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如何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真实目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讨论如何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真实目的.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堂讨论如何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真实目的课堂讨论是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新课标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课堂讨论如何才能收到效果,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我以为以下几点必须注意。第一,课堂讨论的有效组织。讨论的组织形式一般以分组来进行,可分小组研究一般四人为宜,可分大组交流一般8人为宜,大组和小组都要有组长,组长可以轮流,使其切实起到讨论组织人的作用。对小组的管理,老师要做的工作有两方面,一是对小组长的个别辅导,教给如何组织同学的方法;一是奖励机制,可以竞赛加分鼓励,也可以给展示机会激励。另外就是要定期总结,指出小组建设的新目标。第二,课堂讨论的内容布置。讨论的内容应该具有三性:重要性、困
2、难性、趣味性。重要性,就是教学重点难点部分,或者理解上容易出错出差的环节,这一类内容一般都是课前预设了的,要点是注意目标的达成;困难性,就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卡顿现象,怎么办?这时老师不要越俎代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开始小组讨论,说不定通过讨论就解决了,实在解决不了老师再上手帮助解决,这类内容一般都是课堂临时发生的,要点是注意抓住课堂生成;趣味性,就是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讨论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探险”意味,这类内容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是课上发现契机临时安排的,要点是对学生学习趣味点的及时发现。第三,课堂讨论的质量标准。课堂讨论大家都要发声,无声不叫讨论;光有发声还不够,还要热烈,热烈就是人人参与,你说我说大家都说,不怕七嘴八舌;光热闹也还不够,还要仅仅围绕讨论的问题核心,按讨论问题的逻辑关系去思考、去探究、去发言、去总结。只有这样,才算基本达到了课堂讨论的基本目标。坚持课堂讨论的质量标准,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并且参与的程度要坚持始终、思考问题的程度要达到自己思考的极限。要使课堂讨论有效开展起来,老师就必须高度专注于学生,观察每一个小组每一名同学,适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当然,课堂讨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好的,这是一个慢功夫,需要长期的培养,更需要老师的思想境界和适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理念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