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解读讲稿:质量强国建设的“三个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解读讲稿:质量强国建设的“三个转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解读讲稿:质量强国建设的“三个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质量强国建设作为重大战略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足见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概而言之,就是要着力推动“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一、质量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纲要内容一万余字,分为十一个部分,共计三十二条,明确
2、了质量强国建设的形势背景、总体要求、重要举措等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需深化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力争到20XX年,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XX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到达更高水平。党中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有着深入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全球性问题凸显要求我国建设质量强国三年疫情深入地转变了世界,转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世纪疫情大盛行冲击,世界各国产业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都看到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纷纷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施行“内顾”政策,产业链供应链显现外乡化、区域化趋势,加上等西方兴旺国家推
3、行的脱钩战略,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形成新的挑战。产业链安全稳定与否,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就不行能拥有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从前所未有的方式绽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行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确定了人类前途命运终归光明;另一方面,仗势欺人、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纲要指出:“质量作为繁华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近年来,除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
4、义、爱护主义明显上升,在应对气候改变、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问题和挑战也不断显现,给全球治理提出新的课题,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与等西方兴旺国家对俄实施全面制裁,进一步恶化了外部环境。我国是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全球能源的供应短缺和价格波动对我国能源安全形成挑战,地缘政治冲突也给世界贸易和投资、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全球粮食安全等造成严峻影响,等西方兴旺国家为维护既有利益,还频频实行金融、科技、贸易等手段遏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挑起贸易摩擦,造成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严峻阻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有序重构。这些情况为我国应对全球性问题和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
5、我们必需把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自主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既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又坚持独立自主、自食其力发展自己,同时也启示我们:没有质量强国建设,中国就难以应对这些全球问题。(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其他领域建设的主题词,但不得不成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层出不穷。比方,商品的假冒伪劣始终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现实上,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头,假冒伪劣商品始终都是我国重点治理的对象,也是各级政府监管的重点领域,但假冒伪劣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商
6、品质量也不时受到消费者、媒体的质疑,这类问题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意人民美妙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升建设质量强国的强度,才能真正完成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以纲要的出台为契机,深化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质量政策,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全民质量
7、素养,关键是要加快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章、标准,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质量事业完成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但也要看到,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制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更是取得长足的进步。以装备工业为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说明,20XX年至20XX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到达8.2%,始终保持中
8、高速增长。到20XX年底,我国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0.51万家,比20XX年增长近45.30%,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到达28.83万亿元、26.47万亿元、1.57万亿元,比20XX年增长92.97%、47.76%28.84%,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资产总额,都位居世界第一位。但伴着世界主要国家对制造业发展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这些国家都在主动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本国制造业发展,加大国际市场争夺,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与此同时,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我国相关产品出口还面临着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剧烈竞争。因此,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迫不及待。(一)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技
9、术、管理、制度等领域的创新,是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的关键点。要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强化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集中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质量技术和装备;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掌握、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强化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学问产权爱护,提升学问产权公共服务本领;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二)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没有产业基础质量的
10、支撑,就谈不上中国制造的完成。要聚焦产业基础质量短板,分行业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强化重点领域产业基础质量攻关,完成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开展材料质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验证,提高材料质量稳定性、全都性、适用性水平;改进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性能指标,提升牢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推动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生产制造机敏度和精益性;支持通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工程化开发,完成工业质量分析与掌握软件关键技术突破;强化技术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合格评定、学问产权、工业数据等产业技术基础本领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三)加快传统制造业
11、技术迭代和质量晋级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一个非常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技术迭代和质量晋级。要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与传统制造业的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质量创新促进服务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长、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晋级;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四)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经济理论研究说明,产业集群有利于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演进。从这个角度看
12、,完成中国制造离不开产业集群的质量引领力。要主动支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集群强化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备晋级,培育形成一批技术质量优势突出、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深化产业集群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构建质量管理协同、质量资源共享、企业分工协作的质量发展良好生态;组建一批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强化创新技术研发,开展先进标准研制,推广卓越质量管理实践;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实验区等,打造技术、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培育形成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三、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中,中国速度受到世界瞩目。统计数据说明,1978年中国改
13、革开放以后,在1979年到20XX年这40年的时间里,中国保持了9.5%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中国GDP占全球GDP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XX年的16%。值得指出的是,20XX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中国跟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相比拟,GDP总量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到20XX年,中国的GDP总量突破121万亿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压舱石”。尤其是经过很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家,制造业的份额占全球四分之一,同时中国也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这些成就无疑都是中国速度的彰显。但也不得不成认,中国速度背后的中国
14、质量问题也客观存在,如假冒伪劣等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仍然存在。正如纲要所指出的:“当前,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因此,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就成为完成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一)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区域质量是中国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政策引导,推动区域质量发展与生产力布局、区位优势、环境承载本领及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融合;推动东部地区发挥质量变革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质量竞争新优势,完成整体质量提升;引导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区域内支柱产业质量晋级,培育形成质量发展比拟优势;推动东北地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快
15、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改造晋级和质量振兴;健全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深化质量强省建设,推动质量强市、质量强业向纵深发展,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二)优化消费品供应品类中国质量需要各领域产品的支撑,尤其是消费产品,这事关中国质量的完成。要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晋级消费品质量标准,提高研发设计与生产质量,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传统消费品迭代创新,推广独特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基于材料选配、工艺美学、用户体验的产品质量变革;强化产品前瞻性功能研发,扩大优质新型消费品供应,推行高端品质认证,以创新供应引领消费需求;
16、强化农产品养分品质评价和分等分级;增加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别群体的消费品供应,强化安全要求、功能适配、运用便利;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激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提高出口商品品质和单位价值,完成优进优出;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名目,对质量问题突出、触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消费品,严格质量安全监管。(三)推开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高质量的工业品是中国质量建设的关键领域。要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掌握;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强化冗杂系统的功能、性能及牢靠性一体化设计,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本领和质量水平;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强化检测评定本领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完善重大工程装备监理制度,保障重大装备质量安全与投资效益;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实施质量牢靠性提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