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监控项目实施背景及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资源监控项目实施背景及内容.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地下水资源监控项目实施背景及内容实施方案的建设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40%的耕地部分或全部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乐北方缺水地区占到了52乐在华北和西北城市供水中占到了72%和66%,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地下水是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虽属可再生资源,但地下水更新和自净非常缓慢,一旦被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长时间难以逆转。目前中国90%的城市地下水遭受污染,己呈现由点向面扩展的趋势。
2、而我国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与工程应用刚刚起步,因此,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控和相应技术的开发成为一种迫切需要。项目的建设地点XX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无论它的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与水息息相关。XX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都离不开水。青衣山由于麻浩河的开凿而被分解为凌云、乌尤、马鞍三山。有了麻浩河,才有“绿影一堆漂不去。波光云影,鸥鸟飞翔,两三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榴戴月收。“山水XX,水是XX不可或缺的城市符号,爱XX,就要爱护XX的水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与工业的发展,XX市对地下水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大,为了保证地下水质不受污染、地下水量不过分采取,维持整个水的储量平衡和不受污染,实时掌握地下水位、水质尤为
3、重要。实施方案的建设原则项目建设遵循以下原则:实用性:满足水资源监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并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先进性:采用成熟可靠的前沿技术,顺应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确保系统整体技术先进。整体性:注重整体规划,确保系统各个环节指标协调一致。经济性:追求最佳性能/价格比,充分利用已建、在建和后续建设的信息化系统成果,避免重复建设。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保障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能够与其主流技术兼容,系统功能可扩充,并能够在不同档次、不同规模的平台上运行。可靠性:确保系统整体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1)项目建设的目标是:运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传输技术、水质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实现
4、对项目地区的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信息的自动、连续、实时地在线监测,为水环境的保护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2)项目建设的规模是:系统建设规模为1123134元人民币。3)项目建设的内容是:(1)水资源监测中心站1个(包括:中心站机房计算机局域网、水资源监测系统数据接收处理软件、水资源监测系统中心站机房及值班室的配套设备,(2)地下水监测点2个(从地下水系的上游选取1个监测点、下游选取1个监测点;实现地下水水位、水质常规五参数的在线实时监测)。实施方案的建设标准和依据本项目建设的标准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改);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颁布);3)中
5、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2008年修改);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颁布);5)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60号令)6)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发改委、水利部200879号文);7)中华人民共各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委2005年制订);8)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颁布);9)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9号);10)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利部第34号令);1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2002第15号令)12)XX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实施办法(x省政府第99号令,2005年);13)G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78号);14)xx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要求(试行)(XX省水利厅川水函(2004)IOo号);15)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1139号)。16)关于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川办函(2005)I1O号);17)XX省城市供水管理条例(2000年颁布,2011年修正);18)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1992年6月实施);19)成都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2007年9月实施);20)成都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9年1月实施);21)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7、国发20123号);22)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1139号);23)XX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省政府258号令,2012年8月1日实施);24)XX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要求(试行)(XX省水利厅川函(2004年)IOO号)25)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1/Z322-2005);26)XX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实施细则(DB5150672010);27)水文调查规范(S1196-97);28)水资源评价导则(S1/T322-1999);29)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T500272001);30)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
8、)目录(第一批)(公告2001年第5号);3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32)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T0225-200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4-1890);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3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37)注水试验规程(YS5214-2000);38)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1454-2010);39)水资源监控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1426-2008);40)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技术导则(S1349-2006);4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4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43)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6-2003)44)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7-2003)45)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8-2003)46)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9-2003)47)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