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听《秋天的怀念》示范课感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听《秋天的怀念》示范课感想.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听秋天的怀念示范课感想这篇课文主要是写著名作家史铁生回忆他刚生病时,母亲强忍病痛去开导儿子鼓起生活的勇气,当儿子终于答应母亲想去看看花换换心情时,母亲却盍然离世。作者以此来赞颂伟大的母爱,感情细腻真挚,催人泪下。那么,老师又是怎样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之中,让孩子们有所悟,有所得的呢?听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感触:一、注重自读自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老师的这节课上,就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交流,品读重点词句的措施。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环节:在引导学生品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
2、儿活,好好儿活”一句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母亲想扑下什么?想抓住什么?想忍住什么?学生通过对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推敲品味,从情感上明白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也领悟了体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即是要从细节上去体会。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教师又及时的将这种方法迁移到下一段落的学习,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教师用这样的学习要求:“那么母亲是如何忍得,她对儿子的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之中?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在那些最能打动你心灵的细节之处做上记号,细细体会,写上批注。”与其说这是个要求,不如说这是给了学生一把钥匙,打开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之门。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便据要求圈、点、写、画,在字里行间
3、,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经过几分钟的自学,学生又迫不及待的向同桌及全班的小伙伴们谈自己的收获,读自己的感受。随着读书的不断深入,同学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从而达到相融相通,学生的、主体地位便得到了体现。二、注重知识迁移老师的这节课上,知识的迁移,既体现在学法上的迁移:运用抓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写我们心中的母爱。又体现在思想情感上的迁移:教师在结尾处说:母亲的好好活,史铁生和妹妹都懂了,那么你们懂了吗?于是出示了这样一个训练: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像菊花那样,不管,也要。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让学生思考,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不幸该如何去面对。这一
4、内容的迁移,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也是解决本文难点的途径,还使文章的中心得到了升华。三、注重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很重要的实践机会,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本。做到读书与理解相结合,读书与感悟相结合。朱老师的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读的重要性,不仅读有目的性,而且根据教学进程,教师安排了默读、指名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多种读书活动。学生在读书活动中不但锻炼了表达能力,丰富了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读书中不自觉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了文本所要表达的厚重的思想感情。四、注重挖掘教学资源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时时、处处、事事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教师只要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就会恰到好处。如:朱老师在课堂伊始对史铁生不幸遭遇的介绍,到结束课文时让学生阅读到的我与地坛,就让学生彻底明白了史铁生是在母亲的影响下才取得成功。这些与作者成长息息相关的资源,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作者情感的资源,是有利于开发的,也是散文作品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