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55757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管子日:“仓縻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木*雪田。古之人日:“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W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嫉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有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

2、击,罢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文本二: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慕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津。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日劝农功。神农之教日:“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

3、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涕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嫌(zh1):细致。滦(xi),流通。10 .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填写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欲A民B务C农D在E于F贵G粟H贵I粟J之K道1在M于N使。民P以Q粟R为S赏T罚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之尝闻

4、”“莫之或止”与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句式相同。B.亡,意为没有、无,与过秦论“追亡逐北”的“亡”含义不同。C.靡,即消费、耗费,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靡”含义不同。D.“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的“方”,与成语“方兴未艾”的“方”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引用管仲的话,指出粮仓充足,百姓才懂得礼节,论证了粮食充足对治国的重要性。B.贾谊指出如果国家存粮不足又遭遇天灾兵事,那么百姓将会聚集起来推翻官府以求生计。C.晁错引用“神农之教”的话,指出君王应当重视粮食,将粮食作为一切国家政务的根基。D.晁错认为如果郡县积攒的粮食足够使用一年以上,皇帝

5、就可以下诏书,不收农民的土地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译文:(2)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译文:14 .贾谊论积贮疏和晁错论贵粟疏都反映了西汉时期缺粮的社会状况,请结合两则材料,试分析当时粮食短缺的原因。【答案】10. DH111. A12. B13. (1)积贮(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2)即使遭遇洪水干旱,百姓生活也不会穷困匮乏,天下仍会平静安宁;年成丰熟,天下就会十分富庶安乐了。14. 文本一,弃农从商的人多,奢靡浪费的人众。文本二,谷贱

6、伤农,农民不能安心于农业。【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欲民务农”中“农”作“务”的宾语,意思完整,在其后D处停顿;“在于贵粟”中“粟”作“贵”的宾语,意思完整,在其后H处停顿;“贵栗之道”名词性偏正结构,作主语,较长,在其后1处停顿。故在DH1三处停顿。16.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句式不同。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未尝闻之”;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莫或止之”;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苟以大之天下”。句意:没有听说过这事。/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如果凭借偌

7、大的天下。B.正确。“亡”通“无“,没有、无/逃亡。句意: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追逐逃亡的人。C.正确。消费、耗费/没有、无。句意:而消费的人很多。/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D.正确。纵横/正在。句意: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故选A。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那么百姓将会聚集起来推翻官府”错误,由原文“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可知,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只是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抢劫,也不是推翻官府。故选B0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判断句,“

8、者,也”表判断;“苟”,如果;“何为而不成”,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为何而不成”,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2) “若”,即使;“困乏”,穷困匮乏;“岁”,年成;“孰”,通“熟”,丰熟;“富乐”,富庶安乐。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可知,当时粮食短缺的原因是弃农从商的人多,奢靡浪费的人众。由原文“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可知,当时粮食短缺原因是谷贱伤农,农民不能安心致力于农业。【参考译文】文本一: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

9、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

10、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积贮(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文本二: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现在应该号召天下百姓交粮给政府,纳粮的可以封爵,或赎

11、罪。这样,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不会囤积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纳粮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产业的人。依顺百姓心愿,有三个好处: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产。神农氏曾教导说:“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墙,有百步之宽贮满沸水的护城河,上百万全副武装的兵士,然而没有粮食,那是守不住的。”这样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财,是国家最根本的政务。封爵位,是皇上专有的权力,只要一开口,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封给别人;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生长在土地中而不会缺乏。能够封爵与赎罪,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假如叫天下百姓都献纳粮食,用于边塞,以此换取爵位或赎罪,那么不用三年,边地粮食必定会多起来。陛下降恩,让天下人输送粮食去边寒,以授给爵位,这是对百姓的很大恩德。我私下担忧边塞驻军的粮食不够吃,所以让天下的屯粮大批流入边塞。如果边塞积粮足够使用五年,就可以让百姓向内地各郡县输送粮食了;如果郡县积粮足够使用一年以上,可以随时下诏书,不收农民的土地税。这样,陛下的恩德雨露普降于天下万民,百姓就会更积极地投身农业生产。即使遭遇洪水干旱,百姓生活也不会穷困匮乏,天下仍会平静安宁;年成丰熟,天下就会十分富庶安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