愧于古人了。但魏征每次进谏而我不听从时,我发话他就不马上答应,这是为什么?”魏征说:“臣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进谏;如不听从就随便答应,害怕就要去施行。”皇帝说:“只要答应一声,再另行陈述议论,难道不可以吗?”魏征说:“从前舜帝告诫群臣说:你们不要当面顺从,退下又有背后的话。如果当面顺从说可行,刚离开又议论起来,这就是背后的话,这不是后稷、离用来侍奉尧、舜的做法。”皇帝大笑说:“人家说魏征举止疏慢,我只觉得他姿态美好!”魏征连连拜谢说:“陛下引导臣说话,所以敢这样;如果陛下不接受臣下的建议,臣又怎敢屡次触犯陛下啊!”后来唐太宗驾幸洛阳,路上住在昭仁宫,对地方官多有谴责。魏征说:“隋朝只管责备人家不进献饮食,或是责备人家供奉得不精美,这样无限制地苛求,终至于亡国。因此上天命陛下取代隋朝,正应当小心谨慎、心怀戒惧而自行警惕约束,怎能让人们为了(供奉)不够奢侈而后悔呢?如果认为供给已经很足了,如今不只是足了;如认为供给不足,那么即使万倍于此能有足吗?“皇帝惊讶地说:“没有你朕就听不到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