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家园.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85574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处是家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何处是家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何处是家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何处是家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何处是家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处是家园.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摘要)弗丝克奥康纳对儿童题材情有独钟,他喜欢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倾听世界,借助儿童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反衬冷酷无情的现实世界。本文以妄想者和树林里的孩子为例深入分析奥康纳儿童题材短篇小说中私生子试图寻找亲生父母,渴望拥有一个完整家园的主题,从而探究此类作品的深层社会根源。关犍词弗兰克奥康纳;儿童题材:妄想者;树林里的孩子;私生子;家园弗兰克奥康纳(FrankOCOnnor.19031966)是二十世纪爱尔兰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颇为丰厚,涵盖了诗歌、短篇小说、小说、戏剧、传记、自传、游记、文学评论等多个领域。其中,短篇小说最受读者喜爱。奥康纳1生写了近二百个短篇,主要收录在民簇的客

2、人(GustsoftheNation,1931),K争论的焦点(BOneSOfContention,1936)和沙果酱(CrabApp1eJe1Iy,1944)等七部短篇小说集中。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划分为战争、宗教、家庭生活和儿童四个系列。奥康纳喜欢选取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再现爱尔兰底层民众的生活风貌,挖掘出具有人生重大意义的主题。他擅长描写小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微妙、不可言说的情感变化。他关注的并不是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故事中人物心理的矛盾与挣扎。这样,奥康纳转移了读者对情节的注意力,使读者慢慢进入人物的内心,体会每个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情感危机。所以,在他笔下,同样一个主题的作品会带给

3、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爱尔兰人似乎天生对童年有着强烈而持久的记忆,很多爱尔兰作家身上都体现了爱尔兰人特有的,根深蒂固的童年情结。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以童话形式尖锐地调剌了英国剥削、统治爱尔兰的殖民主义政策: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为人民牺牲一切,悲天惘人的王子形象;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追述了一位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历程;约翰伯恩通过一个九岁孩子的眼睛展现大屠杀的恐怖,穿条纹衣服的男孩成为另一本给大人看的儿童小说;海兰的放下我吧以孩子的自叙形式,聚焦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记录下他们的迷惘与困惑奥康纳是一位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他擅长运用新颖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勾勒鲜活的儿童形象,借

4、助儿童的眼睛观察这个多灾磊难的世界,借助儿童的思维定格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因此,儿童题材在奥康纳所有的短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多数围绕一个名叫拉里德莱尼(1arryDeIaney)的小男孩展开情节。我的俄狄浦斯情结CMyOediPUSComp1ex),圣诞节早晨(ChristmasMoming)和父母身世(“TheHistoryOfParents)都是典型代表。这些故事既天真、有趣、充满想象力,又富有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智慧。1996年,帕特里克科特(PatriCkeotter)将奥康纳所有以拉里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收录在拉里德莱尼:孤独的天才(1arryDeIaney:1onesomeGen

5、ius)这本书以拉里的年龄为序,使读者更清晰地观察主人公的成长经历。除了拉里系列,其他作品像小当家(TheManoftheHouse)第一次忏悔(MyFirstConfession)等也基本上体现了奥康纳儿童题材作品的一贯风格。妄想者讲述了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小男孩渴望母爱,憧憬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最终幻想破灭的故事。苏西(SUSie)和迈克尔(MiChaeI)兄妹两个生活优裕,从小被父母呵护、疼爱。突然有一天,乐善好施的母亲领来一个名叫丹尼尔科贝(Danie1COrby)的七岁小男孩,希望给他们做伴。迈克尔非常不乐意,我们不需要新伙伴:我们已经有很多了.而且他们是上等人。PP292)第一次见面

6、,迈克尔一眼看出丹尼尔出身卑微,竟把他当成报意.不仅如此,迈克尔觉得和他一起玩是件丢脸的事,因为丹尼尔什么游戏都不会。屡苹(MUrPhy)夫妇对丹尼尔特别照顾,这更激起迈克尔强烈的不满,他认为父母从来没有像宠丹尼尔那样宠爱自己。小说的开头,奥康纳便暗示开尼尔不可能真正融入这个家庭。首先,迈克尔等级观念严重,处处把丹尼尔看成下等人。那是一个下等人住的地方。在那种地方,小孩光着脚走路,妇女们整天坐在门前的台阶上闲聊。”他和苏西不愿意这样的穷人来他们家吃顿饭或讨件衣服。另外,迈克尔认为丹尼尔是入侵者”,抢走了母亲对他的爱,破坏了原本亲密的家庭关系。标题tThePretender”寓意深刻:这个单词的

7、英文解释是觊用王位、爵位等者工很显然,从迈克尔的角度出发,这个渴望母爱和家庭温暖的孤儿的确觊一个完整的家园,作者的讽剌意味不言而喻。然而,迈克尔兄妹对丹尼尔的排斥使他一步步认清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体会到家的真正含义。从三人的第一次对话我们了解到丹尼尔和毋亲住在贫民窟:他没有父亲,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亲成朋友;奈莉阿姨(AUmNe11ie)偶尔给他们送生活费。丹尼尔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正常,或者说他从来梆不知道生活原本可以更加美好。每个周六,他都去迈克尔家跟他们一起做游戏、吃晚饭,然后一直呆到睡觉时间,听聂菲夫人讲完故事再走。有一次,苏西炫烈说她是在都柏林出生的,丹尼尔告诉他们自己是在英国出生的

8、。苏西不服气,没想到一个住在贫民窟的男孩居然会在英国出生。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你妈咪什么时候去英国了?她问。.她没去过英国。”“那么,你怎么可能在那儿出生,你这个大傻瓜?她吼道。我的奈莉阿姨去过。他闷声地说。你不能因为奈莉阿姨去过英国就说你是在英国出生的。“她报复地说。“为什么不能?”他生气地问。最后一句话把苏西和迈克尔难住了,他们毕竟是八、九岁的孩子,成人世界对他们来说遥远、陌生、复杂、不可捉摸。但是,这次争论使丹尼尔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不再认定原先那个老妇人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她没去过英国。这位墨菲阿姨既去过英国又特别宠爱他,那么她很有可能是亲生母亲。潜意识里,他已经把墨菲阿

9、姨当成自己的母亲。所以,当迈克尔质问他“她是我的妈咪,不是你的。时,丹尼尔小声地反问道:“你怎么知道不是?一个星期六下午,迈克尔玩到很晚才回家,他到家时看到丹尼尔和母亲在一起,“我简直不能形容他们带给我的不同寻常的感觉。他们围坐在炉火旁,看起来那么温暧、舒适,使我觉得自己倒像是一个局外人。我回来时本来良心不安,还打算虚张声势给自己壮胆。然而,我突然想哭,我不知道为什么。Z奥康纳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幸福家园的画卷,一个被母亲遗弃的私生子,一位慈悲、善良的母亲,他们相互依偎,温暖着彼此的心灵。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决然不会被如此温馨的画面感动,它千方百计剥夺底层民众追求幸福家园的权力,阻挠他们前进的脚步

10、。丹尼尔最终被迈克尔兄妹赶出这个砧着“中产阶级”标签的家庭,回到贫民窟,终日与长满皱纹的老妇人为伴,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亲戚朋友。后来,里菲夫人告诉迈克尔,她不是丹尼尔的母亲,实际上没有人知道他母亲到底是谁。奥康纳在这篇小说中凸显了两个小男孩之间的冲突:如果丹尼尔代表着底层民众和游荡在社会边缘的“流浪儿”,那么迈克尔无疑是“权势”、“金钱”、“地位”和“压迫者”的象征;如果丹尼尔是殖民地爱尔芝,那么迈克尔便是殖民者英国。前者(包括那个和丹尼尔相依为命的老妇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被驱赶到一个小小的角落,自生自灭,他们渴望爱,追求爱,最终只能和爱擦肩而过;后者有优越的家庭环境,享受父母

11、的亲情,周围都是游戏伙伴,却丧失了分享爱的能力。同样,树林里的孩子也是关于两个寄养在别人家的私生子渴望拥有一个真正的家庭却迷失在寻找父母的途中。特里(Teny)寄住在厄尔利夫人(MrSEar1y)家,有1位康娜阿姨(AUntConnerS)经常带着玩具来看他。特里非将喜欢康姗阿姨,他们一起散步、爬山、聊天,俨然一对快乐的母子。有一次,康娜阿姨偷偷地告诉特里他们可能要和一个英国人去英国生活。“我们三个人将会住在我们自己的大房子里,电灯可以随时开、关,水龙头里有热水。每天早晨,我.骑着自行车送你去学校。特里睡觉得这一切那么神奇,简直令人惊叹。不仅如此。他还可以和小朋友们玩耍,在小河里放船具模型,听

12、阿姨讲故事这不正是孤单的特里梦寐以求的生活吗?从此以后,他天天盼望阿姨早点接他去英国。然而,五彩斑斓的梦想就像泡沫一样,脆弱,缥缈,很快随风飘散。特里还没来得及享受片刻的幸福生活就掉进了现实的深渊。其中,弗洛里(F1orrie)扮演了一个极其曳杂的角色。弗洛里和科兰斯夫人(MiSSCIanCy)住在邮局附近,她们住的地方距离厄尔利夫人家有一英里远,中间穿过1片小树林。弗洛里是特里唯一的伙伴,她比特里大四岁。当阿姨送给特里一个船具模型时,他迫不及待地拿给弗洛里看,而且向她炫耀说康娜阿姨快要带他去英国。弗洛里既羡.慕又妒忌,虽然他们两个都是孤儿,但是特里毕竟还有一个关心他的阿姨,自己却什么也没有。

13、于是,她亳不留情地对特里说,“你妈妈根本没死。她和一个男人有了麻烦,她的母亲让她把你送到这儿来甩掉你。全村人都知道这件事。尽管特里和弗洛里闹翻脸,尽管他开始怀疑弗洛里讲的话,他还是为了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做出坡后的努力。几个月后,康娜阿姨终于再来看他。这次,沃克先生(Mr,WaIker)开一辆白色汽车载他们去海边。特里很愿意让沃克先生当父亲,到了晚上该回家睡觉时他仍然依依不舍,我想和你呆在一起。我不想留在这儿,我想和你去英国。可是,特里心底的呐喊永远不会被他们听到了,因为,那天以后,康娜阿姨再也没来过。特里夭夭跑到大路边张望,看那辆白色的汽车会不会突然出现。弗洛里觉得特里太可怜又跟他重归于好。这

14、时,特里心中有太多疑问,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阿姨和叔叔突然间消失了,只好去问比自己大几岁的弗洛里。“但是,为什么阿姨不像以前那样来看我了?“因为她嫁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不让她耒。“他为什么不让?”“因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弗洛里同情地回应道。“你看,她就快有合法的孩子了。“难道我们不是合法的孩子吗?”“哦,不,我们不是。弗洛里沮丧地说。“我们什么地方出错了吗?弗洛里也经常问她自己这个问题,但是她太骄傲不能让一个像特里这样的小男孩看出她还没找到答案。“全部。”她叹息地说。这段对话不仅描绘了特里和弗洛里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对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梦想,也细致地刻画了私生子孤独、迷茫、困惑、彷徨、无助的心理

15、状态。他们一出生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被父母施弃,游离在社会的边缘,成为可有可无的一群人。弗洛里把一切错误归结到亲生父母的自私自利和不负责任,这显然是儿童简单的思维方式。亲生父母抛弃自己的孩子固然难辞其咎,然而,贫穷落后的社会环境、传统守旧的宗教制度和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使得很多年轻的父母迫不得已选择这条艰难的路。康娜阿姨曾勇敢地向世俗挑战,准备嫁给一个结过婚、信奉英国新教但能接受特里的英国人。但是,在封闭、保守的天主教国家,她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嫁给一个天主教徒,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特里。小说的最后,两个孩子穿过那片经常来往其间的小树林,弗洛里安慰特里说只要他以后听她的话就永远和他在一起。他们疲

16、惫、孤独的身影隐没在树林深处,周围亮起了灯,殊不知黑夜已悄然来临。世界上很多著名的作家都善把儿童作为描写对象和小说主人公:狄更斯通过笔下一系列儿童的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马克吐温在哈克身上承载了消除种族歧视,争取种族平等和黑人独立的社会责任。“儿童生活在一种前理性状态中,尤其是生活在一种前科学的世界中,即一种人类祖先所生活的世界中。我们的根基便在那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由这些根基生长起来的。也许,这正是奥康纳创作儿童题材作品的根本原因。他认为,童年是人生历程中可以把个人内心的紧张、冲突和矛盾外在化的阶段。他往往赋予儿童理性思考,让他们观察周围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正如,在成人眼中儿童的推理是荒唐可笑的,儿童捕捉到的成人世界亦是无法理解的,甚至是非理性的。奥康纳对双方都有讽剌,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