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课题与课时】课题:周总理,你在哪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课时:J_课时【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并有表情地朗诵。2 .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3 .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作用。4 .了解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与崇敬、爱戴
2、之情。【评价任务】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3)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完成检测与练习(检测目标2)【学习建议】1 .重视朗读积累,在反复吟诵中提高理解能力。2 .诗歌是想像和激情的语言。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情感遭遇。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把握诗歌的感情意蕴,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灵的体味,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成为诗歌学习的一个难点。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文字入手,进而欣赏文章,终而思考文章意义。3 .讲究方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其特定的声韵、节奏
3、、格律等要求外,好的诗歌还必然表现出艺术思维和语言高度的创造性的特征,以便调动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再创诗境。【学习过程】课堂预学一:结合课文注释,读通、读顺本文,划分朗读节奏和重音,建议用铅笔标划。(指向目标D评价标准: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课堂互学一组内研学、学生展学、自我归纳学习任务一:朗读、扫描课文(检测目标1、2)活动1:敬爱的总理逝世已经有一年了,为什么还要问他在哪里呢?诗中有答案吗?在什么地方?这个答案是怎么得来的?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指向目标2)思考回答: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这首诗是如何构思的?(检测目标2)感情的开端一“感情的回荡一感情的升华一“活动2:梳理全诗的感情线索(用原文填空
4、)感情的发展一“感情的迸发一“据此,梳理诗歌的层次。学习任务二:寻找诗中的“画面”(指向目标3)活动1、这首诗里面,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大家看一看,通过读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画面没有?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活动,理解每节诗的内容。)(这部分要注意朗读及修辞手法的重点理解和应用O)活动2.自主默读课文。(检测目标3)(1)精读第一部分(第1节)1、第一节诗歌的重音是什么词语?2、本节使用的修辞主要有哪些?(2)精读第二部分(第2-7节)重点描绘六幅画面:周总理_周总理和.周总理_的画面的画面的画面周总理和周总理和.周总理_的画面的画面的画面。1 .第25节,写了哪些自然地域去寻找周总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 .第6节与第25节的关系:3 .第7节中写“中南海”“政治局”的作用(3)自学第三部分(第8-9节)1第8节反复部分的表达效果:4 .第9节中“太阳升起的地方”“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表示什么?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体会鉴赏诗歌方法现在让我们从悲痛中走出来,提出一个问题,鉴赏一首诗有哪些方法?方法是:了解背景反复吟,联想想象创意境。赏析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入诗情。【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