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尚贤上》与《韩非子-显学》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子-尚贤上》与《韩非子-显学》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墨子尚贤上与韩非子显学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必德就列必宦服事必劳殿赏量功而今碰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闲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
2、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竟劝而尚意。(节选自墨子尚贤上)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日:“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驾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
3、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宫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注置罔,渔猎之网。意:通“惠”,即“德二臧获:古称奴婢。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以德A就列B以官C服事D以劳E殿赏F量功G而H分禄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贵,尊贵;与老子四章中“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不同。B.九州,古代中国的代称,又称“汉地九州”,在不同典籍中说法不尽相
4、同。C.涂,通“途”,指道路,与成语“生灵涂炭”中的“涂”含义相同。D.课,指考核;与常见的词语“劝课农桑”中的“课”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提出了“兼爱”“尚贤”“非攻”“节葬”“节用”等观点,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B.君王不授予人才高官厚禄和决断政务的权力,就不会得到百姓的尊敬和信任。君王要想事业成功,就要崇尚有品德有贤能的人。C.澹台子羽有君子仪容,宰予言辞高雅有文采,孔子与其相处后发现他们的行为和智慧比不上仪容和言辞,可见圣人也会有失误。D.孟卯夸夸其谈,赵括纸上谈兵,最终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祸患,韩
5、非子认为,这是君王只看重口舌之辩的过失。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译文:(2)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译文:1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选拔人才,墨子和韩非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答案解析】10. (3分)BDF【解析】句意:按照品德高低而依次序出任官职,按照官职来处理政事,按照功劳而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结构一致,各自独立。11. (3分)C【解析】A.此文是形容词“尊贵”,“不贵难得之货”
6、的“贵”是意动用法,以为贵。B.九州,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C.此文是“道路”,“生灵涂炭”的“涂”是“烂泥”,成语意:百姓陷入泥沼,坠入火坑。形容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境地之中。也作“生民涂炭”。D.此文中课是“考核”,“劝课农桑”的课是“督促”。12. (3分)B【解析】“君王就不会得到百姓的尊敬和信任”
7、错误,由原文“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可知,是不把这三样授予贤者,百姓就不会尊敬、信任和畏惧贤者,而不是君王。13. (8分)翻译:(1)(4分)有能力就选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于公心,去除私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评分标准】“举1选拔;“下二罢免;“辟”,消除;“此若言之谓也”,宾语前置。各1分。(2) (4分)现在出现的辩说之辞,胜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在听辨时比孔子更加迷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任用他,这怎能不出现失误呢?【评分标准】“滥”,过度,超过;“眩”,迷惑;“眩乎仲尼”,状语后置分焉”,疑问代词,怎么
8、。各1分。14. (3分)墨子认为选拔人才应不分贵贱、重德尚贤;(1分)韩非子认为选拔人才不能“以言取人”,听了就信;还要从基层提拔。具备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才能更深知民生疾苦,治理得更好。(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律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可知,墨子认为选拔人才应不分贵贱、重德尚贤;由原文“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可知,韩非子认为选拔人才不能“以言取人”,且要从基层提拔。【参考译文】
9、材料一:所以古时候圣王治理国家,任用有德的人并且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夫或工匠,有才能就选拔他,授予他高的爵位,赐给他丰厚的俸禄,任命他做事,给予他决断政务的权力。常言道:(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会尊敬他;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会相信他;政令不决断,百姓就不会畏惧他。(圣王)把这三样授予贤者,不是因为他的贤能而赏赐他,而是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成功。因此在那时候,按照品德高低而依次序出任官职,按照官职来处理政事,按照功劳而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所以做官的人没有永远的尊贵,百姓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低贱。有能力就选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于公心,去除私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
10、的北边提拔了舜,交给他政事,(于是)天下太平;禹在阴方这个地方选出了伯益,交给他政事,(最终)把天下分为九州;商汤在厨房里发现了伊尹,交给他政事,灭夏建国的谋略得以实现;文王在猎人的行列间提拔了间天和泰颠,交给他们政事,西方的诸侯从此归顺服从。所以在那时候,即使是享受厚禄、高居尊位的大臣,没有不心存敬畏(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的;即使是农夫或工匠,没有不争相勉励而崇尚德行的。材料二:澹台子羽,有君子的仪容,孔子接纳他为弟子,与他相处久了,发现他的品行与仪表不相称。宰予说话高雅有文采,孔子接纳他为弟子,与他相处久了,才发现他的智慧不如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以貌取人,在子羽身上我出了差错;以言取人
11、,在宰予身上我出了差错。”所以凭借孔子这样的智慧,还有看人用人失误上的感慨。现在出现的辩说之辞,胜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在听辨时比孔子更加迷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任用他,这怎能不出现失误呢?所以魏国听信孟卯的辩辞,导致了华阳之战的惨祸;赵国听信马服君赵括纸上谈兵,酿成了长平之战的灭顶之灾。这两次祸患都是任用能言善辩之徒失误造成的恶果。铸剑只看掺锡的多少和炉火的颜色,就是欧冶子也不能断定宝剑的质量;用它到水面上砍杀鹄雁,在陆地上劈斩马匹,就是奴婢也不会对它的利钝判断错误。只是掰开马口看牙齿和看马的外表,就是伯乐也无法判断马的好坏;要是给马套上车驾车上路,看马跑到终点,就是奴婢对马的优劣也会看得清清楚楚。只看人的相貌、衣着,只听他说话议论,孔子也难以断定士人的能力大小;在官位上来试用他,考核他办事的成效,就是平常人也能分辨出他是愚笨还是聪明的。所以明君任用的官吏,宰相必定是从地方小吏中起用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中挑选的。有功的人必定赏赐,那么爵位越高俸禄越丰厚,他们就越受到激励;逐级提升官职,那么官位越高,政事就越有成效。爵位高俸禄厚,官吏都会尽职尽责,这才是称王天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