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高校党员教师2023年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研讨发言).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34042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篇高校党员教师2023年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研讨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篇高校党员教师2023年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研讨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篇高校党员教师2023年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研讨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篇高校党员教师2023年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研讨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篇高校党员教师2023年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研讨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篇高校党员教师2023年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研讨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篇高校党员教师2023年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研讨发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下谋篇布局。通识教育注重对人的价值塑造、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对话语权的掌控、自我身份的认同等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通识教育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

2、道路,凸显通识教育的中国特色。在此形势下,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通识教育该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好育人功能,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亟待进一步的探索。一、建构中国特色通识教育的缘起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体,是对单一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反思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对人的价值塑造、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它源自古希腊时期,中兴于文艺复兴时期,振兴于工业革命时期,成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发展于当下。可以说,通识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便是将德育作为其内在的、首要的部分来看待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3、部分。2。世纪9。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此形势下通识教育逐渐在国内兴起。22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科技进步最新讲话系列,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党首次将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标志着我国教育将发生质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强调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外

4、在功用,逐渐回归教育的本质,突出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主张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素质教育由此正式被提升为国家层面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高校通识教育亦由此获得长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人才在德育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通识教育也再次被提升到一个新的

5、认识高度。然而,通识教育引进之初恰逢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蓬勃发展时期,受此影响,中国通识教育引进了大量西方通识课程,而这些课程看似客观地通过整合人类智慧的结晶设计课程,实际上暗含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带有浓重的西方价值色彩。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理工类院校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确立通识教育的纲和魂,使之成为东方文明课,是摆在中国高校通识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以中国精神作为中国通

6、识教育的纲和魂进行课程价值目标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价值,增强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向心力和使命担当,而且区别于西方通识教育,彰显了中国通识教育的特色。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思想营养和实践智慧,尤其是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之后,学校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的效果不甚理想,其德育功效并未得到充分施展。因此,理工类院校的中国特色通识教育,要特别注意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二、理工类院校中国特色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理工类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建设课程体系,要有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思想意识,站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讲好中国故事,引导青年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定文化自信的育人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

8、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问题,围绕为何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曾深刻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02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在5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将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建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通识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认同自身文化,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增强文化自信,使其坚定地站在中华文化立场上,积极面向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放眼看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2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育人功能。对比东西方大学发展历程和在不同阶段各自呈现的大学精神,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育人理念在当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古代教育自孔子以降,便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德育,注重精神

10、成人。在西方,自22世纪为培养农、法、神、医专门人才而创办的博洛尼亚大学始,西方高等教育就格外注重专业素质的培训,科学精神和实用主义精神突显。近代以来,西方的育人理念给中国带来深刻影响。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从不同层次,由浅入深,学习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和思想文明,一度有全盘西化之势。在此情势下,我国注重立德铸魂的育人传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重实用、重功利、重成才的专业教育理念。这种新式教育虽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却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精神,更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

11、价值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脉相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贯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阐释。因此,中国特色通识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关系。3,推进实践教育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效运用文化载体,发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很重要的就是要创造一种优良的文化环境,并以这一优良的文化环境去塑造人。因此,创造好的文化产品和营造好的文化环境对于以文化人可谓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近年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12、如火如荼,尤其自2。2。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意见以来,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学生社区建设正处在试点单位由点及面、快速增长、全面推广的战略实施关键阶段。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探索,大都伴随通识教育改革同步进行。因为通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更强调不同学科知识的互通与融合,而以生活住宿区为基础的学生社区建设,集文化产品和文化环境于一体,不仅有学科交叉安排的物理空间基础,而且在住宿学院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更多的实体或虚拟平台,为学科互融提供便利。因此,通识教育与学生社区建设在共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合作基础,要注

13、意充分发挥文化尤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社区建设中的黏合作用和育人功效。三、建构理工类院校中国特色通识教育的路径在理工类院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建构彰显中国精神、富有东方文明气质的中国特色通识教育,在铸魂育人方面能够发挥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为切实落实这一育人目标,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建设“一把手工程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在通识教育改革方面,由于长期受西方功利主义和过往教育惯性等因素影响,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短期内很难完全摆脱人文社会学科是无用之学错误认知的束缚,通识教育管理松散,相应的管理机构尚未建立。这就形成一种矛盾:一方面,针对时代

14、课题,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得到肯定和重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识教育的育人作用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因此,能否有效开展通识教育,要看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整个教育体系的组织与协调情况。打造以中国精神引领的中国特色通识教育,能否建成由学校党委领导,各级教学部门配合的系统工程,是关乎通识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高校党委领导增强自身落实中央政策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作为,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中层干部和一线教师召开座谈会、工作会、学习会等方式,切实落实中央有关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一把手的领导力,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本校特色

15、和实际情况,领导和参与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中国特色通识教育。2打造彰显中国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课。课堂是高校教育的主阵地。要切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通识教育中的育人作用,需要打造一批彰显中国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课。然而,不少理工类院校没有认识到通识教育的真正内涵和育人价值,将通识教育课程视为专业教育课程的补充,简单将其等同于一个课程体系庞杂的全校选修课,或是为修满学分而不得不完成的课程。为此,在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上应特别注重以下三大原则: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这就要求课程能够彰显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与气韵,使中

16、华儿女树立文化自信,自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第二,高等教育阶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启发思想、精神成人,而非灌输知识和理论,这就要求其既要与中小学基础教育区别开来,也要区别于高校一般的专业教育。第三,在注重课程思想性、学理性和专业性的同时,还要兼顾课程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课程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质言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既要显示出课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通,也要彰显出课程成一家之言之识,以春风化雨育桃李的方式增强课程育人效果。3.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培固通识教育。知行合一,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精神气质。这就使中国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样热衷于构筑理论大厦,而是更关注行,注重如何更好地将所知与所行有机统一起来。通识教育所意欲传送给教育对象的不是某种具体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应对各种人生和社会问题、支撑生存与发展的智慧。学生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社会,是学生步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