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模拟.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温控系统时设计及仿真(MAT1AB)学习中心:学号: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指导教师:2023年2月28日摘要温度是工业对象中一种重要的被控参数,它是一种常见的过程变量,由于它直接影响燃烧、化学反应、发酵、烘烤、燃烧、蒸做、浓度、挤压成形,结晶以及空气流动等物理和化学过程。温度控制不好就也许引起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产量等一系列问题。温度控制是许多设备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将温度控制在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内,以利于进行工件的加工与处理。一直以来,人们采用了多种措施来进行温度控制,都没有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如今,伴随以微机为关键H勺温度控制技术
2、不停发展,用微机取代常规控制已成必然,由于它保证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提高了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节省了能源,并且可以使加热对象的温度按照某种指定规律变化。实践证明,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炉温控制的微机控制系统具有高精度、功能强、经济性好的特点,无论在提高产品质量还是产品数量,节省能源,还是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都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木设计以89C51单片机为关键控制器件,以ADCO809作为A/D转换器件,采用闭环直接数字控制算法,通过控制可控硅来控制热电阻,进而控制电炉温度,最终设计了一种满足规定的电阻炉微型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关键词:1、单片机;2、P1C:3、MAT1AB目录
3、1单片机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的运用错误!未定义书签。1、1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2温控系统控制算法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2.1温度控制算法的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2.2数字PID算法错误!未定义书签。3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道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照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单片机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的运用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运算迅速快,体积小、运行可靠,价值低廉,因此在过程控制、数据采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仪表、家用电器以及网络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重要简介单片机在炉温控制中H勺应用。(一)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整个炉温控制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由计算机和A/D和D/A转换电路构
4、成。重要完毕温度采集,PID运算,产生可控硅小J触发脉冲。此外一部分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同步脉冲形成,以及触发脉冲放大等构成。炉温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变化可控硅的导通角即变化电热炉加热丝两端的有效电压,有效电压可在0140V内变化。可控硅的导通角为05bH.温度传感器是通过一只热敏电阻及其放大电路构成,温度越高其输出电压越小。外部1ED灯的亮灭表达可控硅/、导通与关断的占空比时间,假如炉温低于设定值则可控硅导通,系统加热,否则系统停止加热,炉温自然冷却到设定值。温度控制电路原理图如图2.1所示。取反50电I同交U1IDA1放大检零推挽放大图2.1温度控制电路原理图二、温控系统控制算法设计(一)、温
5、度控制算法的比较1、 .经典控制算法经典控制措施是指针对时滞系统控制问题提出并应用得最早的控制方略,重要包括PiD控制、Smith预估控制、大林算法这几种措施。PID控制器由于具有算法简朴,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因而在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ID控制的难点在于怎样对控制参数进行整定,以求得到最佳控制效果。然而PID在时滞过程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PID算法只有在系统模型参数为非时变的状况下,才能获得理想效果。当一种调好参数P1D控制器被应用到模型参数时变系统时,系统的性能会变差,甚至不稳定。Smith预估器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滞系统控制措施,该措施是一种时滞预估赔偿算法。
6、它通过估计对象的动态特性,用一种预估模型进行赔偿,从而得到一种没有时滞的被调整量反馈到控制器,使得整个系统的控制就如没有时滞环节,减小超调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加速调整过程,提高系统的迅速性。理论上Smith预估器可以完全消除时滞的影响,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却不尽人意,重要原因在于:SInith预估器需要确知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当估计模型和实际对象有误差时,控制品质就会严重恶化,因而影响了Smith预估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控制性能。大林算法是由美国IBM企业的Dah1in于1968年针对工业过程控制中的纯滞后特性而提出的一种控制算法。该算法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合适R勺数字调整器D(z),使整个系统的闭
7、环传递函数相称于一种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并且规定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等于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大林算法措施比较简朴,只要能设计出合适的且可以物理实现H勺数字调整器D(z),就可以有效地克服纯滞后的不利影响,因而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的缺陷是设计中存在振铃现象,且与Smith算法同样,需要一种精确的过程数字模型,当模型误差较大时,控制质量将大大恶化,甚至系统会变得不稔定。2、 .智能控制算法智能控制是一类无需人的干预就可以独立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的的自动控制,它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模糊控制是智能控制较早的形式,它吸取了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从广义上讲,模
8、糊逻辑控制指的是应用模糊集合理论,统筹考虑系统的一种控制方式,模糊控制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是处理不确定性系统控制的一种有效途径。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专家规则的控制措施。在时滞过程中,模糊控制一般是针对误差和误差变化率而进行时,将输入量的精确值模糊化,根据输入变量和模糊规则,按照模糊推理合成规则计算控制量,再将它清晰化,得到精确输出控制过程,其中模糊规则是最重要的。不过,模糊控制存在控制精度不高、算法复杂等缺陷。神经网络控制是研究和运用人脑的某些构造机理以及人的知识和经验对系统的控制。人们普遍认为,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智能性、鲁棒性均很好,能处理高维、非线性、强耦合和不确定性的复杂工业生产工程的控
9、制问题,其明显特点是具有学习能力。神经网络的重要优势在于可以充足迫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且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一般来说,神经网络用于控制有两种措施,一种是用来实现建模,一种是直接作为控制器使用。与模糊控制同样,神经网络也存在算法复杂的缺陷,同步神经网络学习和训练比较费时,对训练集的规定也很高。经典控制措施由于具有构造简朴、可靠性及实用性强等特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们都是基于参数模型的控制措施,因而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差、对模型精确性规定高、抗干扰能力差。而智能控制是非参数模型的控制措施,因而在鲁棒性、抗干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智能控制也有其局限性之处,即理论性太强,算
10、法过于复杂,大多数措施还仅局限于理论和仿真研究,能在试验装置上和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并不多。根据这两类控制措施的特点,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复合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时滞系统控制方略,成功的应用有模糊PID控制、模糊Smith控制、神经元Smith预估控制、Smith-NN预估控制等。这些措施既能运用经典控制措施构造简朴、可靠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又能发挥智能控制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局限性,在大时滞控制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P1D调整是持续系统中技术最成热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算措施。它构造灵活,不仅可以用常规的PID调整,并且可以根据系统的规定,采用多种PID的变型,如
11、PI、PD控制及改善的P1D控制等。它具有许多特点,如不需规定出数学模型、控制效果好等,尤其是在微机控制系统中,对于时间常数比较大的被控制对象来说,数字P1D完全可以替代模拟PID调整器,应用愈加灵活,使用性更强。因此该系统采用P1D控制算法。系统的构造框图如图2.2所小:图2.2系统构造框图该系统运用单片机可以以便地实现对PID参数的选择与设定,实现工业过程中PID控制。它采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将检测到的实际炉温进行A/D转换,再送入计算机中,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对此偏差按PID规律进行调整,得出对应的控制量来控制驱动电路,调整电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运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智
12、能控制,能自动完毕数据采集、处理、转换、并进行P1D控制和键盘终端处理(各参数数值的修正)及显示。在设计中应当注意,采样周期不能太短,否则会使调整过程过于频繁,这样,不仅执行机构不能反应,并且计算机的运用率也大为减少;采样周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干扰无法及时消除,使调整品质下降。(二)、数字P1D算法规律:(3-2)1、模拟数字算法对式(37)取拉普拉斯变换,并整顿后得到模拟P1D调整器的传递函数为:式中:称为偏差值,可作为温度调整器的输入信号,其中r为给定值,y(r)为被测变量值;K;为比例系数:Tj为积分时间常数:T0为微分时间常数:()为调整器的输出控制电压信号。由式(3-1)、式(3-2
13、)可以看出,在PID调整中,比例控制能迅速反应误差,从而减小误差,但比例控制不能消除稳态误差,K,附加大,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积分控制的作用是:只要系统存在误差,积分控制作用就不停地积累,输出控制量以消除误差,因而,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积分控制将能完全消除误差,积分作用太强会使系统超调加大,甚至使系统出现振荡;微分控制可以使减小超调量,克服振荡,提高系统的稔定性,同步加紧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减小调整时间,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将P、I、D三种调整规律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系统既迅速敏捷,又平稔精确,只要三者强度配合合适,便可获得满意的调整效果。2、数字PID算法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
14、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来计算控制量。因此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必须对式(3-1)进行离散化处理。设采样周期为T,第1次采样得到的输入偏差为e(A),调整器的输出为“(A),作如下近似:(用差分替代微分)CtTIarXiUQWyaZ)(用求和替代积分)这样,式(3-1)便可改写为位置式P1D控制算法:X=/帚格式的:突出显示(2-3)/其中,“伏)为调整器第1次输出值;e(k)、AA-I)分别为第1次和第攵-1次采样时刻的偏差值。由式可知:N(A)是全量值输出,每次的输出值都与执行机构的位置一一对应,因此称之为位置型PID算法。在这种位置型控制算法中,由于算式中存在累加项,并且输出的控制量不仅与本次偏
15、差有关,还与过去历次采样偏差有关,使得产生大幅度变化,这样会引起系统冲击,共至导致事故。因此在实际中当执行机构需要的不是控制量R勺绝对值,而是其增量时,可采用增量型PID算法。当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为步进电机、电动调整阀、多圈电位器等具有保持历史位置的功能H勺此类装置时,一般均采用增量型P1D控制算法。在实际控制中,增量型算法要比位置算法应用愈加广泛。运用位置型PID控制算法,可得到增量型PID控制算法的递推形式为:-JWiM二(2-4)与位置算法相比,增量型P1D算法有如下长处:(1)位置型算式每次输出与整个过程状态字有关,计算式中要用到过去偏差的累加值,轻易产生较大的累积计算误差:而在增量型算式中由于消去了积分项,从而可消除调整器的积分饱和,在精度局限性时,计算误差对控制量的影响较小,轻易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2)为实现手动一自动无忧切换,在切换瞬时,计算机的输出值应设置为原始阀门开度,若采用增量型算法,其输出对应与阀门位置的变化部分,即算式中不出现项,因此易于实现从手动到自动得的无忧动切换。(3)采用增量型算法时所用的执行器自身都具有寄存作用,因此虽然计算机发生故障,执行器仍能保持在原位,不会对生产导致恶劣影响。最佳控制P1D系统参数测定系统构造图如图2.3所示,图中Q(s)=0(1+s+)QG)=(I-夕与/S,=(s4-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