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梳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作者郦道元,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二、中心思想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重点字词略无:完全没有。阙(qu6):同“缺”,空隙、缺口。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绝啾(yn):极高的山峰。荣:茂盛。良:甚,很。肃:肃杀,凄寒。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漱(Shh):冲荡。属(Zhii)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弓I,延长。或:有时
2、。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疾:快。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S匕),逆流而上。曦(Xi):日光,这里指太阳。襄:冲上,漫上。【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喊多生怪柏(极)自直三峡七百里中(在)宜非亭午夜分(如果)或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回遭倒影清(清波)遣荣峻茂(水清)【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
3、以疾也(奔:飞奔的马。)(2)素滥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3)回避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四、重要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4、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7、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中间间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8、绝嫩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冲荡下来。五、常考默写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
5、块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4、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6、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7、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8、写夏水的句子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Q陵,沿溯阻绝。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9、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0、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1、引用打渔人的歌侧面烘托三峡秋季肃杀萧瑟气氛的句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五、课内知识点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答:先总后分,先山后水。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高峻”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一一夏天“水势大、流速快”,春冬季节“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秋季“凄寒素杀,4、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
7、作铺垫。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5、第段是从哪两个方面写山的?写出了山什么特点?答:“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一广度;“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高度。特点:写出三峡山高岭连狭长的特点。写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山峰重叠,遮天蔽日,正面写山高。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月亮,从侧面表现山的高峻。6、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
8、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8、“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9、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答: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
9、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10、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答: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幽美)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1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块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答: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春冬水:清幽秀丽、风平浪静。12、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表达了三峡秋天在猿声中越发显得凄凉和悲哀,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照应前文,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更增强了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诗情画意。13、三峡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
10、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答:三峡一文从“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朱元思书一文从“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原文】三峡郦道元(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音,我O【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原,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