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关于开展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的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关于开展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的工作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县关于开展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的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强化扶贫资产管理,构建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管护主体职责明确、运行管理规范的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体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在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科学认定分类、依法依规确权的基础上,县各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核准扶贫项目资产数据信息、落实后续管理和监督责任,形成“县级统管、行业监管、乡村主管、农户协管”的分级定责管理模式,同时强化思想认识,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产,确保资产底数清晰、产权明晰、有人维护有人管理
2、有人监督、资产不流失、不闲置浪费。二、工作任务(一)再次核资清查严格确权(2023年6月15日-7月15日前完成)1摸清底数理清范围。核查2013-2023年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其他行业部门投入扶贫项目的各级财政资金,债券资金和银行贷款,定点帮扶单位或企业、民间组织、个人等从非财政资金渠道投入扶贫项目的社会捐赠和对口帮扶资金。等投入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全面摸底。2 .类别清晰建好台账。以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为单元,指导各乡镇全面梳理2013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资产(主要包含“三类资产”,公益类扶贫资产、经营类扶贫资产、到户类资产),进行查缺补漏,盘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分别建立
3、扶贫项目资产台账、行业部门分类台账和乡村明细台账。台账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实际投入、资金来源、资产名称、规模、单位、购建年度、资产原值、资产现值、坐落地、建设单位、资产状态、资产属性、资产类别、所有权归属及占比、移交时间、管护运营单位、责任人、监管单位、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收益权人、收益分配及资产处置等信息。核实后,将行业部门分类台账上交到各相关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双向对接实地核查,审核各乡镇上交台账。3 .严格确权完善移交。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扶贫项目资产形成过程和资金构成,从实际出发,本着有利于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有利于发挥资产效益的原则,在遵循
4、相关法律法规、国有资产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及行业管理等有关规定前提下,合理划分资产所属层级,确定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管权等主体及权责,稳妥推进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对经营性资产,根据资金来源、受益范围、管理需要等明确权属,尽可能明确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难以明确到个人的扶贫资产项目,原则上应明确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并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有序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对公益性资产,项目建成后应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按照行业相关要求进行确权和管理。到户类资产归农户所有。上述资产中属于不动资产的依法办理确权登记。确权要经村摸底与行业部门反馈资产进行清
5、查登记、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乡(镇、场)召开“三重一大”会议,研究确定所有权归属事宜,公示无异议后报县级备案;县级在开会研究确定,公示无异议后予以批复。结果要在县级政府网站及所涉及乡镇、村进行公告。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所有权、监督权发生变化的,由交接双方合乡配合,共同完成资产核资和移交。对账实不符、账目不清的,要理清账目后再移交。到户类资产按原值移交给农户。(二)规范运营加强管护(2023年7月16日-8月10日前完成)1落实监管责任体系。按照所有权与监管权相统一、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的原则,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方,要根据各自权责和职能对资产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能。各行业主
6、管部门要根据行业领域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建立扶贫项目资产全程跟踪监测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制订好本行业部门的资产监管和管护运营实施方案,对异常情况及早预警、及时介入,督促管护主体管好用好资产。2 .加强资产管护运营。经营类资产。在扶贫项目资产管护上,各所有权人对各自经营性资产进行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也可采取民主决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规范程序和标准,从财务管理健全、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诚信守约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选择确定经营主体。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入股或参股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应明确股权的退出办法;属于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范围的,执行相关法
7、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在经营方式选择上,可采取村集体自营、合作经营、农户承包、租赁、联营、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未经扶贫项目资产产权主体同意不得擅自变更。属于村集体的扶贫项目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和变动,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确定;村级联建扶贫项目资产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由各联建村“两委”提出申请,经乡镇政府复核后,报县政府确定;属于国有的扶贫项目资产,按照国有资产规定管理。公益性资产。要完善管护标准和规范,由相应的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经费。可通过调整优化现有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管护力量不足问题,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参与管护。属于村集体的
8、公益性资产管护经费,可由村集体经营收益、地方财政资金统筹解决。落实受益群众责任,引导农户参与管护和运营。属行业部门运营、管护的,由相关行业部门落实责任人和费用,属乡村集体运营、管护的可通过调整优化现有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优先聘请复核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管护等办法落实。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村级组织和行业主管部门、乡村两级干部要加强指导和帮扶,使到户扶贫项目资产更好地发挥效益。3 .规范资产收益分配。在保障经营性资产持续发挥效益的基础上,规范收益分配程序、方式和使用。一要规范分配程序,履行“村提方案、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进行分配,分配计划或方案要在村级告示公告。收益分配过程
9、中,乡镇、驻村工作队应进行指导监督。二要规范收益使用,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及按规定提取的公积公益金,重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包括收益分配(分红)、公益岗补助、项目运营维护、村级公益事业等。三要规范分配方式,属于村集体的资产收益,通过设置一定的条件,鼓励采取公益性岗位、参加村内项目建设和发展等劳动增收方式进行分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对无劳动能力群众收益分配(分红),各产权主体可设置一些遵守村规民约等前置条件和标准进行分配,严禁采用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的做法。(S)加强资产风险管控(2023年8月11日-8月20日前完成)1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扶贫项目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创造条件
10、落实抵押、担保、办理他项权证等措施,保障经营性扶贫资产不流失、可回收、能重组,实现保值增值持续分红。鼓励采取购买保险的方式,抵御自然灾害、市场变动等风险。2 .推进保值增效工作。县行业主管部门要针对经营性资产加强监测,了解项目运行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针对带户龙头企业、带户合作社,由县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跟踪调度生产运行情况、带户分红情况,掌握生产运营情况,有针对性纾困解难。对扶贫项目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且难以解决的,要及时收回扶贫资产,重新选商招商发展新的扶贫项目,确保带户分红不因项目运行情况发生变化。3 .严格清查处置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国有和集体扶贫项目资产。确需处置的,应严格按
11、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规范处置。属于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收入,应重新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首先由业主或经营主体申请,再由项目村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脱贫户代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资产核销进行评议,且形成项目村书面评议意见(评议意见要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议过程以及结果),同时评议人员签字、村委盖章,评议结果要在村内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项目村将资产损失报告报乡镇(资产损失报告要说明资产损失原因和损失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乡镇要对村提报的资产报告进行审核,形成书面审核报告(乡镇书面审核报告要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议过程以
12、及结果、评议人员签字、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时聘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资产残值进行评估,形成资产评估报告。经乡镇党委政府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后批复,将批复结果在项目覆盖村公告,无异议后予以核销,同时报县行业主管部门及县乡村振兴局进行备案。对经批准核销的扶贫项目资产,乡镇财经办应当逐笔登记备案,指导村做好账务处理,作为会计档案保管,做到账销案存,及时更新“三资”管理平台,对经批准核销的资产损失,也要建立账册,单独存放,并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站所全程监督资产的变卖处理过程,残值等收入要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资金。三、时间安排各乡(镇、场)和相关部门要立即进行工作安排部署,于8月20日前
13、将“回头看”落实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和数据表格报送县乡村振兴局、县委农办、县财政局。四、工作要求(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效益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把此次扶贫项目资产“回头看”作为当前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分解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落实落细。(二)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扶贫资产安全运行。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管护责任人确保每年对资产情况进行不少于两次核查,要重点关注扶贫资产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究,分类指导,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改。2023年以来衔接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要延续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方式,及时进行确权、登记、移交,落实管护责任,录入资产管理系统。(三)强化监督管理。要加强对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纪律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坚决防范扶贫资产流失损失,杜绝对扶贫资产虚报冒领、截留私分、侵占套取、挥霍浪费、非法占用等各类行为现象发生。对贪污挪用、违规处置扶贫项目资产及收益等各类行为,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