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礼”与“仁”.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56617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礼”与“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礼”与“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礼”与“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礼”与“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礼”与“仁”.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礼”与仁”论语的核心思想是“礼”与“仁”礼”与“仁”这两个词并非孔子首创。因为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学说是在其身后发扬光大的,同时因为有不同的发挥,进而成为不同的学派。同为儒家,不同的时期对“礼”与“仁”的解释和理解也是不同的。比如,孟子讲“礼”与荀子讲的“礼”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从孔子开始,“礼”与“仁”开始具有了新的内涵。因为孔子结合前人对“礼”与“仁”这两个概念的规定和理解,同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使之成为儒家学派的道德行为准则。一、关于“礼”孔子讲“礼”,绝大多数情况都具体指的是周礼。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是我国古代一个最重要的,

2、也是最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礼”的起源和核心是尊敬和祭祀祖先。起先“礼”是一些祭祀的程序、仪式之类的东西,表示对于先祖和诸神的敬重。后来,礼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中,规范人的行为,包括各种吉、凶、军、宾、嘉各种仪制。“周礼”是什么?一般认为,它是周朝初期确定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和仪节。它规定的非常细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种生活上的细节,比如不同等级的人可以享受多少人舞乐等。孔子常说“不学礼,无以立”;“上好礼,则民易使”;“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二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都表明了孔子对“礼”的重视。孔子认为礼之根本就是“诚孔子坚持的是,心里做到真正的敬重,而且

3、外在还要表现出敬重的样子。心里不敬重,而装出敬重的样子,不合于“礼”;心里敬重,而外表是没有表现出敬重的样子,也不合于“礼合于“礼”就是要求表里如一,内容与形式并重。儒家认为,“诚”是修身之根本,亦是为人之根本,然后才能真正的遵守礼法。孔子在提出“复礼”的同时,还有一个配套的理论,这就是他的“正名”理论。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J为什么要把“正名”列为头等大事,因为事关“礼乐”能否兴起,而“礼乐”的能否兴起,最终关系到社会的能否安定。倘若老百姓“无所措手足”,社会势必要乱,讲的就是国家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

4、国家的日常行政秩序才不会混乱,社会才有秩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子孙繁衍。二、关于“仁”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提出了另外一个重要概念“仁认为孔子能否“复礼”亦即回归周礼的关键,是能否克服人的私欲。“克己”是“复礼”的必要条件,就是说要“复礼”必须先“克己孔子还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别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别人可能也不喜欢,就不能把自己的不喜欢的事情对别人做,否则就是“不仁二孔子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品质,具有这个道德品质的人称为“仁人二“仁”是基础,是“为仁”者所必须有的素质,“仁”的基础是人的真实性情和真情实感,不欺骗他人也不自欺其人。孔子谈“仁”,最多的是关于“为仁”的方

5、法。“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J“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J立,树立,指立业,所谓“三十而立”之“立”;达,达到,指某一目标的实现。意思是,自己想立的业,也帮助别人立;自己想达到的目标,也帮助别人达到。这种推己及人的胸怀,便是仁人的胸怀。按照这一胸怀去行事,就是“为仁帮助他人为仁,不强加人也是为仁。“无怨”,就是“为仁”的结果。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的?孔子便告诉他:“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这便是一种高尚的“仁”的境界。有了“为仁”的方法之后,便要去实践“为仁”的内容。孔子曾告诉学生子张,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即“恭、宽、信、敏、惠J恭敬,不会招致耻辱;宽厚,

6、便能获得众人拥护;诚实,便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敏捷,做事便能成功;慈惠,便能获得别人的鼎立相助。子张是一位勇武之人,孔子针对他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希望他从五个方面作“为仁”的实践。”能行五者于天下”,便能成为一个仁人。孔子强调“为仁”,自然要说明其实际作用。“为仁”的作用,首先是有益于社会的稳定。社会能否稳定,取决于能否“复礼“为仁”的第二作用是能够“爱人”。爱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表里一致的行为。仁者爱人,爱谁?孔子要求学生“泛爱众”,即广泛爱大众,而这“泛爱众”的仁心,首先要落实在自己的亲人和自己周围的人身上。“泛爱众”之说,但也不是无原则的爱人,更不是爱所有的人。所以,“为仁”的第三个作用,是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爱人和恨人。有原则的爱是“仁”,有原则的“恶”同样是“仁”,这一点实为孔子思想的精彩之处。“礼”和“仁”,是孔子穷其一生的主张;他认为,“礼”,是一种完美的政治秩序,而“仁”,则是最高的道德规范。但同时,孔子也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这在二千多年以前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