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总结教务处(2011、1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大事件,学校、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进行近一年艰辛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自成体系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各类课程在“应用实践、面向实际、学会学习”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课程模式改革也逐渐成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促进学风建设的基本平台,专家全程跟踪式检查与指导模式为学校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全新的范例。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向大家作交流汇报。基本情况一、高度重视,科学设计,确保课程模式的先进性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之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步曲工程的最关键一步,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学校专门出台关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各种类型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具体意见,要求试点课程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评价设计”等几个课程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全面加大改革创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坚持以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先导、掌握知识为能力培养服务、能力培养寓知识掌握之中的思路;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探究式
3、等教学方法改革;在考核评价设计上,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综合考核评价,开展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二、逐步推进,分层建设,确保改革过程的连续性学校出台2011年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确制定了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具体工作方案,对整体工作进行细致规划和安排。在申报过程中,组织召开多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研讨会,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将项目实施划分为“三三段”,具体包括细化实施方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和项目总结等三大阶段,在课程教学实施中以期中教学检查为界分为三小段,试点项目全程开放课堂供全校观摩,工作小组进行集体研讨交流。同时,分三个层次全力推进,第一层次为校级重大试点项
4、目,以工学院作为试点学院,对教与学联动育人模式、专业办学质量标准、主要课程和实践环节质量标准以及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整体探索,应当说,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的确立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后续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今后需要努力探索的重点问题;第二层次为校级重点试点项目,包括13个学院的21门课程,涵盖基础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技能技巧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自主学习课程和高职课程等全部类型;第三层次为校级一般试点项目,涉及11个学院的29门课程。三、加强指导与检查,严把质量关专门成立由教学督导,教务处及项目研究经验丰富、成果优秀者等几部分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在
5、项目评审阶段,专家组进行申报材料评审和答辩评审,严把立项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了专家工作的方案认可制度、听课与即时反馈交流制度、小组研讨制度、期中交流与调整总结制度,并将专家组进行细化分组,组成6个工作小组和1个巡视组,每个小组由2位专家结对3-4门试点课程,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和指导,严把过程管理关。四、师生互动,提高改革的实效性本次课程模式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学院积极相应学校要求,成立了以院长、教学院长为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各种会议,进一步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按质量保量、不折不扣执行学校要求,显现出强大的自觉性与执行力;做好了学院项目的组织、审报、指导、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效果初
6、显。目前,一支以院长为带头人、教学院长为骨干,各方力量相互配合的管理队伍已基本形成,成为我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中坚力量。随着改革的深入,对教与学的两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学生的观念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正在转变。改革工作由点带线,由线带面,影响力日益扩大,深入人心,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热点与主流,积累了深厚的思想与群众基础。成果与经验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较完备的体系性、较高的普适性且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初步形成我们认为,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应在服从人才培养目的,适应社会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前提下,自始至终坚持由于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内
7、容与方法因而有所不同,教学质量衡量标准与尺度亦当有不同的定位的原则。因而,简单地说,课程教学模式可分为理论型课程教学模式和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两种。但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为数众多的地方高校受制于其办学背景和历史问题,往往对课程教学模式都仍处于机械模仿研究型大学或简单升级高职院校阶段,停留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仍相对滞后,甚至没有“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一词。考察我校课程教学模式其内涵与传统理论型课模式的绝然不同,具备了“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第一,能够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树立传授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的
8、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寓培养学生能力于传授知识之中,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中发展能力,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拓展知识,改正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以知识传授代替学生能力培养的缺陷。第二,坚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培养与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前提条件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实践和创造能力等不同的能力。第三,突出应用内容的教学。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适当弱化理论内容,强化应用内容,在知识的广度、归因推导上把握分寸,以区别理论型课程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深度和知识归因推导的严谨性。第四,着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与合理使用。视具体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如何更好地培
9、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选择适宜教学要求的如合作式、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或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无论选择何种教法,最为关键的就是考虑怎样把传授知识、学习知识与发展智能结合起来,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五,着意突出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既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完全适合学生整体上和个体上的学习特点。保证在实施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以自觉有效的督促机制,强有力地促使学生学有专学,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因此,在目前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尚无范式的情况下
10、,学校推行的课程教学模式冲破了传统束缚,突破了瓶颈问题,提示了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在的规律,较好地解决了地方高校“怎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完备的体系性和较高的普适性,是一个具有我校特色的、成熟的、稳固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模式得到了理论界、学术界、高教界专家领导的高度认可,得到了兄弟高校研究与实践的印证支持,符合高教发展方向和学校办学实际,对于普通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二、应用实践、面向实际、学会学习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与创新点1 .教学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来说,既是起点,
11、又是归宿,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统领着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走向、过程,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鉴于此,结合我校目前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成为本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突破的第一个瓶径,本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正是从这开始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那么,我校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征又是什么呢?通过改革实践与反复思考研讨,教师们共同认为,我校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以培养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也不同于以培养原始发现与创造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是培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创造性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
12、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最本质的特征是应用实践能力。所以这种人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维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范畴。就知识而言,既要有系统的知识,以区别于技能型人才,又要以“够用”为限,而不是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所以“够用”之于我校的标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能力而言,“应用”是其出发点和归属地,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主要集中在专业能力上。这样的人才既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也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各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理论课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及其它能力。实验课程:熟悉和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功能
13、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熟悉和掌握现代技术、设备、工具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及其它能力和素质。艺体类术课与技能技巧课程:获得核心技能技巧或技能技巧的核心环节在技能技巧形成过程中的迁移能力并进行自学自训为主要目标。自主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2 .教学内容以面向实际为基准我校现行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方面,除了课程门类和门数偏多,理论教学时数过多等外,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导向型课程体系”依然起着主导地位,而能主
14、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导向型课程体系”尚未真正确立。因而,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成为本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突破的第二个瓶径,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改革实践与反复思考研讨,教师们普遍认为,要破解此处难题,根本的途径是要冲破传统“精英教育”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改学科知识体系为专业教学体系,做到“三个面向实际”:即面向专业需要实际、面向教学需要实际、面向学生需要实际。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理论教学内容,
15、克服课堂教学单纯传授理论知识而与专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实验项目与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采取实验室负责提供选题与学生自带课题相结合,或完全由学生自主选题等办法,实现实验项目与学生专业实际需要的有机对接;把企业或相关单位可提供的实践资源与实践教学生在技能、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真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实践活动明确指向专业实际,并充分利用企业或相关单位在资源、工具、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在现代技术、工具与手段等方面获得感性认识,填补知识与技能等空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大量采用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手段与方法,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而达到有效学习最佳状态
16、,真正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的具体联系;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对企业或相关单位的生产、运作与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观摩,熟悉生产、运作与管理等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过程,同时要让学生运用现代工具技术进行必要的实际训练,让学生在实习实训实践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认知基础与学习需要的需要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不拘一格,因材施教。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程部分内容自学与课程全部内容自主学习相结合、统一教学与分层分类相结合、集体授课与分组教学相结合、个体学习与团队合作学习相结合。3 .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旨归如果教学内容要面向实际解决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进课堂”的问题,那么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旨归则是着力解决“不是所有进课堂的知识都要要教师讲”的问题。通过改革试点,教师们更加深切地感到:无论选择何种教法或评价办法,不在于教与评的方法或形式有多么完美,而在于教与评的方法真正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