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复杂性背景下的战术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复杂性背景下的战术创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战争复杂性背景下的战术创新目录1 .前言1?透视现代战争复杂性的科学思维方式2?认识战争复杂性的三大思维能力2?创新思维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22.2.1.辩证思维22.2.2.战略思维32.2.3.创新思维4?筹划组织联合作战的指挥思维方式42.3.1.综合集成思维4?运用工程方法解决作战问题,有助于认识和把握现代战争复杂性,确保指挥控制的有效性52.4.1,整体思维52.4.2.底线思维5?战术创新的历程6?指挥控制联合作战的工程思维方式72.6.1.系统思维7?现代战争是高效“精确作战”,迫切要求联合作战指挥员善用大数据进行决策,实施基于大数据的精确指挥控制82. 7.1.网络思维8
2、3. 7.2.体系思维84. 7.3.大数据思维95. 7.4.运用大数据思维指挥控制联合作战9?大国非对称战争与战术创新10?面向大国对称战争的战术转型11?总结与展望121.前言复杂性科学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现代战争复杂性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介绍认识现代战争复杂性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三大思维能力,分析筹划和组织联合作战应具备的三种指挥思维方式,研究指挥控制联合作战应具备的四种工程思维方式。理解与培养这些思维有助于认识现代战争复杂性与拨开战争迷雾,提升军事人员对现代战争复杂性的认知度,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建设,加速军事理论创新发展,提升对高端战争实践的科学水平。
3、从传统的军事术语看,战术是师以下部队进行战斗的方法。实施战术的单位虽然级别比较低,但却是落实战略的基本依托。任何战争,都是由一场又一场的战术行动组成的。历史上,很多战术领域的创新,都直接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并对各国军队的全面建设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战术创新,通常是以技术的发展为根本推动力,但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战术与技术的因果关系发生了变化,战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在技术的支持下,军事大国战术创新的条件大大改善,战术创新成果也层出不穷,但在战争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新的战术创新方法与成果效能如何,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透视现代战争复杂性的科学思维方式认识战争复杂性的三大
4、思维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现代战争形态表现为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战争迷雾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理解和认识现代战争复杂性,需要培养军事人员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与创新思维三大能力,提升理解与应对高端战争的能力水平。创新思维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2.2.1辩证思维在科学思维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统领性思维,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辩证思维要求从全面、对手、反常的视角分析问题,否则就容易陷入片面、表面、僵化的困境,难以把握现代战争复杂性。辩证思维一要从全面视角看作战问题。高端战争的战场情况是复杂的、多面的、立体的,善于抓住关键、找准
5、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避免信息不完整产生误导。二要从对手视角看作战问题。战争是对抗性极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对手、熟悉对手是战场取胜的前提和基础。指挥员应主动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对手视角、运用对手思维,检视我方作战方案的优长与不足,依据对手战术战法、针对对手作战方案计划,制定我方战略战术。因此,要弄清对手在军事力量结构、力量运用方式和作战行动等方面的强弱点,找准其软肋死穴,实现避实击虚。三是从反常视角看作战问题。战争讲究奇正之道,从其本质上看,搞清反面、反向、异常背后的情况尤为重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研判,才能准确把握错综复杂的战场态势。由1复杂网络是对复杂系统的
6、抽象,就是由数量巨大的节点和节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共同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2.2.2.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战争指导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作战问题,研究军事行动的客观过程,发掘其必然性、因果性和规律性,有利于准确领会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总体意图,认清作战问题的缘起和目标,搞清作战问题应关注的重点方向。战略思维是实践的思维,具有政治性、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创造性等特点。战略思维需要采取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破与立等方法相结合。站在战略高度研究和思考作战问题,关键是要聚焦对战略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节点。战略思维要求从政治、全局、长远的视角看待作战问题,确保准确理解上级意图。一要
7、高瞻远瞩。军事服从政治,政治是战略思维的最高层次,从政治高度思考作战问题,确保准确理解战略意图欲达到的政治目的。二要统揽全局。全局是战略思维的核心内容,从全局视角思考作战问题,确保准确理解战略意图带有全局性的考量。站在战略顶层俯视作战,首先要从战略目的实现的高度去设定作战问题研究的目标任务,把握作战可能面临的战略环境、时空背景和风险代价。三要把握方向。长远是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是战略思维中最难把握的,坚持眼前服从长远,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确保准确理解战略意图对长远问题的考虑。2.2.3.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新视角以新方式思考问题,得出不一样的并具有创新性结论的
8、思维模式。创新思维作为对模式化和因循守旧的否定,属于科学思维体系中的引领性思维,各种思维方式中的最高思维方式。如果说逻辑思维是微观法,形象思维是宏观法,那么创新思维就是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从信息处理的视角看,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还原论思维与整体论思维的结合、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创新思维是研究作战问题过程中涌现智慧的源泉,是我们面对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一是要从谋略视角看现代战争。注重把握攻与防、分与合、虚与实、奇与正等矛盾运用变化,在全面掌握双方作战体系的情况下,针对典型作战场景设计作战方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战争。二是要从技术视角看作战行动。掌握颠覆性军事技术的发展
9、现状,传统手段与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相结合,不断探索各作战力量的应用边界和条件,大胆转变战争思维观念,开发新型作战概念,主动设计与新技术相适应的作战样式,牢牢掌控未来战争主动权,是当前积极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筹划组织联合作战的指挥思维方式联合作战指挥员筹划组织联合作战,需要运用综合集成思维对战役进行连贯思考,运用整体思维把握战役全局与重点,运用底线思维预想战役最坏情况与最小可能情况,确保联合作战筹划的有效性。2.3.1.综合集成思维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提出:“现在能有的、唯一有效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就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综合集成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机
10、结合思维,其实质是在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复杂性问题。综合集成方法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可充分发挥人与机器各自的长处,为提高战争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开辟了新道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运用综合集成思维可对复杂问题得到新认识,从复杂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工程方法解决作战问题,有助于认识和把握现代战争复杂性,确保指挥控制的有效性运用综合集成思维筹划组织联合作战。一要围绕作战目的联贯思考。围绕联合作战的目的和企图思考作战问题,就能把各方面的复杂情况联贯起来,经过系统综合分析,得出合理的情况判断结论。二要多案权衡比较联贯思考。考虑多方面的复杂情况,对多套作战方案进行比较,权衡
11、作战方案的效益、代价和风险,经过缜密思考分析,定下更加符合战场实际情况的作战决心。三要瞄准战场变化联贯思考。针对敌情、我情与战场环境的变化情况,联贯思考适时修订作战计划与方案,使其符合变化后的战场实际。2.4.1.整体思维1937年,分子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整体论”,强调从整体而非局部去理解复杂系统,特别是注意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础。整体思维遵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原则,突破了还原论的局限性,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复杂问题。整体论既注意进行微观考察,认真分析研究相对简单系统的具体层次、结构、关系、功能等,使对整体的把握不致过于抽象;又关注系统与环境、时间、其他系统的相互
12、联系,把它们有机地、全面地、发展地、相互协调地结合起来,从宏观上进行把握,进而找到整体的性质与规律。整体思维要求联合作战指挥员将战役各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知,将联合作战系统看作一个闭环系统,使战役筹划与组织更具全局性和整体性。运用整体思维筹划组织联合作战。一要强化全局意识,牢固树立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局部服从全局的整体思想,着眼实现联合战役目的,筹划各阶段的作战行动;二要加强整体设计,准确认识把握联合作战进程,探索战役布局、开局、控局、收局的方式方法,分析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形成准确的作战指令。2.4.2.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指挥员着眼最困难、最复杂战
13、场情况,划定底线,预先做好周密应对措施,努力塑造最好的战局、争取最好的战果。底线思维是新时代新征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科学思维,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坚持和运用,要求通盘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到“有守”和“有为”有机统*O运用底线思维筹划组织联合作战。一要坚持预想预防。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筹划组织联合作战,应围绕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充分预想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充分准备预案,并在组织、力量、布局和资源保障上提前做好准备,预置相应的力量手段,真正做到脑中有底线、手中有底牌、心中有底数,才能做到处变不惊、泰然处之。二要预留保底手段。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用最坏
14、准备处置意外突发情况,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立足最复杂最严峻最困难的情况,确定预备队、预备指挥所、预备通信手段等。三是把握危机转换。往往危机中孕育着先机,变局中孕育着新局。关注联合作战中可能出现的难局、险局、拐点等,善于从战场间隙开闭、奇正转换、强弱反差等时机和条件捕捉机遇,抓住事物对立转换的瞬间,引导形势向上向好发展,才能使危机真正转换成先机,变局真正转换成新局。战术创新的历程战术与其他事物一样,都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古代,世界各国军队普遍采用军阵战术,此时的作战方法是由步兵、车兵、骑兵组成密集军阵,通常用步兵与车兵军阵与对方的军阵进行直接的冲撞,一旦将其冲散或者冲乱,立即使用骑
15、兵进行追击以扩大战果。当时的战争往往通过一次或几次这样的军阵冲击就能决定胜负。直到热兵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密集军阵在火力面前已经无法适应,在西方国家的军队中产生了线式战术。17、18世纪欧洲国家军队,通常在战争中把军队沿正面展开成二至三线,各线距离50至200步,每线又分为3至6列,步兵、骑兵和炮兵根据将帅的战术安排分别配置在中间、两翼和队形中间。此时的战术,通常是步兵在炮兵的支援掩护下缓步前进,运用步枪射击与白刃格斗杀伤敌人,骑兵仍然主要用于追击。线式战术后期,欧洲国家又采用过纵队战术,但这种战术的作战本质与线式战术是一致的。19世纪中叶,随着后装线膛枪的广泛使用,部队火力效能不断提升,线式战
16、术与纵队战术都过于密集,在火力打击下伤亡过重,于是又产生了更加疏散的散兵线战术。这种战术首先由普鲁士军队在普法战争中使用。其基本的作战方法就是步兵在进至步枪射程后,成一线配置,兵与兵间隔数米,在炮兵的支援下一边向敌人跃进,一边射击,骑兵则用于迂回、侧击敌人。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的广泛运用,火力的效能进一步提升,战术开始向着“非线式”方向发展。即战斗已经由原来的一线平推,演变为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在敌战线上选择一定的宽度进行集中冲击,形成战术突破口,然后从这个突破口进入敌防区,实施分割、包围等战术行动,力求以较小的代价从整体上瓦解敌人的军队。德军的闪击战就是这种战术的典型代表。“非线式”战术在战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