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理论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11359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理论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理论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理论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理论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理论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理论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理论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护理理论考试复习题答案护理部提供1何谓辩证施护?举例说明;中医八纲辩证施护纲要?答:“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辩证及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过程。中医八纲辨证施护纲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领,根据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正邪盛衰等情况,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四对纲领性证候,其中、阴阳两纲有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1、表里辨证: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一对纲领。适用于外感病。表证临床常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骨节酸

2、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舌苔薄白、脉浮为主。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里证包括范围极广,大多具有内脏病变表现,如心悸、腹痛、呕吐、便秘、尿赤等。施护要点:病情观察;生活起居、用药及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其他:适当运动,配合针灸、推拿等。2、寒热辨证: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各类证候表现不一,寒证以冷、白、清、润、迟为临床特征。热证以热、赤、黄、干、稠为临床特征。施护要点:病情观察;生活起居、用药及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其他:配合针灸、推拿等。3、虚实辨证:辨别正邪盛衰的两个纲领。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以阴、阳、气、血等虚损及脏腑功能减退为特征。实证的性质及部位不同,临床变现不一,以邪气亢盛所

3、致有余的临床表现及痰饮、水湿、淤血、食积等有形病理产物积聚体内为特征。施护要点:病情观察;生活起居、用药及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其他:配合针灸、推拿等。4、阴阳辨证: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证多为抑制、衰退、沉静、晦暗的征象,以里、虚、寒等为特征。阳证多为兴奋、亢进、躁动、明亮的征象,以表、实、热等为特征。阴虚证是由于阴精亏损而导致阴不制阳的虚热证,以潮红、颔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特征。阳虚证是由于阳气亏损而导致阳不制阴的虚寒证,以气虚证伴畏寒肢冷等寒像为特征。亡阴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阴液衰竭而出现的一种危重证候。以大汗、汗出而黏、四肢温和、躁扰不安、脉细数无力为特

4、征。亡阳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阳气暴脱所表现的一种危重证候。以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识昏迷、脉微欲绝为特征。施护要点:对阴证、阳证、阴虚证、阳虚证的护理可结合表里寒热虚实证辨证施护。而对亡阴证、亡阳证,护理时则应争分夺秒,积极救护,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脉象等变化,加强护理,以挽救患者生命。2、何谓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掌握书P15页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面。五行:五,指构成客观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即

5、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制约的作用。五行归类表自然界人体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行五脏六腑五官形体情志酸W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国口肉思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3、说出十二经脉的名称,试述其十二经脉、督脉、任脉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答:十二经脉: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循行部位(阴经循行于肢体内侧面,阳经循行于肢体外侧面)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上肢前线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上肢中线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上

6、肢后线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下肢前线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下肢中线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下肢后线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到胸,交手三阴经。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达咽喉,上行至下颈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腰部有分支属肾,至项后风府穴处入络于脑,直行经脉沿头正中线,过头顶,沿鼻柱,止于上唇系带处。4、如何使用腌穴的定位方法?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的5个定位。答:(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以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识为依据来确定腌

7、穴位置的方法,也叫“自然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识指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2、活动标识是指必须采取相应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二)“骨度”折量定位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瑜穴定位的方法。(三)指寸定位法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量取腌穴的定位方法,也称“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比量法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拇指、中指屈曲成环形,以中指中节楼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称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称拇指同身寸。3、横指

8、同身寸是以患者手尺侧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为3寸,称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二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长期实践摸索得出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5、医病情观察与一般护理内容?望舌与切脉的方法?答:中医病情观察内容:一、望:神、面色、形态、头部、颈项、皮肤、分泌物和排泄物、舌。二、闻:声音、气味、三、问:一般问诊(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问现在症(寒热、汗、疼痛、睡眠、饮食与口味、二便、经带、小儿)四、切:脉诊、按诊。一般护理内容:一、生活起居的护理: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遵循科室的生活规律、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二、情志护理:关心体贴、言语开导、移情易性,情志相胜

9、、顺情解郁、暗示调理。三、饮食护理:饮食卫生是饮食护理的前提、调理脾胃是饮食护理的关键、轻者治以食,重者食药并举、注意病中忌口。四、中药用药护理:中药煎煮方法、中药服药方法(汤剂分服、顿服、频服、连服,中成药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喂服)、服药温度(温服、热服、冷服)、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服药禁忌、中药服药观察(观汗出、观二便、观脉象、呼吸、血压、神色等)五、中医八法与护理: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望舌:在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下,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亮处,张口将舌自然伸出,舌体放松,舌面平展,不要卷缩,舌尖稍向下,十舌体充分暴露,便于观察。不要过分用力或伸舌时间过长

10、,以免导致舌色和舌形改变,影响舌诊效果。望舌一般先看舌苔,后看舌质,部位上多从舌尖开始,然后舌中、舌边和舌根。望舌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必要时,可休息23分钟后,再重复诊察一次。切脉:1、布指:患者取端坐或仰卧位,手臂自然平放且尽量使其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下垫一脉枕,使气血畅通,便于诊脉。诊脉时,医护人员以左手按患者的右脉,右手按患者的左脉,依次进行。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的槎动脉处以定关位,再以食指按在关前以定寸位,无名指按在关后以定尺位。三指呈弓形,手指指端平齐,与受诊者寸口部约成45角为宜,以指尖与指腹交接棱起之处的指目按脉,因指目感觉较灵敏

11、,且推移灵活。布指疏密应根据患者的身材高矮而定,体高者手指宜稍疏,体矮者手指宜稍密。2、运指:诊脉时常用举、按、寻三种不同的力度,总按和单按等运指方法来体察脉象。指轻按在皮肤上谓之“举”,亦称浮取或轻取;中等用力按至肌肉间,并左右前后推寻,寻找脉动最明显的特征,谓之“寻”,亦称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间谓之“按”,亦称沉取或重取。三指同时用力度相等的指力诊脉,称为总按;轻提起二指,分别用一指单独诊脉,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称为单按。6、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答:基本原则:护病求本、扶正祛邪、护标与护本、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护理评估主要内容:1、神志:评估神志状态。2

12、、面色:查看面部有无光泽和面部的颜色。3、形态:包括身体的形态和动态。4、五官头面:包括头面、颈项、眼、耳、口、鼻、咽喉等情况。5、望皮肤:观察皮肤的颜色、质地。6、望舌:观察舌质和舌苔,包括舌色、舌质、苔色,7、语音:包括声音的强弱、音哑、失音等。8、呼吸:包括呼吸快慢、强弱、有无喘憋、是否平稳、气粗、气短、哮、喘。9、咳嗽:包括有痰无痰、咳嗽性质、痰色及量。10、嗅气味:包括口气和各种分泌物的异味等。11、呕吐:包括呕吐物的量、色、味、质和呕吐的性质、方式等。12、寒热:包括寒热轻重、出现时间和特点。13、汗出:包括汗出的性质、量、部位和特点。14、头身:包括头颈、肩背、腰脊有无异常形态改

13、变和疼痛等感知异常。15、胸腹:包括胸胁院腹部有无形态异常和疼痛不适。16、四肢:包括肢体有无疼痛不适以及形态和动态的改变。17、疼痛:包括各类疼痛的性质和程度。18、饮食与口味:包括口渴与饮水情况、进食情况、口味。19、睡眠:指睡眠情况,包括是否失眠、多梦、嗜睡等。20、二便:包括二便次数、量、性状、气味等有无异常。21、经带:包括经期、经量、经色、经质、伴随症状、痛经情况及白带的量、色、质等。22、情志:包括病人的个性特点,病前病后的心理活动,影响病人情志变化的因素,病人对护理的特殊需求等。23、生活起居:包括病人日常生活、嗜好、生活习惯、自理程度、有无过敏史等。7、叙述中药煎煮的常用方法

14、?答:汤剂是中药最古老常用的剂型之一,因其具有配方灵活、辨证用药、针对性强等优点。1、煎煮用具选择耐火的砂锅最为理想。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2、煎煮用水多用饮用水,以澄清洁净为原则。煎药的水量应根据药量、药物质地(吸水性)来决定。一般,第一煎可加水至漫过药面35Cm,第二煎可加水至漫过药面23cm。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3、煎前泡药重要煎煮前,先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3060分钟,以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4、煎煮火候与时间一般药物煎二次为宜。补益药及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可煎第三次。不能以一次久煎来代替二次或三次分煎。(1)火候:分“文火”和“武火”之分。“文火”即“

15、小火”,“武火”即“大火”。中药浸泡后,药锅加盖,一般先用武火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慢煎,使药力尽出,尤其是滋补之剂,更应文火慢煎,保持微沸状态,使其减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煮药时不宜频频打开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成分的损失。(2)时间:一般药物第一次煮沸后2030分钟,滤出药液,第二次再加水煮沸后152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约25Om1待服。汤剂煎好后应立即滤取药汁,不宜久置锅中,放置药液潴留。8、常见病种的辨证护理(内科、外科、妇产科、门急诊手术室指定病种)内科:喘病中医护理方案P56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P44外科:腰突症中医护理方案P121阡胆结石中医护理方案P313妇产科:乳痈中医护理方案P302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P376门急诊:中风中医护理方案P3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P25手术室:腰突症中医护理方案P121肝胆结石中医护理方案P3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