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编码:EP06015Code:EP06015课程名称:热工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分:2CourseTit1e:AutomaticContro1SystemofTherma1EngineeringCoursecategory:E1ectiveCoursesinspecia1tyCredit(s):2开课单位: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OfferingCo11ege/Schoo1:Co11egeofMechanica1&Vehic1eEngineering课程描述: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一门选修课,课程针对热工过程的特点,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上机仿真试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目的是使
2、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或制冷控制系统等课程,或将来从事发动机电控或自动化方面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Coursedescription:Thecourseisane1ectivecoursefortherma1andpowerengineeringmajor.Aimedatthecharacteristicsoftherma1process,thecourseintroducesbasictheoryofautocontro1.Combinedcomputersimu1ationtest,studentscandeepentheunderst
3、andingoftheory.Theaimistomakethestudentsmasterbasictheoryofautocontro1andbaiseana1ysismethod.Throughthestudeyofthecourse,thestudentscan1ayaso1idfoundationforthetheoryforfurtherstudyoftherma1autocontro1,refrigerationcontro1orfutureworkofenginee1ectrica1contro1andautomation.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主要培养学生以下
4、的能力:1:分析能力。主要是对典型热工对象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及仿真能力的培养。2:计算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典型热工对象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计算或确定计算步骤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3:自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热工过程控制理论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热工过过程控制理论基础及发展概述。教学重点:火电厂热工过程控制系统的内容和分类。教学难点: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相应毕业要求:123教学内容:热工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分类品质指标。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第二章、热工对象的动
5、态特性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有自平衡能力和无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教学重点: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教学难点:热工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相应毕业要求:123教学内容:热工对象概述、对象的动态特性和求取方法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第三章、常规调节器的调节规律及其对调节过程的影响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PID工作原理。教学重点:比例、积分、微分的调节规律及对调节过程的影响。教学难点:PID的实际应用。相应毕业要求:123教学内容:调节器的基本作用,比例调节器,积分调节器和微分调节器。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第四章、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单回路反馈系统的组成、分析和整定。
6、教学重点: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整定。教学难点:单回路控制反馈系统的应用实例。相应毕业要求:123教学内容:单回路控制反馈系统的组成、分析、整定和应用实例。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第五章、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前馈及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教学难点: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应用实例。相应毕业要求:123教学内容:前馈控制系统组成、分析和整定,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期评成绩占比如下:1平时成绩一(考勤、课堂讨论)占20%2 .平时成绩二(作业、实验)占30%3 .期末考试成绩(闭卷)占50%持续改进方法1、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理念。2、各章节布置定量的习题。3、对重点、难点内容安排小班讨论课。4、课后对疑难问题安排答疑。5、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教材及参考书1 .潘笑.热工自动控制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I12 .文群英.热工自动控制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授课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为30学时,课堂多媒体演示讲解;实验课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