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物流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类物流调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酒类物流调研酒类物流调研目录前言第一章酒类物流特征一、产品概述二、产业链分析三、中国酒类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章酒类物流发展环境一、宏观经济环境二、酒类管理法规三、社会需求变化四、技术环境第三章酒类物流发展趋势一、物流网络优化与外包二、现代化自动物流系统三、追溯系统的建设第四章酒类物流细分产品特点一、白酒二、啤酒三、葡糖酒第五章酒类物流渠道一、传统渠道:二、电商渠道:第六章酒类物流进出口一、出口分析二、进口分析第七章酒类进口保税区介绍一、酒类进口保税区建设及发展二、酒类进口保税区交易模式三、国酒类保税区交易成功经验刖言作为全球酒类产品消费大国,我国酒类产品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势头。随
2、着酒类市场的不断开放,关税降低引入大量的外资竞争者,同时行业政策、市场规相继出台,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在行业利润不断摊薄的竞争趋势下,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泉必将成为酒类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关注的焦点,合理的物流运作管理不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销售终端服务水平,培育市场竞争力,而且对于我国整个酒类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章酒类物流特征一、产品概述: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在60度,即60%以下。在商务部出台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中对酒的定义为酒精度(乙醇含量)大于0.5%的含酒精饮料,包括发酵酒、蒸储酒、配制酒、食用酒精以及其他含有酒精成分的饮品。但
3、经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生产的药酒、保健食品酒类除外。常见的酒类产品主要有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类型。本文以酒类行业中产销量占比最多的白酒、啤酒、葡萄酒为主体进行分析。二、产业链分析:酒类产业涵盖酒类生产、仓储、流通、销售、配套、消费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酒类消费方式、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传统酒类流通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酒类产业未来将是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理念,今后将大力发展整合式大型交易平台,可以对全国或者区域酒类产品流通进行整合,提供酒类产品信息和资源的交流交易平台。三、中国酒类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
4、的地位:我国酒类流通企业数量众多。目前在商务部门备案登记的酒类经营企业达217万家,备案登记率约73%,其中批发经营企业21万家,零售经营企业196万家。2011年全国饮料酒总产量7100万千升,同比增长13.4%;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6700亿元,同比增长33.2%,工业销售产值6500亿元,同比增长64.7%o第二章酒类物流发展环境一、宏观经济环境:针对酒类流通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2011年12月6日,商务部出台的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为酒类流通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我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的首个中长期指导性文件。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以酒类流通
5、电子随附单、无线射频等为支撑的追溯体系覆盖全国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酒类零售企业连锁化率提高到20%,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率达到90%以上,将有效遏制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行为,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从产业链条来看,生产企业希望流通行业高效率、渠道多元化、渠道不被少数大型酒类企业所垄断,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场费用合理、可控,市场信息共享、透明,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优势互补;从消费领域来看,一个合理的、外部的宏观管理环境应该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实惠、便利的购买和消费场所,弘扬中国酒类传统消费文化,倡导科学饮酒、理性饮酒、文明饮酒的消费理念。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酒类市场仍有增长的空间,流
6、通企业要抓紧机遇,推动转型升级,应用网络平台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二、酒类管理法规:包括酒类流通管理、生产许可证及发放管理;酒类进口管理;酒类卫生、质量、包装条码管理;酒广告管理、商标、特殊标识管理;价格、计算量、统计、税务等管理。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酒类广告管理办法中第七条和第九条限制了规了酒类广告的容和酒类广告的数量,使得酒类的营销成本上升;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和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两个行业标准的颁布以及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将会进一步规酒类流通秩序,保护企业利益;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饮料酒标签标准以及酒业产品质量标准的修订等,对酒这行业的设定更高
7、的技术门槛,有利于真正有实力的酒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4月1日起,酒类行业进行消费税政策调整,新税制的实施将减少国酒类行业的负担。三、社会需求变化:中国的酒类历史悠久,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商朝时期(距32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掌握了利用酒曲酿酒的技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饮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酒文化,几乎在所有的场合都离不开酒。我国人口总的特点是基数大,对于酒类企业来说,庞大的消费人群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机遇。近1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和购买能力大幅度提高。2008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达到2.62万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4.36万亿元。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8、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消费的增长,特别是中高档消费品的增长,对于酒类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白酒的消费目前看似有萎缩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受三公消费限令、塑化剂风波以及禁酒令的一连串冲击,白酒独大的市场格局正在慢慢瓦解,尤其是高端白酒的销售占比,由去年的25%左右降至20%,但是白酒消费还是有着其他酒类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对葡萄酒认可度的提高,我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也呈现出良好态势,但是中国的葡萄酒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人均消费0.61升,城镇人均消费1.1升,与世界人均消费6升多的消费量差距很大。据2012年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我国的葡萄酒
9、生产与消费同步增长,每年增长率在20%以上,被全球葡萄酒行业公认为最具潜力和活力的葡萄酒市场。四、技术环境:酒类流通电子追溯系统包括生产数据采集、物流数据采集、产品追溯管理、防伪查询、数据管理中心等五部分,能够实时掌握所有产品从生产、仓储、物流到销售等各环节的流通信息,形成全程可追踪信息链。第三章酒类物流发展趋势一、物流网络优化与外包:通过对一些代表性酒类企业的调查发现,有少数大型酒类企业开始关注物流,并试图提升自己的物流管理水平,这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对现有的传统的销售物流模式进行整合优化物流网络。二是进行物流外包。在传统的销售物流模式下,酒类企业的仓储网络随销售网点的分布遍及全国各个地区,
10、仓库分散、规模小、利用率不确定,时常出现缺货、串货现象。而且货物可能会根据销售指令在各库存点之间反复倒换,浪费物流费用。在物流整合优化时最重要的就是将商流与物流分离,企业对全国的仓储网络进行统筹安排,减少甚至取消小型库存点,在重要销售区域设置合理数量的区域配送中心,将物流流程减省为工厂干线运输到区域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负责客户订单的分配运输。酒类企业的物流外包一直有,不过基本上都是以简单的货物承运为主。而现在酒类企业希望产品从生产线下来直到自己的客户之间所有的物流环节,包括仓储、运输、货物分拣、路线优化等等都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而自己则从具体的物流操作与管理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放在物流指令
11、下达、对第三方物流考评指标的制定与监督检查上。而有实力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不但具备丰富的物流操作管理经验还拥有先进的软件系统与物流设施装备可有效提高酒类企业的物流水平。二、现代化自动物流系统:自动化物流系统代表了目前国物流操作的最高技术水平,由于其投资高昂,一直以来国各行业中,唯有利润较好、监管严厉的烟草、医药等少数行业应用较多,大多数行业则只有少量龙头企业应用。而目前酒类企业对自动化物流系统的需求正在凸显。比如洋河大曲已建成的一期、二期全自动化物流中心,牛栏山正在建设中的大型自动化物流项目。据业专家分析,最近两年有很多酒厂对自动化物流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究其原因一是近几年大型酒厂产销两旺,传统
12、的物流模式与生产能力不匹配,需要提升效率,二是不少酒类企业开始新建厂区出于产业更新升级的需求,为新工厂配套建设自动化物流系统三是相比人力、土地、建筑、物流设备的成本影响正在逐渐减小,四是企业出于提升自身形象和品牌的需求采用自动化物流系统有助于其塑造高技术水平的形象。三、追溯系统的建设:鉴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立场,为了防止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政府部门对酒类监管的要求相当明确。2005年7月,商务部发布了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和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两项行业标准,分别对酒类商品批发商、零售商提出了一般性要求,主要目的在于从销售源头开始对酒类流通市场进行整顿。2005年11月,商务部又发布了酒类流
13、通管理办法该办法的一个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酒类产品流通溯源制度,即产品从出厂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必须附有酒类流通随附单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产品自出厂到销售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据悉,目前商务部已在茅台、五粮液、裕等企业进行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据了解,该体系基于RFID技术,包括生产线数据采集、物流数据采集、产品追溯管理、防伪查询、数据管理中心等五个部分,通过该体系做到实时掌握所有产品从生产、仓储、物流到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形成全程可追踪信息链。第四章酒类物流细分产品特点酒类的特征主要有质量重、易碎、带有易燃易爆危险品属性。运输时,由于酒类在物流上来说属于重货,为降低物流成本,80%
14、以上的干线运输走铁路或水路,总体物流以区域性物流为主。酒类绝大多数为玻璃瓶包装,易碎,物流操作时应避免野蛮装卸。运输时注意紧凑排列,不与硬质货物同放。葡萄酒除了要防止易碎之外,还要控制仓储、运输时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很容易使葡萄酒变质。另外酒类物流应符合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的相关要求,远离高污染、高辐射地区,不得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源)、腐蚀性等物品混放。酒类物流配送体系复杂。以古井为例,全国近2000家经销商,为了更好服务客户,物流配送覆盖企业的一级配送中心6个,二级配送中心28个,配送网点2OO个;每年白酒销售额8亿多,其中运输配送费用5OOO多万,占了企业成本很大一部分。一、白酒:
15、物流模式更趋向于销售物流,即无论白酒企业采取多少种经销模式,物流都是酒厂向经销商配送货物。这些经销商作为物流的客户,物流部门要按照其订单分头送达。之后的物流环节由经销商自己负责,以销售链条为节点,各管各的一段物流,直到零售终端。二、啤酒:为节省物流费用,啤酒企业通常不会远距离运输,而是选择就地建厂,为周边市场配送。三、葡萄酒:从国外酒厂或是国外经销商进口的货物必须经过报关、检验检疫等手续才能入境,运输多数以海运集装箱为主。入境后至国经销商,再由其向下级经销商或零售商配送。总体来看,酒类产品流通环节复杂物流操作传统。目前我国大部分酒类产品从生产出厂到产品消费,多数要经过酒厂、酒厂经销处、批发商、
16、经销商、二级代理商商超、酒楼、零售店、集团消费等众多环节。因此,物流作业环节繁杂、运作管理无法集中控制、物流成本难以降低。第五章酒类物流渠道一、传统渠道:目前大多酒经营模式都是通过分销到零售终端(如专卖店/餐饮/超市/夜场)等传统渠道接触消费者。白酒的模式:一、传统的经销商经销模式。目前白酒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表现为价值一体化、资源共享、多渠道模式拓展。白酒企业可以允许经销商在代理、经销、特许、专供、承包、买断、贴牌、网销、团购等多种合作模式中互相组合。二、厂家与渠道互相延伸模式。白酒行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领域。二是经销商直接或间接进入生产领域,既自销自有品牌又经销其他品牌。三渠道定制模式。强势白酒品牌允许有实力的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