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制剂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制剂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概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农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通常需要根据农药原药的性质、施用场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助剂成分,如乳化剂、稳定剂、分散剂、载体等,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剂加工技术,生产出高性能的制剂,如乳油、水剂、悬浮剂等,以改善农药原药的应用缺陷,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减少污染,避免对有益生物产生危害,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展,从而扩大农药品种的应用范围。农药在控制或防治危害农业生产的病虫草害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保证粮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传统的农药制剂容易受风力、湿度、温度、雨水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大量药液流失,这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益,还严重威胁了生态环境安全。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我国农药利用率达到40.6
2、%,这意味着仍有约60%的药液无法在植物叶面完成沉积,而实际作用于靶标的活性成分更是仅有01%左右。因此,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我国的农药制剂发展也需要相关前沿理论和技术的支撑。本文系统地将农药制剂加工涉及的理论研究和施用时稀释、喷雾、接触靶标、药物释放传导4个阶段影响药物传递的规律进行总结,提出未来农药制剂发展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农药制剂研发提供理论借鉴,打造农药制剂制造强国。01、农药制剂发展概况1.1 世界农药制剂发展概况世界农药制剂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代传统农药制剂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主要以乳
3、油、粒剂、粉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为主。此代农药制剂主要是以保持农药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增强农药颗粒的分散性、药液润湿性为基本要求,但具有以下缺点:(1)粉剂、可湿性粉剂等加工或使用时易形成粉尘污染,严重威胁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安全;(2)此阶段乳油多使用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不仅污染环境,易产生药害,同时在贮运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3)此阶段的农药制剂加工技术强调农药短期的稳定性,忽略了农药施药过程中的农药药效、环境安全性和农产品安全。20世纪70年代,随着农药产量、使用量的快速增长,第一代农药制剂的弊端日益凸显,有机溶剂和粉尘污染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因此,该时期农药绿色发展的
4、理念盛行,农药制剂朝着水基化、颗粒化、缓释的方向发展,包括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等一大批环境友好剂型孕育而生。该阶段的农药制剂有以下特点:(1)延长对农药制剂稳定性的考核,一般为2年;(2)制剂中的有机溶剂逐步被水替代;(3)制剂由单相体系变为多相体系;(4)以减少粉尘为重点,更新传统固体制剂;(5)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壁材,包覆农药原药,实现农药缓释。历经40余年的研究发展,环境友好农药制剂的技术体系已经基本成形。自2005年美国加州的国家环境保护局(EPA觑定挥发性有机物(VOC)20%的农药产品不得进入市场,围绕农产品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法规相继出
5、台,农药使用绿色化、精准化、减量化的工作开始推进,而第一、二代农药制剂明显无法满足当代绿色农业生产的需求,故以药物传递技术为主线的新一代农药制剂技术诞生。与以往的制剂技术相比,第三代农药制剂技术不局限于农药剂型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药物传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此举开拓了农药制剂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第三代农药制剂有以下特点:(1)与材料化学、胶体界面化学、数字信息等多研究领域交叉融合,开发绿色、高效、安全的农药制剂;(2)研发重心由创制新型制剂转向以提供制剂某种性能的成分优化,如抗雨水冲刷、抗飘移、可控释放等;(3)将农药制剂的风险评价列入安全评价体系。1.2 我国农药制剂发展概况我国农药制剂加工从2
6、0世纪50年代左右开始形成工业规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药制剂加工起步晚,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我国当时主要以三氯类杀虫剂固体剂型为主,J20世纪末制剂产量达150万t,乳油占50%,可湿性粉剂、粉剂共占25%,年耗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约40万to20世纪80年代后,为满足生产和环境安全的需求,中国政府开始主导农药制剂行业向水基化、粒状化等环境友好型新剂型研究,并将此列入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农药制剂行业的研究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大量环境友好型新剂型产品不断涌现,形成新、老剂型并存的现象。第三代农药制剂的发展理念是开发绿色、高效、安全、精准的农药制剂技术,这与我国十四
7、五提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相符合。政府于2010年开始引导第三代农药制剂技术的开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农药制剂行业将一、二、三代制剂技术相融合,已经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并开发了一批一流制剂产品,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原药生产国和出口国。现有登记农药企业1896家(截至2023年12月),登记的有效成分714种,登记产品41885个。虽然我国微毒、低毒农药数量登记占比稳步上升,登记的环境友好型剂型逐步增加,悬浮剂更是连续多年成为登记数量最多的剂型,但2023年我国乳油的登记数量仍占有15%的比例(图1),微囊悬浮剂(7个)、超低容量液剂(1个)、泡腾片剂(1个)等高效、绿色农药制剂的登记数量明显
8、较少,我国农药制剂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而我国需与国际先进制剂技术接轨,掌握前沿农药制剂研究动向,聚焦农药制剂研发的关键问题,开发绿色生态高效制剂产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有疑Iy器剂型图12014和2023年我国主要登记农药产品剂型与该年度新增登记数量占比1喇02、农药制剂研发理论与成果2.1 制剂加工理论与应用创新农药大多是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需要添加溶剂溶解原药并分散在水中,或是将固体原药粉碎成细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因而在农药制剂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需要考虑原药与分散相的液-液或固-液界面的影响规律。2.1.1 液液界面影响规律农药制剂加工储存过程中涉及液-液界面的主
9、要是以乳油、水乳剂、纳米乳、微乳剂为代表的剂型。乳油是将原药直接溶解在溶剂中,而水乳剂则是将溶解原药的油相与水混合,在高剪切或均质等机械能的输入下形成0/W或W/0乳液。乳油和水乳剂的粒径一般较大(0.720m),是动力学稳定、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因而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奥氏熟化、聚结、絮凝、分层等不稳定现象,而添加合适的乳化剂,可以改善水乳剂的不稳定性。目前,研究认为通过添加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油滴表面,可以使其表面带电,形成扩散双电层,利用静电排斥减小油滴之间相互接触。此外,调控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可以增加油-水界面膜模量,提高界面膜强度,以此来降低聚结、絮凝等乳液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10、图2)。图2界面膜强度对驯液稳定性的影响网纳米乳和微乳剂同样是将溶解了农药的油滴分散在水中。与乳油和水乳剂不同的是,得益于两者较高的乳化剂浓度(纳米乳5%10%,微乳剂20%),O/W界面的动态界面张力较低,可形成粒径较小的乳液体系(纳米乳2200nm和微乳剂650nm)。纳米乳和微乳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但微乳剂大多使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乳液的透明稳定范围较窄,同时乳液会存在破乳,析出结晶或浑浊的现象,故需调节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加入混合溶剂,使油滴分布均匀。展膜油剂是一种省力化制剂,施用时会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未施药水域与施药水域间存在表面张力梯度差,油膜可在表面张力
11、的驱动下在水田表面迅速扩散铺展,同时在爬杆效应的驱动下,油膜可沿茎秆爬覆,形成一层药膜,这既可以保温,又起到了持续释药的效果。2.1.2 固液界面影响规律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等以固体颗粒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属于非均相粗分散体系和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是其重要的评价指标。添加合适的分散剂分子后,分散剂的亲油基团会以共价键、离子键、氢键等作用力锚定在制剂颗粒表面,亲水部分则会在水中舒展开来提供空间位阻,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能提供静电相互作用来阻止颗粒之间相互碰撞聚结,保证了制剂颗粒在水中均匀分散。另一种改善农药颗粒分散度的方式是使其尺度达到纳米级。纳米分散体能够改善固体原药在水
12、中的分散度,增强农药在靶标表面的润湿渗透效果。漂浮粒剂可以直接撒施使用在水面上或略低于水面漂浮具有药效高,持效期长等优点。漂浮粒剂的漂浮原理大多分为2种:(1)制备过程中添加易溶于水的盐类,施用后开始下沉,水溶的盐类溶解后再浮上水面;(2)制备过程中添加的黏结剂将颗粒黏合成容器状,在水中可以捕捉小气泡而/K/子。2.2 药液剂量传递规律研究动向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产规模化不断推进,农药制剂开始向着绿色、精准、提效”的目标研发,飞防技术、低容量喷雾技术开始推广应用,农药药液液滴在靶标表面的沉积、铺展、渗透等性能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农药制剂研究方向开始以药物传递技术为主线。在农药施用过程中,如图
13、3所示,药液分别经历了分散、空间传递、界面传递过程,最终作用于有害生物的药量仅0%。为了提高农药对靶效果,减轻环境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研究者们对农药药液剂量传输过程做了相应的研究。空间传递(飘移、蒸发等)造成约20%的剂量损失界面传递(弹跳、滚落等)造成约35%的剂睛损失反弹4.沉枳附着沉积药物生物利用度仅0.1%图3农药药液剂传递情况2.2.1 农药药液的分散过程研究现代农药的使用主要包含3个部分:农药制剂、施药器械、施药技术。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农药施用情况与药效。目前我国大部分农药器械主要以中小型背负式喷雾器为主,而大型的施药器械较少,其中手动喷雾器在喷雾器械中占据主体。手动喷雾器
14、械大都属于20世纪60年代定型的工农-16型和WFB-18型。这些器械结构设计和技术性能都很落后,在施药时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且在配制药液时,由于农户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易发生药液挂壁、泄漏等现象,造成约5%的农药损失。此外,稀释还会使得制剂乳化剂浓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乳液稳定性受到影响。2.2.2 农药药液的空间传递过程研究农药喷雾过程中,雾化效果对药液液滴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雾化效果包括液滴大小及速度的分布、液滴中空气进入量、液滴结构等。雾化后的液滴在喷出后可能会沉积在靶标上或者飘移至大气、土壤、水源中,造成约20%的农药损失。农药液滴的飘移主要分为2种形式:飞行飘移或粒子飘移
15、和蒸发飘移。影响飘移的因素众多,而液滴尺寸是引起飘移的重要因素。粒径较小的液滴由于重量轻,下降过程中受空气阻力影响比大液滴大,故到达靶标所需时间较长。此外,受风力影响,液滴飘移距离较远,同时受温度和湿度影响,更容易发生蒸发。2.2.3 农药药液的界面传递研究自开展十三五国家重大双减”专项以来,关于药物传递的研究在我国农药制剂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桶混/喷雾助剂是一类提高农药生物活性的物质。在使用前添加至喷洒液中,可改善药液稳定性、水质适应性、雾滴谱及药液在靶标、植物叶片上的润湿、附着、渗透及传导等性质。桶混助剂可以调节药液的动态表面张力、剪切黏度、黏附力、扩张模量等,如调节液滴撞击形变时的表
16、面张力梯度可以减缓液滴回缩。除了利用非共价键作用力外,农药制剂颗粒还可以通过与靶标叶面微纳粗糙结构的拓扑作用改善药液耐雨水冲刷效果。2.2.4 农药药液的释放传导研究传统农药制剂在完成药液剂量传递之后很少能真正作用于植物病害,大部分活性成分都降解或流失。控制药物释放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的精准防治,提高药效。微囊制剂是主要的控释型农药制剂,不仅可以保护活性成分免受空气、水和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的分解,同时还可根据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在特定的环境下持续地释放农药,以保证在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农药药害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农药微囊悬浮剂是一种当前农药制剂中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农药剂型。近年来,国内农药制剂行业研究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03、农药制剂未来的发展趋势3.1 农药功能助剂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