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2 .把握剧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性格特点。3 .品味唱词,体会本剧的曲词特点。4 .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浪漫主义情节的作用。第一课时一、导入观看耍孩儿片段,注意思考这个片段表演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里面有几个角色?这个片段的表演既有监斩官和窦娥的对白,又有台上人物的表演动作,更有窦娥的大段唱腔,所谓曲白相生,说的就是这戏剧的表演形式。二、元杂剧相关知识简介元杂剧的体裁特点和人物角色。三、故事情节梳理押赴刑场一一婆媳诀别一一临刑誓愿四、窦娥形象分析【学习任务】结合文中唱词和说白,说说窦娥有哪些性格特征?要求:快速跳读,勾画要点,
2、思考归纳。(一)曲词分析在【鲍老儿】这段唱词里“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对婆婆的担忧不舍,对自己的命运不济,蒙冤受屈,句句明白如话,寥寥数语,感情真挚、百感交集。在【滚绣球】这段唱词里,她悲愤地质问“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她痛斥现实、天地的不公,命运的不公,这不公不平的现实,摧毁了对天地的敬畏和幻想。她大声呼告,“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在绝望中愤而抗议,这段曲词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的表达了窦娥的满腔怨恨,体现了
3、戏曲的曲词富有抒情性的特点。同时这段曲词语用了对偶、反问句、感叹句,整散句结合,节奏鲜明,窦娥的勇敢抗争形象如在眼前。【叨叨令】中“怕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体现出窦娥作为儿媳对长辈的孝顺,这段的宾白中,“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一句表现窦娥一个女性的善良!【快活三】“念窦娥”,看得出窦娥的勤劳。再来读一下第24页的第6支曲子,【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同样体现了窦娥的孝顺。从【滚绣球】开始,窦娥上天大胆指斥,“做的个欺软怕硬,却原来也这般窦娥冤第二课时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在古人眼中,天地鬼神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操纵了
4、人类的命运。她压抑已久的冲天怨气像火山一样迸裂而出,怒斥的天地都哑口无言。反抗精神之强烈,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少见。这是怨。当然“只落得两泪涟涟,”还看得出有无奈。再比如【快活三工窦娥与婆婆诀别,向婆婆叮咛后事,连续两个“婆婆也”,四个“念窦娥”,回想过往,点点滴滴,如泣如诉,表现出对生命的留恋,对自身不幸身世及遭遇的悲不自生,读罢让人动容。我们还可以看到窦娥的诅咒,“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就是要让山阳县遭受三年旱的惩罚,就是要让这些罔顾百姓死活的官吏们不得好活。这是很这三处唱词,窦娥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发出了三桩誓
5、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活动探究】三桩誓愿看似临行前随性而发,那么可以互换顺序吗?因为血溅白练是怨旁人正其冤情,飞雪是愿上天证其清白。前两桩誓愿是告白冤情,血洗冤情的诉求。而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是起怨天地,惩治邪恶,在感情上一步一步增强。到此一个爱憎分明性格,敢于怒斥天地,大胆反抗,不屈服的窦娥已然立在读者眼前了。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管理昏H贵,法治腐败,人们蒙受奇冤而呼告无门的现实;二是着力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用浪漫主义手法产生了感天动地的力量;三是表达人民要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愿望。(四)窦娥形象小结善良,安分守己:窦娥自己身世凄苦,年轻守
6、寡,还要侍养婆婆;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虽遭受严刑逼供,却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于是招认是自己药死了 “公公”;在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她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这些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有主见,刚强:张驴儿父子要与蔡婆、窦娥成亲,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对窦娥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遭受严刑逼供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这些足以说明她是一个有主见、刚强的劳动妇女。具有反抗精神: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在封建社会里,“天地”包含有王法、官
7、府、天理、公道等意思,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窦娥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临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为的是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正是她反抗精神的体现。i、导入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二、矛盾冲突分析窦娥的美德与她的悲惨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震撼了读者心灵,从此窦娥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悲剧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否假想一下,窦娥的悲剧可以避免吗?按照人类发展的常理、真善美,这种具有积极精神意义与社会价值的东西,本应得到保护和弘扬,正如窦娥的善
8、良、勤劳孝顺和反抗精神,都是有价值的,顺应历史必然要求的东西,窦娥应得到幸福生活,而那些阻碍甚至扼杀这种历史的必然要求的丑恶势力,本应被否定与摧毁。如为非作歹、贪赃枉法,陷害贤良之徒,本应被绳之以法。但是剧中所表现的矛盾冲突及其结果,却让良善的窦娥被张驴儿及勾结的贪官杀害,这就违反了人类发展常理所认定的真善美,战胜假丑恶,变成了假丑恶压倒真善美,这就会引发人们对一个弱小、无助、善良勤劳的女子遭受冤屈的同情和愤慨,引发读者对那个时代封建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从而更深刻的展现窦娥冤的意义。因此,美丽善良勤劳孝顺的窦娥被毁灭是必然的。关汉卿把都被我们这个民族群体认可美得集中赋予窦娥,然后又让如此美好
9、的窦娥在的三场矛盾冲突中被毁灭。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就是为了给人以深刻的伦理感动。正如中国戏曲发展简史一书中写道:“在这样一个没有道德,没有公理,没有光明世界的迫害下,窦娥的毁灭是必然的。也因此激发起了一切有识之士的深仇忧患与强烈不满,引起了他们维系纲常、端正人伦的强烈责任感,复兴道德教化、挽救社会颓风成为一种时代意识。”关汉卿的伟大就在于把这种时代意识艺术化、审美化为尖锐无比的戏剧冲突,从而将他的忧患转化为观众的忧患,把他的不满转化为用的不满。可以说没有独特的痛苦情感体验就不成其为悲剧。因此独特的痛苦心理、情感体验也就构成了悲剧的主要因素!就窦娥冤而言,窦娥追求的伦理道德,无疑是应该该如此
10、。但窦娥追求的结果却竟然如此此被毁灭。我们必然会产生痛苦的情感体验从而与应追求目标所产生的自身痛苦产生共鸣,能发同情和悲悯情怀。悲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作用。窦娥身上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美与善,自身遭遇了丧母,被卖丈夫的人生厄运后,依然选择了被迫尽孝、为夫守贞的善举。面对邪恶势力的践踏与迫害,她又不惜用生命来践行孝道,悲剧主人公窦娥这种崇高的正义感和品格,无疑会使读者不仅赞叹之,也会检视自己,从而得到道德上的陶冶与净化。窦娥冤给予读者的道德进化,除了表现在窦娥给读者的道德感话外,也会使读者获得一种道德判断的理性发现,透过窦娥的悲剧,我们会进一步分清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道德标准,划清正义与邪恶的是
11、非界限。三、悲剧价值探究【活动探究1就表现力而言,窦娥冤与金锁记哪一种文本效果更好?请说说自己的理由。明确: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这样一改,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活动探究2】请你设想,“假如窦娥不会死:假如她不承认罪行,供出婆婆就不会死,但是她的善良不允许。假如她遇到一个清官,就不会死,但从“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看出,吏治黑暗。清官难寻。假如她当初同意嫁给张驴儿,她就不会死,但作为贞节女子,她恪守的封建孝道不允许。假如她深谙官府规矩,贿赂官吏,就不会死,但她深信官府能
12、主持正义,单纯的良民不会这样做。四、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数量超过了英国的这位戏剧之父。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西京志中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也有更透彻的自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和个性。窦城冤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汉书于定国传记载:“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J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 ”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