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精读学习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精读学习活动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师研学心得之精读学习活动设计精读,是阅读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形式,也是提升阅读素养的关键路径。“凝望词句”、“聚焦段落”、“扣住篇章”是从对象上看精读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尝试多种角度、反复多次研究是从过程上看精读的基本要求。理解更深刻、收获更实际、应用更灵活是精读最关键的价值。精读,是提升阅读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精读,也是阅读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精读,首先在“读”,但这个“读”又是“精心的“。因此,我们研究“精读”学习活动设计,需要考虑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怎么读,第二,读什么,第三,怎样做到“精”。“怎么读”和“怎样做到精,本质上是一个问题。基于这
2、样的思考,本文,我们结合教学案例,从“读什么”、“怎样做到精读”以及“精读的价值”三个角度对课堂教学中的“精读学习活动设计”做一些探讨。一、凝望词句,多种方法精读词句,是精读对象中的最小单位,是课堂精读活动设计所要选择的最重要语言材料。作为课堂精读活动的“词语”,可以是一篇课文中的单个词语或句子,也可以是一篇或多篇课文中的一组词语或句子,阅读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有比较的。但不管怎样,这种阅读都会是一种长久的、反复的“凝望式”阅读。我们看王君老师执教散步时的一个案例。王君老师带领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一句话:“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王君老师设计的精读学习活动流程是:第
3、一步,学生深情地朗读这句话。第二步,由这句话产生联想,你的头脑中会蹦出什么诗?师生共联想了七联诗句,板书朗读。第三步,研讨“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就是向走去”,学生说出了“和谐”“快乐”“红红火火”“美丽”“幸福和美满”等。第四步,继续研讨“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学生研讨后,教师点拨,给出了四点景物描写的作用,如“春天的气息被渲染出来了“,学生诵读四点作用并做笔记。王君老师曾在老王教学感言中说要“在汉语中出生入死二这个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精读学习活动,是不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呢?当然是。这里,王君老师带领学生,用多种方法长时间地凝望一句话,在一句话中“出生入死”,读懂一句话的
4、意蕴和妙处。首先,有三次朗读。一次是深情地朗读课文原句,二次是朗读联想的七联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三次是朗读景物描写的四点作用。其次,有两次联想。一次是联想诗句,是相同情境的联想,这种联想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句描写的意境之美。二次是联想“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所象征的美好事物,是由具象到抽象的联想,或者说是一种提炼。再次,有一次删除比较。王君老师让学生删除这些景物描写再看文章,进而发现这些景物描写的美好作用。最后,有一次笔记。王君老师最后总结“奇妙的景物描写”的四点作用,学生不仅“诵读”,而且“做笔记”,进行书面记录。王君老师这一次带领学生长时间、多方法地精读“
5、一句话”,至少实现了四个目的。第一,学生走进了“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营造的美好意境,受到了美的熏陶,感受到了语文之美,生活之美。第二,学生至少记下了这句话,温习了七联诗句,在语文学习之路上,有了积累,有了长进。第三,反复研讨中,学生理解了景物描写的积极意义,四点作用,懂得了怎样赏析写景。第四,在诵读、联想、比较和笔记中,学生感悟到了写景的方法,学习到了如何写景。这,便是精读的意义,便是长久凝望的价值。二、聚焦段落,多种角度精读如果说“词句”是课堂精读的“微观单位”,那么,“语段”就是课堂精读的“中观单位我们在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中,常常会选择“精彩语段”作为课堂聚焦的对象,组织学生
6、长时间、多角度研读。这种“精彩语段”,既可以是单篇课文的单个段落,也可以是单篇课文的段落群组,还可以是多篇课文的段落组合。我们看余映潮老师执教孔乙己的课例。余映潮老师聚焦的段落是第4和第11段,具体的教学程序分为六步。第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两段文字中寻找对比点,感受两个段落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在细腻的描写中表现出来的孔乙己各个方面的变化。第二步,列举案例。提出问题后,余映潮老师列举“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和“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摸”两处对比点,阐释它们的表达作用。第三步,学生5分钟阅读,寻找细节上的对比点,反复比较。第四步,师生对话,交流阅读体会。此处,共有7位学生找到7处对比点,教
7、师依次点评。第五步,教师补充问题,第11段写气候有什么作用,第4段为什么没有描写?接着是师生交流讨论。第六步,教师从“出场与退场”、“正常与残疾”等多个角度进行总结。这个教学环节,余映潮老师设计学习活动,带领学生精读文章两个段落,这个“精”表现在哪里呢?第一,时间长。为了读好这两段话,读懂这两段话,真正做到“精”,余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上花去了半节课的时间,对两段话做了长时间的聚焦。第二,角度多。对这两段话的比读,教师没有预设比较的角度,但在实际的比较过程和最后的教师总结中,给我们呈现出了“多角度”的比较视角,包括“动词”、身体”、“情节”、“衣着”、“神态”、“语言”、“语气”、“时令”、“酒
8、量”、“钱数”、“手的用途”等。第三,层次多。从提出问题,到最后总结问题,余映潮老师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来实施“精读语段”的训练活动。这中间的两次提问、多轮师生对话,推着学生理解逐步深入。一次示范,给学生思维启发。一次5分钟阅读,给学生安静思考。这样多层次的学习活动设计,实现了阅读过程的“精细”“精致第四,方法巧。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巧”方法。一是学生阅读的方法,用的是“比读”,在比较中发现两个段落的延续性和差异性。二是教师教的方法,有示范、有点拨、有总结,有关键点的投影和笔记。余映潮老师这里的精读活动设计,也同样实现了多样目的。第一,在比较中帮助学生深刻地认知了孔乙己命运的变化和悲惨。第二,领悟
9、和掌握了多角度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三,习得了欣赏语段的方法,提升了赏析语言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第四,训练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帮助学生拓展了思维。三、扣住篇章,反复多次精读“词句”是精读的“微观单位”,“段落”是精读的“中观单位”,那么,“篇章”就是精读的“宏观单位作为精读对象的篇章,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组群文,可以是单篇反复多次研读,也可以是群文多角度比较研读。我们看一位普通语文老师陈学强设计的精读敬业和乐业学习活动。陈老师设计的学习活动共用时五天六节课。第一天,一节课,学习议论文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初读文章第1至第5段,寻找“议论性的句子”,学习“论点归纳和表述”,重
10、点引导学生理解“论点到底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第二天,一节课,精读文章第1至第5段,重点研讨一个问题开始:如何论证“要有业”,围绕这个问题完成五项学习任务:阐释提出论点的提出方式、梳理论证思路、辨别论据形式、为论点补充论据、对自己补充的论据做出分析。第三天,两节课,主要学习任务包括:学生根据1至5段文章相互出四道阅读理解题并挑战答题,在答题和公布答案的过程中,复习议论文知识点。学习第6至7段,仿照学习第1至第5段“要有业”的方法,围绕“我该怎么论证这一观点”和“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深度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再次品析论证的思路。第四天,一节课,学生根据6至7自然段相互出四道阅读理解题
11、并相互解答,学习第8至第9段,分析“要乐业”观点的论述。第五天,一节课,学生根据第8段内容出阅读理解题并相互答题,总结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陈学强老师设计的这项精读学习活动,又“精”在哪里呢?第一,长时间地学习。一篇课文,陈学强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一周六节课时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长时间凝望。第二,反复多次学习。这篇文章的三个分论点,三个部分,实际上可以看成三篇独立的短文。陈学强老师抓住这一点,沿着同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反复、多次学习课文,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常识,理解议论文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本身。第三,逐步学习。陈老师带领学生精读的是一篇文章,但实际上,他将文章分解成三个部分,各个击破,逐步完成
12、学习。他这样做,既针对了他所面临的乡村学生学情实际,也有效把握了精读学习的基本精神。第四,教师教读、学生自读和有效训练结合。文章的第一部分,以教师教读为主。文章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教师让学生仿照同样的思路,以自学为主。三个部分,都引导学生相互出题,互相答题,通过“出题”“答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议论文的基本要领。陈学强老师的这项精读学习活动设计,同样实现了多样功能。第一,学生深刻地领悟了“有业”“敬业”“乐业”的思想和内涵。第二,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深刻的体会,能够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三,自学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运用老师的方法去举一反三。第四,命题和答题能力得到训练,在发展了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了应试能力。通过以上三个精读学习活动案例分析,我们看到了“精读”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特点。第一,从精读对象上看,可以是微观的词句,也可以是中观的段落,还可以是宏观的篇章。第二,从阅读的过程看,它需要有时间上凝望的长度,需要有角度上的多样,需要有次数上的反复,更需要有方法上的揣摩、比较、涵泳等。第三,从作用上看,精读可以带给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更实际的收获,更灵活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