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44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44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44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永遇乐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辛弃疾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中的典故,积累文化常识,把握怀古诗用典的手法,以及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核心素养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年仅21岁的青年组织率领了2000人的抗金义军。随后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2、这个青年一生以英雄自许,立志像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一样,驰骋疆场,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青年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1162年奉命与南宋朝廷联络。归来的途中,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便亲自率领50骑兵,杀入金营,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大宋第一热血青年辛弃疾永遇乐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授课老师*辛弃疾O1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走近辛弃疾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
3、军队,奖励耕战,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所上美芹十献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2、辗转任职时期。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著名的有美芹十论九议。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老百姓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才干很感兴趣。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J他不失
4、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走近辛弃疾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起义南归时期。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但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在江西上饶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
5、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走近辛弃疾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宋宁宗嘉泰三年,南宋朝廷决定北伐金朝,收复北方失地,便支持主战派将领韩偏胄北伐之战。曾被贬谪的主战派大臣纷纷被召回朝廷,辛弃疾也在召回之列。辛弃疾激动不已,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沙场又回来了,他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他出任镇江知府,积极为北伐作准备但他很快发现,韩僻胄是把擅权的私利置于北伐大业之上,对备战工作并不上心。令辛弃疾更加担心的是韩偏胄等人的轻率北伐很可能会招致惨败,而自己虽然有所预见,却无力阻止,悲愤之情不免溢于言表。在一次登上镇江北固亭的时候,登高感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
6、亭怀古写作背景02词牌词题永遇乐:词牌名词牌词题京口:古城名,因临京觇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借古喻今。03诵读感悟(一)字音识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O)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ge)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u),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bi1I)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诵读感悟舞榭歌台(Xie)金戈铁马(ge)封狼居胥(xu)佛狸祠(bi)诵读感悟【思考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明确
7、悲凉、悲壮、悲愤。(二)解释词语草草:轻率。北顾:败逃中回头北望。孙仲谋:孙权,字仲谋。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人们说南朝的英雄人物宋武帝刘裕在未发迹之前就住在这里某个寻常的巷子里。寄奴:刘裕的小名。元嘉:元嘉是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宋文帝的年号。封狼居胥: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一路大胜,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典。佛(bi)狸祠: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原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煮的行宫。神鸦:祭祀之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神的鼓声。廉颇老矣,尚能假否:据记载,廉颇被免职之后流亡魏国,后来赵王想起用他,派使者前去探访。廉颇也很想回国,于是特意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斗饭、十斤肉,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虽然年老但身体无恙,还
8、能打仗。诵读感悟(三)译文: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煮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诵读感悟诵读感悟【思考2】整体感知,概括上下阕内容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
9、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上阕下阕04文本研读(一)初识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文本研读用典: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原文中一共有几个典故?孙仲谋刘裕舞榭歌台风流业绩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煮金戈铁马万里如虎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阙下阙多用典故初识用典“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二孙仲谋即孙权,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
10、),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典故一初识用典“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即刘裕,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显赫一时。公元404年二月初一,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第二年,打败了桓玄,拥护晋安帝司马德宗重新作了皇帝,司马德宗为了感谢他,把它的职位封为了类似于今天的国家总理这样的职务。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成为权倾天下的显赫人物。此后,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埴赫一时,公元420年在扫除所有障碍之后,大权在握的刘裕终于代晋
11、称帝。典故二初识用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震惊朝野。“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典故三初识用典“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二“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族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典故四初识用典“廉颇老矣,尚能叔否?“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否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
12、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J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典故五初识用典“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J“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榭歌台,风流”,是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13、。上阕赏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J作者用刘裕这个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明确: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上阕赏析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二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上阕小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J思考:此处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鉴历史,指出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院胄(tU0Zh6u)不能草率行事。下阕赏析“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明确:
14、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下阕赏析“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品读诗歌下阕赏析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思考: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
15、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下阕赏析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僻胄的警告。下阕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件胄的警告。小结孙仲谋刘裕舞榭歌台风流业绩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煮金戈铁马万里如虎神鸦社鼓一愤斥偏安廉颇凭谁问一一壮志未酬上阙下阙明晰主旨敬仰之情警告当朝咏史抒怀借古讽今05思考探究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