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叠翠满目新——内蒙古通辽市打好绿色转型发展组合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川叠翠满目新——内蒙古通辽市打好绿色转型发展组合拳.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山川叠翠满目新内蒙古通辽市打好绿色转型发展组合拳通辽市全力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资料图片通辽市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资料图片通辽市天顺风电设备生产的塔筒。资料图片通辽市城区鸟瞰资料图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盛夏,辽阔的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大地,一派绿意葱茏。绿色,是科尔沁草原永恒的颜色,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正努力守护着科尔沁清新的绿、蓬勃的绿。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64.86%,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9%山川起翠屏,秀水作蓝带,装点出通辽市一幅幅天蓝水碧、地绿人宜
2、的美丽画卷。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通辽坚决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告别粗放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与核心竞争力,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如今,通辽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绿色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全力构筑绿色农畜产品产业、绿色煤电铝产业、现代能源示范产业等产业集群,打出一套绿色转型发展组合拳。生态治理构筑北疆绿色屏障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的通辽,沙地面积为4104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这里曾经一度是全国沙化极度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无草无树,鸟兽绝迹
3、,沙起尘飞。如今,一道绿色长城在北疆崛起。站在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千万亩努古斯台项目区的山丘上眺望,一棵棵樟子松迎风屹立,高低相间的植被密密麻麻铺展,绵延至远方。“2008年我们测算过,科左后旗的沙地有460万亩,为了种树,我们常年吃住在沙坨子里。现在,想找大面积的沙地植树都难了,我们这些植树人快失业了!”科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陈辉感慨。来到科左后旗植树造林现场,还没等站稳,就被一阵狂风吹了一个超超,裸露在外的皮肤瞬间就上了一层“黄沙妆”。大风、缺水、流沙,是许多栽种在沙地中的小树苗难以跨过的“坎儿”,这也是在沙地中种树成活率不到50%的主要原因。“咱们这个项目区里的树,只要按照正确
4、的方法栽种就保活!”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说,“我们根据科尔沁沙地沙土蒸发量大又快,而且风速等级高等气候和立地条件因素,研究出来深栽浅埋等一系列造林新技术。”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经实际数据分析,采用“深栽浅埋”这种樟子松造林新技术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提高到90%以上,且苗木长势旺盛,亩均节省成本963.5元,还可免去补植、补造过程,减少50%的浇水次数,节省水资源55.8%。节水高效的“深栽浅埋”樟子松造林新技术,可以实现四季造林,这一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让科尔沁大地实现快速“换装”,为防沙治沙贡献通辽智慧。目前,通辽市已有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5、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现双缩减趋势,极重度沙化面积减少了36%,沙尘天气明显减少,科尔沁沙地达到了“生态状况恶化整体稳定遏制,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的局面,逐渐形成了生态与气候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态势。“林草植被盖度增加,山、沙两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少地区通过治山、治沙,依托建设养畜、发展林果业,使农牧民走上致富之路。”通辽市林草局副局长李向峰表示,平原区通过农田林网建设,使IOoo多万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粮食产量净增20%以上,生态脆弱地区等通过减少农牧业生产活动、搬迁转移农牧民,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植被得以休养生息。科技赋能打造产业黄金名片在发酵、提取、精制等一系列工艺的“加持”下,玉米身价
6、翻了250多倍,被送往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在通辽,玉米除了做饲料、榨油外,还能变成苏氨酸、亮氮酸、甘露糖、硬葡聚糖等12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小小玉米经历“72变”,串起了“农头工尾”的“黄金产业链”。走进科左中旗20万亩高标准农田,挺拔的玉米苗正在茁壮成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通辽市种植玉米已有100多年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作为“当家作物”,这里的玉米在科技赋能下,正在实现新跨越。2023年,全市玉米产量达到175亿斤,田间地头成熟的金黄玉米,经过收割和脱粒,有近一半搭上运输卡车来到加工厂,开启“变身之旅”o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的苏氨酸生产线改造
7、项目正在忙碌施工,投产后将成为全球单体产量最大的生产线。在这里,一株玉米被“吃干榨净”,应用于调味、生化、饲料、医药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通辽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规划。此外,根据全球玉米精深加工发展方向、产业链条及主导产品,政企联动绘制出“玉米产业图谱”,按“图”索骥,靠“谱”招商。目前,27家玉米精深加工企业纷纷落户当地,围绕酸、醇、糖、胶、药,培育形成了13大类200多种产品的全株产业链,“通辽黄玉米”正在成为响当当的“黄金名片”。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造就了“黄金肉牛带”。20世纪50年代起,通辽市就以蒙古牛和三河牛为母本,以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不断选育改
8、良,在90年代初培育出了既能适应草原自然条件又继承世界优秀品种基因的“科尔沁牛”,彻底结束了我国肉牛种源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此后,通辽市继续打好种业“翻身仗”,成立科尔沁肉牛种业公司,组建肉牛育种核心群,培育科尔沁牛新品种。今年5月,在国家级种公牛站通辽京缘种牛繁育公司,记者目睹了冻精生产全过程。刚刚采集的种公牛精液,经过密度和活力检测后,进行稀释、罐装和冷冻保存,其中一部分用于出售,一部分将免费提供给通辽当地的养殖户。在2023年度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基因选择指数育种值全国排名前100名的种公牛中,通辽市就占47头,全国排名第一。“育种值越高,遗传就越稳定,对后代的改良就会越好,因此它们后裔的产
9、值平均每头比其他同种后裔的产值要高出500到2000元。”京缘种牛繁育公司副总经理侯景辉介绍。截至目前,通辽市建成两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和1个国家级种公牛站,优质种公牛存栏180头,年产冻精300万支以上、优质牛胚胎5000枚以上,在成为全市肉牛改良动力之源的同时,也已经成为国内34个国家级种公牛站优质种源供应主体。优质种源加上不断完善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及有力的市场推动,肉牛产业成为全市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全市2103个嘎查村中,以养牛为主导产业的有1260个,76万农牧户中18万户以上从事肉牛养殖。肉牛存栏量、出栏量及牛肉产量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追风逐光”开辟能源
10、新赛道驱车行驶在位于通辽市西北部的霍林郭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处,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涟漪”;远处,一排排“大风车”沿着山脉高耸矗立,巨大的扇叶在风中转动着长长的“手臂”,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电霍林郭勒,这座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正在加快“追风逐光”的脚步,摘掉“双高”标签,一路向“绿”而行。今年5月,霍林郭勒市与邻近的兴安盟科右中旗达成战略合作,牵手建立新能源跨盟市开发联动机制。“霍林河地区是通辽市的重工业基地。目前,我们的电解铝产能是270万吨,电力装机855万千瓦,但新能源占比低,为解决能耗高、排放高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绿电替代是必由之路。”霍林郭勒市市长嵇海洋介绍,企
11、业在科右中旗建设新能源项目,所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产值、税收等全部归科右中旗统计支配,霍林郭勒市负责消纳,这样不仅解决了霍林郭勒市绿电占比低的问题,同时也能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作为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通辽市以新能源开发催生新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科学推进风光资源开发,把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放在就地消纳上,大力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风光储氢一体化等项目,稳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赋能绿色铝基新材料基地、玉米生物科技低碳智慧园区、绿色低碳镁铁合金产业园和风光氢储氢一体化零碳产业园。6月11日,通辽绿电制造产业转移项目启动
12、暨小金汽车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科尔沁工业园区举行,总投资约300亿元,达产后年工业产值将达到700亿元。”项目对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整体层次、加快构建多元支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表示。目前,一批新型能源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随着龙马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通辽市天顺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正在加速聚集。今年,通辽市加快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设步伐,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年内形成2000台套风机产能,促进新能源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场景拓展,全力打造风光氢储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系统推进能源减碳、工业降碳、生态固碳、生活低碳。推动绿电大规模替代、高比例就地消纳转化,实施新能源项目27个,新增装机200万千瓦以上。(记者高平王潇通讯员唐春香)(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