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87092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20XX学年荣怀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四年级教案集1第四课正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节奏感,特别是文中的排比句。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尤其需要注意“忿愧”、“恐惧”、“好乐”、忧患”这四个词组的构成关系。3.能够初步理解“正心”的意思,能够理解日常学习生活来理解”正心”的表现。教学重、难点:诵读,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中“正心”的意思,理解“心正”的状态。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李存勖“好乐亡国”的故事入手,把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然后总结出故事的道理:不同的心态决定事情的成败。可见,心态是否端正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讨论端正

2、心态的问题,文中称之为“正心”。二、诵读感悟1、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读,加以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读之前,提出以下问题:问题一:人们常常说:“心态决定一切。”你知道心态对一个人做事的重要性吗?如何才能保持正确的心态呢?问题二:你知道古代大学“八条目”中的“正心”是什么意思吗?2、读顺课文,读熟课文提醒学生要注意“忿慎”“心不在焉”这两个词出示音频范读,提醒学生要注意课文的节奏。三、字词句梳理和脉络梳理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虑,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忿”和“博”都有愤恨、

3、愤怒的意思;“恐”和“惧”都有害怕的意思;“好”和“乐”都有喜欢、爱好的意思;“忧”和“患”都有忧虑的意思。这四个词组具有相同的构词法则。这句话指出了心不得其正的四种状态,它们是人的内心受困于各种主观欲望而造成的。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焉”,本意是一种鸟,后来演化出多种词性和意思。“焉”字在这里是个方位代词,指代这里的意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是三个相同句型构成的排比句。视是动作,见是视的结果;听是动作,闻是听的结果。食,即吃的意思。这句话强调了正心的重要性。脉络上,全文只有两句话,前者反着说,后者正说。这实际上体现了对比论证的思路。

4、尽管课文没有明确说出什么是“正其心”的观点,但是,观点已经在对比中显示出来了:“正其心”就是使内心不受主观欲望的左右。四、主旨理解和联系生活课文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正其心”就是使内心不受主观欲望的左右。但是,文中并没有正面提出,而是通过正反对比显示了这个观点。教师除了要把课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意思解释清楚之外,可以选取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比如,以学生的生活小事为例,假设你不喜欢一个同学,你会觉得这个同学处处和你作对,其实这个同学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针对你的。上一篇课文指出,诚意需要靠慎独来修炼,但是本课只是在讲不得其正的情形和后果,那么,正心又有什么办法吗?实际上,“心在焉”就是正心的办法,用

5、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专心致志,面对外界的任何的干扰都不为所动,然而这个专心致志又不能随便用在任何地方,必须要以“止于至善”为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正心。建议教师教学时多启发学生将其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比如上课时能否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干扰;做作业时是否能够不看电视,不玩游戏;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能否不三心二意、走神打岔等等。3第五课齐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如“债”“中”等。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比如孝、悌、慈的具体内涵,了解“如保赤子”在文段中的比喻义,并能够说出尧舜桀纣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含义。3、对古代的国和

6、家有初步认识,能根据课文解释“治国在于齐家”的理,并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什么叫“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比如孝、悌、慈的具体内涵,了解“如保赤子”在文段中的比喻义,并能够说出尧舜桀纣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含义。2、对古代的国和家有初步认识,能根据课文解释“治国在于齐家”的理,并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什么叫“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教学过程:1、诵读感悟本课的篇幅较长,但是文字还是比较简单,义理也不是很难,引导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体悟课文的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诵读,培养诵读兴趣。问题一:咱每个人都是家庭

7、的一份子,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庭变得更好。古人也是这样。它们为此提出了“齐家”的概念。那么,什么是“齐家”?如何“齐家”呢?课文中提供了这样的答案。问题二:古人认为,一个人做好了,就能够使一个家和睦,使一个国安宁。这是什么意思?那么,这个人怎么做才是“做好”呢?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4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语句:“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等。其次,播放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握好停顿和语气等问题,出示停顿文章。读熟课文首先,安排学生跟着音频诵读课文,提醒他们要注意上述的停顿,体会全文的节奏。其次,安排学生自读,揣摩句意。最

8、后,安排学生齐读几遍,也可以采取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进一步熟悉课文。学生读课文要达到熟读的程度。“诗歌赏读”模块的诗篇,只有多读几遍就行了。5第六课治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课文第一句、第二段第二句的背诵。2.能结合注释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3.初步理解“禁矩之道”和“德本财末”的含义。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禁矩之道”和“德本财末”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诵读感悟1、创设情景情景一假如你是古代的君主,你要怎么治理一个国家。?假设:经济条件、军事力量、严厉的法律。引导学生学习治国2.生字出示。蒙矩恶悖等词语其次播范读。3熟读课文跟着音频熟读。采用男女生对读。二、字词地梳

9、理“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老老”是说国君或国家的各级领导人要孝敬老人,“而民兴孝”,而后全国民众都兴起重视老人的孝道。“上长长而民兴弟”,在上的人能够以长者为长,老百姓才会尊敬长者。“上恤孤而民不倍”,领导人能够抚恤孤寡,去爱惜那些飘零于世道之人,这个国家才会有爱,才不会违背人伦和人道。“是以君子有禁矩之道也”,藜,指的是量围长的绳子,而“矩”就是量直角的一种角尺,就是讲究方圆规矩,可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君子有方圆,就是有了遵循道的标准。茶矩之道就是一种达到道的方法。三、主旨理解和联系生活6大学引用尚书康诰话说:“惟命不于常”,唯独天命不会保持永久。只有善良才能长久地

10、得到它。“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不行善道,就会失去它。只有行道善良才可以长久得到天命的眷顾。一旦不再行善,天命就不再眷顾你。道和善的关系很明白,道居于善。只要为善,道自然与你同在。欧阳伦的悲惨下场,跟他敛财有关系,其实清代弄臣和珅同样如此,聚敛巨额财宝,最后也是身首异处,半国之财富,悉数充公。历史的教训值得人们吸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德修养的程度,是君子能否治国平天下的关键所在。7第九课子路问强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交流古今中国的一些强者。3、结合生活认识强者,使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强者。教学重点:把握文中的生字词,疏通文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白北方之强与南方之

11、强的区别以及君子居南方之强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认为怎样的人是一个强者?指名回答。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个的学生子路向教育学家孔子请教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学习这个故事。2、板书揭题:子路问强,学生齐读课题。二、文中人物简介1、请学生找出文中的两个人物,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明确:子路、孔子。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瞰邑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他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子路:字,孔子的弟子之一。三、诵其文1、出示有停顿的课文。试读。注意字读音长短、轻重、停顿。2、

1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3、自己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4、齐读。5、请学生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四、晓其义1、知识抢答。所以君子与人和睦相处,但并不随便附和流俗。中立而不倚2、这才是真强啊!强哉矫3、用宽容敦厚去教导别人,能忍受无理的侮辱而不予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4、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中立而不倚5.国家政治清明,不改变贫困时的操守国有道,不变塞焉。玩完游戏,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子路终于明白:作为君子要做到强,必须一一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五、深入探究,分析讲解课文。在生活中,孔子虽然

13、疼爱子路,但他不开口则罢,开口就夸颜回,不开口则罢,开口就批评子路。当子路向他请教什么是强时,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追问他三个问题?指名回答。明确: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这三个问题是什么意思,懂的同学说说。明确:南方之强: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北方之强: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孔子心目中的强: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孔子认为,真正的强者就是和而不流,中立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那才是强哉娇!9六、板书和而不流中立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10第十课

14、君子之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语感、韵味。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3、对“君子之道”有初步认识。教学重点: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语感、韵味。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导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君子,君子生存之道又是如何的。2、板书揭题:君子之道。齐读课题。二、经典研读1、整体把握君子之道体现了古代儒家对于高尚人格的追求,的主题即是君子之道,也就是如何做一名君子的问题。在课文中,所谓君子之道,其实也就是上节课所说的“中庸之道”。2、字句梳理君子之

15、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不肖”在古代“贤”与“不肖”是对举的,因此不肖也就是不贤明的意思。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语动词,说的意思。“语大”就是往大了说,“语小”就是往小了说。“载”,承载,放置的意思。诗云:“莺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诗。指诗经。“莺飞戾天,鱼跃于渊。”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这是是说君子之道向上向下都是很显明的。“夫妇”,这里指代日常生活。11三、拓展延伸1、学习神奇汉字“妇”。“妇”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一个妇女拿着扫帚在打扫,因此,“妇”的本意乃是操持家务的女人。但是在现代生活中,女性的地位已经获得了改善,操持家务不再是女性唯一的选择。这个字充分说明了课文中讲“夫妇”二字合用以表示平常人或日常生活得意思。2、学习日积月累苏州园林中的一处著名风景“活泼泼地”。“活泼泼地”程颐对中庸的一段评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读者其致思焉。”程颐的这句评语针对的是中庸引述诗经“莺飞戾天,鱼跃于渊”这句话,他认为这句话用自然景物说明了深刻的道理,有一种活泼的自然和谐的感觉。因此,留园中将一处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