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灾情管理专题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开展灾情管理专题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赴XX开展灾情管理专题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深入指导地方进一步提升灾情管理水平,2023年2月底至3月中旬,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会同国家减灾中心派员分赴XX、XX、XX等地开展灾情管理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研讨培训等方式,深入了解地方灾情管理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地方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发现一些薄弱环节。为此,我们研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经验做法总体上,XX、XX、XX三省高度重视灾情管理工作,通过健全制度、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创新模式等举措
2、,灾情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一)健全完善灾情统计报送体系一是在组织架构上,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救灾处(科、股)均有专人负责灾情管理工作,同时,省减灾中心等支撑单位安排专职人员协助省厅审核处理全省灾情数据。乡镇(街道)灾情统计报送工作多由综治办、应急站、安监站、民政所工作人员承担,XX、XX省部分县(区)还将气象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消防员等纳入灾害信息员队伍,参与灾情报送。村(社区)多由“两委”成员报灾,目前每个城乡社区(村)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二是在责任落实上,XX、XX省委、省政府将灾情管理工作纳入对市(州)党政班子考核内容,市(州)亦将灾情统计报送等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年度防
3、灾减灾救灾工作考核内容,逐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二)规范灾情管理工作程序近年来,XX省认真贯彻执行灾情统计报送有关法规制度规定。一是规范灾情报送程序,严格执行重大灾情实时报告和24小时零报告制度;二是压实各级责任,明确人员死亡失踪事件“先报后核”原贝I;三是从严审核把关,要求各地建立重大灾害损失台账以备核查,严防数据弄虚作假;四是建立通报机制,2023年对个别地区迟报灾情情况进行通报,进一步规范灾情统计报送。同时,还专门安排省应急救灾保障中心2名专人值守,指导市、县做好灾情统计报送,灾情信息时效性、准确性不断提升。如2023年xxx.4级地震后,省应急管理厅严格灾情审核把关,指导市(州)应急管
4、理局会同相关涉灾部门实事求是统计报送灾害损失。XX省在依法规范统计上报灾情方面狠抓落实,着力强化因灾死亡失踪人员信息报送。2023年XX市XX雨引发山洪灾害事件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灾情排查统计,于事发当日上报了全部因灾死亡失踪人员信息。(三)完善多部门灾情会商核定机制为确保灾情数据客观准确、口径一致,各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不同手段进一步完善部门灾情会商机制。XX省充分发挥减灾办等综合协调机构职能,印发自然灾害会商研判工作规程,明确工作构架、部门职责和方式方法,定期组织灾情会商,同时重点推动县级完善灾情会商机制。如红安县减灾办制定印发自然灾害灾情会商评估制度(试行),明确农业、住房和城乡建设、水
5、利、交通运输等16个涉灾部门各负责统计报送的灾害损失内容。在2023年严重干旱灾害应急响应期,XX省应急管理厅每日调度各地受灾情况并与农业、水利等部门开展会商,及时掌握因旱需生活救助人数动态变化,每日向应急管理部报送最新情况,并及时对外发布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回应社会关切。XX省指导市、县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针对突发情况及时沟通信息。重大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召开有关涉灾部门参加的灾情会商会,加强信息共享,并从乡镇层面把好灾情数据质量关,强化源头管理,要求乡镇建好灾害损失台账,做细做实灾情统计基础工作。(四)推动开展灾情核查评估工作XX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重大灾情核查评估机制O20
6、23年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省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牵头组织省应急管理、民政、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银保监等8家成员单位,组成9个工作组,分别对受灾较重的9个市开展灾情核查评估。通过雨情水情分析、灾害现场勘验、遥感监测比对等多种手段,核准灾害损失,形成XX省2023年洪涝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报告,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支撑。XX省建立由应急管理厅主导的灾情核查评估机制,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及时主动开展核查评估。2023年,XX省应急管理厅赴8个市(州)开展灾情核查评估,占全省受灾市(州)总数一半;对启动省级救灾应急响应的灾害,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核查评估,有力指导基层更加准确报送
7、灾情。(五)探索创新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模式通过调研,了解到为确保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有章可循,XX省六安市裕安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裕安区应急管理局明确灾害信息员在传递灾害预警、统计报送灾情、开展灾情核查、协助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5个方面的职责,并将区、乡镇两级灾害信息员名单和联系方式公开公布。每年组织一次乡镇(街道)、重点村(社区)灾害信息员培训,各乡镇(街道)定期组织辖区内村(社区)灾害信息员培训,确保分级培训全覆盖。此外,还制定了村(社区)级灾害信息员绩效考核方案(试行),对灾害信息员绩效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等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并按
8、照每人每年IOOO元的标准发放履职补贴经费到各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根据当年灾害信息员考核情况适当增减补贴,及时打卡发放(2023年发放补贴313万元)。XX省部分市(州)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民政厅、财政厅推行的村级组织“大岗位制”部署,将灾害信息员岗位职责纳入“大岗位制”范围,村干部岗位补贴原则上不低于2500元/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障待遇,也确保其依岗履行报灾职责。二、基层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灾害信息员队伍不够稳定。目前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基层灾害信息员多为兼职,人员变动较为频繁,新任灾害信息员对报灾业务不够熟悉。另外,缺少卫星电话、北斗报灾终端等专业设备。加之灾害发生后,基层
9、人少事多矛盾突出,一定程度上对灾情统计报送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对灾情统计制度和指标把握不够深。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和基层灾害信息员对灾情统计制度,以及有关统计指标的理解掌握还不够深、不够透。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市、县在灾情数据统计质量、报灾时效等方面存在偏差和不平衡的情况。在因灾死亡失踪人员认定标准上,也存在与有关涉灾部门出现不同意见的现象。另外,对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等实时值统计,还缺乏针对性指标解释。三是灾情核查评估机制有待健全。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启动国家I级救灾应急响应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由应急管理部牵头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未启动国家I级救灾应急响应的其他
10、自然灾害,由地方组织开展灾情核查评估。有的地方对灾情核查评估不够重视,缺乏相应工作机制。比如虽开展灾情核查评估,但缺乏专家队伍和技术手段支撑,有的工作流于形式,核查评估结果质量不高。四是旱灾等灾害报送时效性不够。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在旱灾发展过程中,地方应急管理部门至少每10日续报一次。2023年,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夏秋冬连旱,部分地方的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对旱灾等缓发性灾害重视程度不够,对条文规定理解掌握不到位,每到第10日才续报一次,也没能及时调度了解旱灾实时变化情况,影响了当地救灾应急响应的及时启动和灾害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三、下一步工作考虑一是强化灾害信息员培训力度。重点对省、市
11、、县应急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和负责人加强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动地方抓好灾害信息员分级培训,指导地方逐级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灾害信息员培训体系,派员支持地方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同时,拓展丰富培训形式,会同部干部培训学院开发录制灾害信息员网络培训课程。二是督促完善基层灾害信息员激励机制。2023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协调通信运营商,为各级灾害信息员提供专属优惠套餐,帮助解决灾害信息员工作中通信资费多、没有通信补助的难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推动地方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通过财政拨款、政府购买服务、开拓市场业务(如灾害信息员兼任保险协保员)等多种手段,为基层灾害信息员提供必要的补助
12、津贴、应急通信装备、人身保险等方面的保障。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节点,加强灾害信息员典型事迹宣传推广,进一步激发各级灾害信息员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三是健全完善灾情统计制度和机制。会同国家减灾中心正重新修订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已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这项工作旨在进一步完善细化灾情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相关要求。同时,加强与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会商研判,加强源头管理,做实做细台账,建立多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的联动工作机制,确保部门间统计口径一致。四是指导地方建立分级负责的灾情核查评估模式。针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部党委要求,及时组织开
13、展灾情核查评估工作,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参考。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核查评估专项业务培训,指导地方结合实际,逐级建立健全灾情核查评估工作机制,组建灾情核查评估专家队伍,及时主动开展核查评估工作。针对重大自然灾害,部级层面加派专家赴灾区指导协助地方开展核查评估,确保灾情核查评估工作科学规范开展,发挥决策参考作用。五是指导地方加强应对极端灾害报灾准备。指导地方认真落实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V防范和惩治应急管理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规定的通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统计、谁负责”原则,逐级压实压紧报灾责任,切实防范信息迟报瞒报。指导北方灾害少发地区视情组织开展灾情报送演练、切实做好应对极端灾害准备,督促多灾易灾地区为基层配备卫星电话等应急通信装备,加强与消防救援队伍的灾情信息共享,确保“三断”情况下灾情能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