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问题研究81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政策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问题研究8100字(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减政策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目录引言2023年5月21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该工作也称“双减”政策。近期,伴随政策的逐步落地,新一轮教育改革也正式拉开帷幕。本文从当前“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现状出发,将重点放在有关学校、家庭和社会工作三者良性互动的关系上,就应对新形势下教育改革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政策的重要性和实施的难点出发,提出参考性建议。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千百年来,教育一直在国家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尤其是义务教育法颁布三十年以来,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关注度越
2、来越高。但近些年来,中小学生面临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由此引发的教育悲剧和心理问题时有发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3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3)显示,我国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未达标。同时,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另外,当前整个社会流行的“补习之风”为培训机构的疯狂生长提供了土壤,但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过多的资本融入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管理混乱、借机敛财是众多培训机构的常态,“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内涵“变了味”。此次“
3、双减”政策的颁布,一方面显示出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向民众展示出整治教育机构和行业乱象的决心。这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国家未来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一、我国小学生减负政策的发展趋势(-)双减定义顾名思义,“双减”是从两个方面减轻学生负担,减负的内容是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负主体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此外,“双减”是减中有增、增中有提,增的是课后服务和优质资源,提的是教育质量和保障能力。两手抓减负,杜绝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一方面减轻作业压力,由学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作业不再是单调的练习,而是以分层次、有弹性、个性化的形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巩固;书面作业不再是全然的“家庭作
4、业”,而是视学段学情需要,尽量让书面作业不出校门;无助于学生成长的家长批改和学生自改的批改形式将被禁止,作业答疑将有教师的专业辅导;放学后杜绝学生一味补课、其他任务家长全包,而是由家长配合学校引导学生完成必要课业学习、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通过劳动、文体、沟通等活动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另一方面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面临不再审批或明确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上市、资本化运作、不正当竞争、泄露隐私、占用未成年人休息时间、挖抢学校教师、提供惰化学生思维的不良学习方法等行为被明令禁止。减中有增,以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不讲新
5、课,用于对有困难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校内服务将提供不早于当地下班时间的课后服务或延时托管,教师资源可由弹性下班的校内教师、区域内调动的优秀教师、聘请的有资质社会人员和志愿者等组成。校外服务既呼吁社会提供学生活动场所,也开发线上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免费在线答疑。(二)双减特征1. “双减”的初心和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制树人“双减”是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国的老龄化及人口红利衰减”“中国青少年正确理想信念树立”“素质教育全面决胜与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建立”以及“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6、等宏大背景提出的,因而“双减”必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最为深刻、最具“震爆力”的改革,可以被称为“新时代的教育革命”O2. “双减”的核心任务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以保证教育的高质发展“双减”背后是“谁来教育中国的孩子”的重要问题。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需要财力支持和时间积累,社会教育资源则是在这种条件下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不断强化过程中,校外培训逐渐发展过度且越来越畸形,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这一主战场,更为严重的是西化的教学内容甚至错误的意识形态混杂其中,使中国的青少年教育面临着“培养什么人”“谁在
7、培养人”的严肃拷问。3. “双减”的“重锤”是全面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以维护家长利益“双减”中关于“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是比较新的提法,也是比较新的工作,更是引起社会大震动的那个“减”。校外培训负担已成为影响育龄夫妇生育意愿并进一步影响中国人口结构的大问题。据统计,现在全国的学生家长在校外培训教育方面的总花费已经超过了国家对教育的总投入,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上校外培训机构的各种侵权行为已成为社会问题。“双减”拟解决的不单单是学校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减负政策的发展趋势1学业负担问题:一种循环再生的教育“病毒”什么是过重学业负担?表面上看,它是指学生学习生
8、活中出现的课业工作超量、心理压力超载现象。无疑,只有透过其表象,探明学生学业负担超重的生发机理,找到导致学业负担滋生的终极病原体,我们才能开出特效的负担诊治药方,为教育部门减负工作提供良策。其实,隐藏在各种学业负担治理工作背后的是“学业负担观”,是种种有关“学业负担到底是什么”的思维假定,厘清这些“学业负担观”是破解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的理念起点。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出台过一系列民间俗称的中小学“减负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次是: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55年)、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00年)、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2013年)、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20
9、18年)与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3年)等。透过文本来分析,1955年减负令明确指出,学生学业负担的成因是“教材不完善、教师水平不高、学校领导不深入教学”,其秉持的负担观是“教学工作失调观”,减负的实质是用教材、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来规范学校教学工作,使之回归教学正道;2000年、2013年、2018年减负令均以减负工作清单形式呈现,其关注点是升学择校竞争带来的学业负担问题,其秉持的负担观理应是“择校竞争效应观”,认为学业负担实质是升学考试竞争引发的学业课业暴涨现象;2023年减负令更具战略性、全局性与深刻性,其核心假定更像是揩学业负担问题视为一种“教育
10、病毒”,其背后负担观是“病毒入侵观”,试图与之展开长期征战、决战千里,努力走出“表层减负”“考试减负”的工作常模,走上一条“抗病毒”式的减负之路。从这一角度看,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学业负担观大致可分为三种,即教学失调观、竞争效应观与病毒入侵观,其内在差异表示如表1:表1三种中小学学业负担观比较类S负拊成因解群负担发生枢纽环节负担发生病理负指破解思路教学失两观教学工作要素无序运转教学规范执行教学违规重建教学秩序党争效应观考试竞争下的过度训练高风险考试考试褥权谶少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风险病毒入侵观异化教育观念向教育机体全面扩散功利性教育观念不良教育观念蚕食教育生态修复由上可见,我国历史上学业负担过重现象
11、之所以反复上演、卷土重来、大肆扩张,其根本原因在于学业负担问题就好似一种“教育病毒”,它与健康、正面、积极的教育工作同步进化,导致简单机械的行政减负清单都对之效力有限,难以达到根源上减负、除负的终端意图。在不同学科领域,学者对“病毒”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生物学中,病毒是指“以在其他生物体间传播并感染生物体的微小生物”;在计算机科学中,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其根本特征是: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与可触发性。将之引入教育领域,教育病毒是指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那些具有较强衍生力与破坏性的有害教育观念。
12、应该说,导致我国学生学业负担频繁发生的深层病因正是教育世界中那些被固化的有害教育观念,如认为“不上辅导班、不多做题必然会学业落后、没有前途”,“考试成绩是刷题刷出来的”,“所有求学活动的最高目的是考上知名高校”等的畸形教育观念。一旦社会染上这些教育病毒,家长会深陷“流动的恐惧”之中,“患上了学业焦虑症,唯恐孩子落后别人,身不由己又欲罢不能地参与各式各样的鸡娃O这种景象与新冠病毒肆虐下的社会生存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结果,中小学学业负担泛滥、过度教育观念病毒猖獗。2 .我国中小学学业减负工作演进史分析减负政策早在2000年到2015年,教育部就先后六次制定政策和措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在努力执行
13、减负,但是收效并不显著,直到今年暑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o这次国家通过强制手段用法律的形式把双减政策落实到位。根据主要减负手段来划分,可以将之分解为三个阶段:教改减负阶段,即仅限于教学内部改进的减负阶段,其基本负担观是:将学业负担理解为学校教学工作失调失范失序的现象;清单减负阶段,即围绕学业负担表现出台点对点治理政策的阶段,其隐性假定是:)将学业负担问题视为择校考试竞争的一种负面效应,秉持的竞争效应观,其减负令由一系列高度具体化的
14、禁令或指令构成,行政查处、规范管理、清单治理是其工作内容,目的是要打破学业负担增量与考试竞争间的隐秘关联;根源式减负,即围绕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提供、教育优质均衡等病根问题开展正本清源式减负行动,其瞄准的是应试教育观念“病毒”,长期性、系统性、根源性治理是减负工作的显著特征。尤其是在第三阶段中,减负政策已经具备了层次性、系统性、内外双向延伸的新特征(如图1所示)。图1“双减”政策的内部架构分析图1表明,“双减”政策是在校内、校外、生态三个层次上展开的,每一项学校减负政策都立足于教育改革大系统之中,且都具有校外教育环境治理与教育生态重建的外围考量。换个角度看,历次“减负令”的出台之时其实正是新
15、的学业负担变种出现、学业负担倍增的时刻,也意味着学生学业负担病毒进化升级到了新阶段。总而观之,我国中小学学业负担演进的基本态势有三个:多样化、增强化、外溢化。(1)多样化。我国学生学业负担表现呈现出日趋多样化的特点:1955年主要体现为作业负担、上课负担、课外活动负担;20002013年间新增了一系列新负担形式,如教辅负担、补课负担、竞赛负担、择校考试负担、线上作业负担等;2018年后又新僧校外培训负担等。可以说,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成为新型教育负担生产的幕后推手,城乡教育失衡、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资本介入等加速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多样化生产。(2)增强化。从负担量变角度来看,我国
16、中小学学业负担有日渐增量、增强的态势,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一步步被锁定在教室课堂与家庭作业之中,最终学生自主生活空间几乎被压缩殆尽。1955年,学业负担的主源是学校家庭作业,学生身体被限定在学校听课与家庭作业之中;2000年后,学业负担的主源是补课、教辅、线上学习,学生身体被锁定在学校、线上与家庭作业之中;2018年之后,学业负担的主源是校外培训与课外作业,学生身体被锁定在校内外课堂与家庭作业之中。可见,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几乎所有自由活动时间都被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瓜分,学业负担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3)外溢化。从衍生轨迹来看,中小学学业负担几乎一直处在时空上不断外溢的进程之中。1955年后,学生学业负担实现了“学校”向“家庭”、“课上”向“课下”的首次溢出,学校教育开始向家庭教育进犯;2000年后,学生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