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读印】148:黄牧甫“美意延年”精彩的一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丁读印】148:黄牧甫“美意延年”精彩的一横.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读印:黄牧甫美意延年”,精彩的一横原仓IJ2023-09-1218:33谈艺录学习篆刻,在临习完汉印、古玺,并转向明清名家印之后,最终必然会遇到一个选择题:是选择吴昌硕,还是选择黄牧甫,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是一个问题。(吴昌硕还是黄牧甫)这是赵之谦之后,晚清篆刻最大的两个分支流派:一个吴派,一个夥山派;一派更倾向于“写意,一派更倾向于工稳;一派更倾向于“石,一派更倾向于“金;一派更倾向于汉印,一派更倾向于古玺;一派更倾向于后期加工,就是做印,一派更倾向于一刀成型,认为做印是东施效颦我们之前有专文说过两人的区别,特别是刀法的区别,最经典最准确的话,是李刚田老师对两派风格的比较:吴昌硕用工笔的手
2、段去求写意的效果,黄士陵用写意式的自然行刀刻出了工笔的线条。吴昌硕的印面效果看去似妙手偶得,而实是精心的理性的安排;而黄士陵的用刀看似精工细雕、谨小慎微,而实是游刀恢恢,在刀刀生发中见酣畅之情。文无第一,两派作品当然没有高下之分,所差着,仅只是审美不同。抛开审美选择不管,两派都很重要,所以,我们在集中临摹完吴昌硕的一批作品后,我们应当把目光转向黄牧甫。本文打算回头再读黄牧甫的一方印,顺带再说说吴昌硕与黄牧甫的区别,这方印是经典的词语印美意延年,如图:(黄牧甫和他的美意延年)第一眼看去,这方印最大的章法特征是对角呼应。其次才是因“空地与繁密笔画所形成的疏密对比。因为右上角的五根横线,与左下角的五
3、根横线形成了同样的视觉特征,以此形成形似上的对角呼应。如图:(对角呼应)但这个对角呼应来得并不简单,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意字字法的改造。(精彩的一笔)注意看,意字的顶部一点,被黄牧甫化成横笔粘在美字的下部,且这一点有意与下半部分的部件拉开距离,视觉上造成了明显的区隔。有了这一处安排,右上角的美字也变成了五根横画,与左下角的年字五横画形成了呼应,为了强调这种呼应,为了达成这种呼应,年字用了隶书的篆法。也就是说,为了达成这个呼应,意字改变了字法,年字改变了篆法。当然,“意字顶部这一笔的改动,还使印面上下两部连接了起来,这种连接,因为“意字的音字一点断开而形成意态,很有意思,意字断成了两截,却促成了印
4、面上下两部分的团聚。也就是说,这方印的精彩,来源于这精彩的一笔,而这精彩的一笔,来源于对意字字法的改变,甚至这个“意已改变了“从心从音的构字部件,严格的人会说,这是个错字,但妙就妙在,这个错觉不出来,却使全印成为佳构,并且,这个意在金文里约略能找出来相近的字形。接下来我们可以说说吴昌硕和黄牧甫刀法之外的区别了一一吴昌硕做不出来这样的事,吴昌硕从来不因为章法牺牲字法,他更多表现出传统的文人篆刻观念,既重字法之美,也注意章法整体之美,但无用心经营的痕迹,他的章法一般来说是顺应了字法之美的自然之态,基本上不因章法而破坏每个字独立的完整之美,所以他的基点在于首重字法美,通过完美的字法而自然形成章法,如
5、李刚田先生所说,吴氏章法的基调在于汉(ED。黄牧甫的美意也年吴昌顾的两方美i1年(与吴昌硕的美意延年相比较)但黄牧甫不同,他在章法方面营造独有的美术性、工艺性,甚至这种美术性之美,与中国传统文人注重字法有距离,在黄牧甫这里,章法的作用更加重要,字法处于服从、服务于大章法的地位。所以,在黄牧甫的印中,他解散取材的原金石文字之形,依印面需要重新塑造印面形式,章法中,字与字之间相互揖让,牝牡相衔、方圆相配,疏密相间,求浑然一个整体,字法的独立性融解在大章法之中,这种章法特点正与古玺相近,因此,可以说黄氏章法的基调在于古玺。(印中的常规手段)当然,这方印还有其他方面的精彩,比如:1、这方印的右侧两字,完全不接边,但左侧的两个字却接边,但左侧两字与右侧两字依靠线条连接,搭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这是印面的左右团聚;2、甚至方圆互异、粗细互异:比如延处的方角,意处的圆角,很多根线条,一端是方,另一端是圆,或者一侧是粗,一侧是细;但这些都是常规的东西,不是本文要谈的重点。(【布丁读印】之14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