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实施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如何实施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大单元设计对于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真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的行动,也难以改进现有教学的积弊,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内在逻辑就是将系统的、专业化的教学设计付诸行动,以此来促进学生主动的、深层次的学的实践。1 .教学出发点落实“为学而教二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体现了学习立场,呈现出学生学会的历程而非教师教的过程,强调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以此为依据展开的课堂教学也应落实“为学而教”的思想。所谓为学而教,即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学的本体目的与根本指向,一切教的实践都围绕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会”展开,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促进和服务
2、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手段或条件,一切学习环境都旨在辅助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践行为学而教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提供支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任务。然而,由于传统教学从教师视角过于关注自己如何教的,而缺乏关注学生怎么学,导致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责任被弱化。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从学生出发,让教学回归学生主体的常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适时搭建学习支架:首先,需要引导学生用好大单元教学设计。比如,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目标和任务;指导学生使用学习支架和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反馈调整学习策略等。其次,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良性的互动,教的行动要与学生学的行
3、动同频共振,引导、示范和支持学生真实情境中的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强化。最后,教师需要沉浸式地参与学生的单元学习历程。在课堂教学中收集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监控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向和质量,并且给予学生及时反馈,以便学生开展自我调节学习。第二,创设开放式学习环境,促进其与学习过程的共辗。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投入学习,素养本位的单元教学需要改变教师控制的一言堂式的学习环境。具体而言,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打通不同学科课堂教学环境之间的连接,让教学过程渗透跨学科的学习思维,营造具有学科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二是鼓励师生、生生就学习活动展开平等的对话协商,激发彼此
4、间观点的碰撞,形成系统开放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互惠共享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三是确保单元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预留弹性,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自主安排单元学习活动的时间提供机会,保留其自定步调的空间,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四是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合理渗透生活情境,促进知识学习从经验接受和练习场域向实践场域转变,营造与实践相对接的开放性学习环境。第三,选择符合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形态。对于课堂教学形态来说,大单元教学具有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能适用于包括对话型、指导型、自主型、合作型、评价型等在内的多种教学形态。教师要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教学实施的基本准则,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5、和单元学习逻辑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学习任务和过程为单元教学实施匹配合适的教学形态。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综合考虑教学形态、教学资源以及具体教学情境等,以此权衡班级授课、分组教学或个别化教学等不同组织形式的适宜度。其四,根据学习需求提供匹配的学习资源,这是大单元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大单元教学实施所需的学习资源可分为四类:一是学习场所提供的物资资源,如学习工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等;二是预备和激活已有经验体系的资源,例如学习档案袋、复习表、知识地图等;三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或评价任务的资源,如拓展资料卡、评价量表等;四是指导学生精确掌握本单元学习历程的资源,可以是单元学
6、习指导手册、学习策略/方法建议清单等。需要说明的是,学习资源的类型并不仅限于文字材料,还可以是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材料。2 .实施路径聚焦学科实践。大单元教学之所以具有专业性,其原因之一是通过系统的学科教学助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这需要在教学实施中聚焦学科实践。一方面,学科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本就来源于人的实践,素养本位的教学就是要还原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借此形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探索能力。另一方面,学科素养是一种超越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学生不仅需要理解知识,还需要迁移和应用知识,即用知识去实践才能形成素养。然而,并非有了实践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的形成依托于具有学
7、科本质的实践。学科本质既包括该学科独有的部分,如学科内容、学科核心观念、学科思想方法等,也包括在实践推进的过程中必定会突破本学科的边界,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跨学科共通的范式和概念。只有在体现学科本质的实践中反映出的综合能力才是学科素养,因此,大单元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根植于学科实践。学科实践在大单元教学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建构学科思维方法、运用学科学习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用具有学科典型特征的思维和方式来,学会,学科,集中反映学科教学方式及其特性。具体而言,教师一方面要遵循学科知识建构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挖掘学习情境所蕴含的学科要素特征、提炼内隐于具体知识的学科思想方法,并结合情境
8、引导学生体悟学科思想方法的内在逻辑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借助学科思维方法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精简、提炼与整合,以此规避传统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分散和教学过程不连续的问题。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用与学科特征相匹配的学习方式来理解、建构和运用学科知识。例如,用反映语文学科特性的口语表达来学习语文;通过符合科学特征的合作探究方式来学习科学;借助史料实证来学习历史等。此外,学生还可以及时借助作业或练习归纳总结学科思想方法,通过学后反思强化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认识,促进自身学科实践的经验转化,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超越学科课堂所限定的知识范围,激发具有创造性的实践。3 .教学全程贯穿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本质上是
9、一段完整的学习历程,这样的一段历程需要建立在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下,明确如何抵达目的地以及当前与目的地间的差距,对应到教学中分别是教学目标、承载目标实现的学习任务以及判断学到何种程度的学习评价三个要素。目标是单元教学起点和归宿,一切教与学的活动都旨在实现目标,因此,有效的单元教学需要以目标为出发点,遵循教学评一致性。所谓教-学评一致性,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评价三者之间相互统一,而实现统一的判断标准和依据是学习目标,所以教学评一致性实则蕴含着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评价任务都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落实教-学一评一致性,具体可以这样做:其一,实施与学习
10、目标一致的教学活动,即强调教师教的逻辑与学生学的逻辑相匹配。进一步讲,教师的教学内容、行为方式、活动过程等都能与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评价任务相互伴随发生,并统一指向和对应支持学习目标的实现。其二,学习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评价既回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又用于衡量学习与目标的差距、检测目标的实现情况,并通过反馈帮助改进学习、趋近目标。同时,评价任务嵌入学习的全过程,持续指向学习目标。其三,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与学习目标一致,各课时的学习活动在进阶的同时服务于本课时的目标要求。基于教学一评一致性统筹规划教学活动,能够促使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动态互动的机制,有利于破除基于知识点和课时的碎片化教学设计,在单元内部建立有意义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