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舌胖有印。(二)血虚证: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经少色淡。舌胖质淡。(三)阴虚证:怕热汗出,或有盗汗,咽干口渴,大便干,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瘦红而裂。(四)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怕冷,面足浮肿,夜尿频多。舌胖苔白。(五)血瘀证: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肢体麻痛,肌肤甲错,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六)痰湿证:胸闷脱痞,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舌苔白腻。(七)湿浊证: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有尿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舌苔白腻。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
2、)水肿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2 .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3 .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4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二)皮肤瘙痒1 .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C以下。2 .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3 .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4 .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C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5 .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三)泡沫尿(蛋白尿)1 .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2 .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3 .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四)恶心呕吐1 .保持口腔清洁。2 .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3 .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4 .遵医嘱艾灸,取膈腌、胃腌、神阙等穴。5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五)头胀肢乏1 .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2 .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3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4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 .外用
4、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2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3 .艾灸(详见附录2)。4 .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5 .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6 .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保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7 .做好个人卫生。8 .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评估,定期监测血糖。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车等。9 .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功的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10 透析前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透析的最佳时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方式的适应症、禁忌症、优缺点等。(二)饮食指导加强个体化饮食管理,记录出入量。
5、1 .气虚证:宜食补气的食品,如瘦肉、白扁豆、鹤鹑等。2 .血虚证:宜食补血的食品,如动物血制品、红皮花生、黑豆等。3 .阴虚证:宜食清凉类的食品,如银耳、莲子、玉竹等。4 .阳虚证:宜食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胃作用的食品,如鸡肉、韭菜、生姜、干姜、花椒等。5 .血瘀证: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玫瑰花、油菜等。6 .痰湿证:宜食化痰利湿的食品,如木瓜、季养、紫菜、扁豆、红小豆、包菜、慧政仁、鲫鱼、鲤鱼等。不宜多吃酸涩食品,如柚子、枇杷等。7 .湿浊证:宜食祛湿化浊的食品,如花生等。8 .减少粥和汤的摄入,饮水量应根据患者每日尿量而定,一般以前一日总出量加50OmI水量为宜,增加动物蛋白的
6、摄入。(三)情志调理1 .多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本病与情志的关系,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2 .护理干预,存在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观察患者有无抑郁、焦虑症状,针对不同的情志问题,采用释疑解惑、以情胜情等方法进行干预。五、护理效果评价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联系电话: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否口证候诊断:气虚证口血虚证口阴虚证口阳虚证口血瘀证口痰湿证口湿浊证口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水肿口1水肿的评估口2
7、 .尿量观察口3 .局部皮肤、体位口4 .其他护理措施:1 .耳穴贴压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 .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皮肤瘙痒口1 .生活起居口2 .其他护理措施:1 .中药涂药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 .中药药浴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 .中药熏洗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4 .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泡沫尿(蛋白尿)1泡沫尿观察口2 .评估诱发因素口3 .其他护理措施:1 .艾灸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 .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恶心、呕吐口1 .口腔清洁口2 .症状护理口3
8、.其他护理措施:1.艾灸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头胀肢乏口1 .血压监测口2 .腹部按摩口1 .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 .耳穴贴压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3 .排便护理口4 .其他护理措施:3.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其他:(请注明)1.2.3.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中穴位按摩医艾灸护浸中药熏洗技中药涂药术中药药浴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
9、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 .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 .服药温度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
10、况应遵医嘱服用。3 .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1,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IOOm1,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二、内服中成药1 .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2 .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3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 .服用胶囊不能锂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三、中药注射剂1 .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 .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3
1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 .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 .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7 .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
12、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8 .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9 .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10 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11 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12 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
13、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13 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14 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2 .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髓部不宜施灸。3 .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 .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 .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 .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
14、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7 .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10 .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剂量。I1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 .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瓶部禁用。3 .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 .操作前检查墟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5 .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6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7 .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