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6904.1—8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PH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6904.1—8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PH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pH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6904.186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water for boiler and for cool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pHThe glass electrode method 国家标准局1986-09-16发布 1987-09-01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水、锅炉炉水、冷却水和污水的pH测定。 本标准遵循GB 690386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通则有关规定。 1方法提要 本方法以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以pH4、7或9 标准缓冲液定位,测定
2、水样的pH值。 2仪器 2.1酸度计:测量范围014pH;读数精度0.02pH。 2.2pH玻璃电极,等电位点在pH7左右。 2.3饱和甘汞电极。 2.4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 2.5塑料杯:50mL。 2.6带线性回归方程的科学计算器。 3试剂 3.1pH4标准缓冲液 准确称取10.21g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2O4),溶于试剂水并定容至1L。由于 此溶液稀释效应小,称量前不必干燥。此溶液放置几周后会发霉,加入少许微溶性 酚或其化合物(如百里酚)作防霉剂即可防止此现象发生。 3.2pH7标准缓冲液 分别准确称取3.5g经12010干燥2h并冷却至室温的优级纯无水磷酸氢 二钠(Na2H
3、PO4),及3.40g优级纯磷酸二氢钾(KH2PO4),一起溶于试剂水并定容至 1L。配好的溶液应避免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沾污。6周后应重新制备。 3.3pH9标准缓冲液 准确称取3.81g优级纯硼砂(Na2B4O710H2O),溶于无二氧化碳的试剂水并定 容至1L。配好的溶液应尽可能避免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四周后应重新制备。 上述标准缓冲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pH值如表1所示。 表 1 标准缓冲液在不同温度下的pH值 4分析步骤 4.1电极的准备 4.1.1新玻璃电极或久置不用的玻璃电极,应预先置于pH4标准缓冲液中浸泡一昼 夜。使用完毕,亦应放在上述缓冲液中浸泡,不要放在试剂水中长期浸泡。
4、使用中 若发现有油渍污染,最好放在0.1mol/L盐酸,0.1mol/L氢氧化钠,0.1mol/L盐酸 中循环浸泡各5min。用试剂水洗净后,再在pH4缓冲液中浸泡。 4.1.2饱和氯化钾电极使用前最好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稀释10倍的稀溶液中。贮 存时把上端的注入口塞紧,使用时则启开。应经常注意从注入口注入氯化钾饱和溶 液至一定液位。 4.2仪器校正 仪器开启半小时后,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零、温度补偿和满刻度校正 等操作步骤。 4.3pH定位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列一种方法定位。 4.3.1单点定位 选用一种pH值与被测水样相接近的标准缓冲液。定位前先用试剂水冲洗电极 及塑料杯2次以上。
5、然后用干净滤纸将电极底部水滴轻轻地吸干(勿用滤纸去擦拭, 以免电极底部带静电导致读数不稳定)。将定位缓冲液倒入塑料杯内,浸入电极, 稍摇动塑料杯数秒钟。测量水样温度(要求与定位缓冲液温度一致),查出该 温度下定位缓冲液的pH值,将仪器定位至该pH值。重复调零、校正及定位12次, 直至稳定为止。 4.3.2两次定位 先取pH7标准缓冲液依上法定位。电极洗干净后,将另一定位标准缓冲液(若 被测水样为酸性,选pH4缓冲液;若为碱性,选pH9缓冲液)倒入塑料杯内,电极 底部水滴用滤纸轻轻吸干后,把电极浸入杯内,稍摇动数秒钟,按下读数开关。调 整斜率旋钮使读数指示或显示该测试温度下第二定位缓冲液的pH值
6、。重复12 次两点定位操作至稳定为止。 4.3.3三点回归定位 洗干净三个塑料杯,分别置入pH47、9标准缓冲液。取其中一个先按4.3.1 定位后,再测定另两个标准缓冲液的pH值。把三个标准缓冲液在测试温度下的标准 值与相应的pH值读数值在计算器上进行回归储存。若由三个读数值求出的回归值 与标准值相差都不大于0.02pH单位,可认为仪器及电极正常,可进行水样的pH测 定。 4.4水样的测定 将塑料杯及电极用试剂水洗净后,再用被测水样冲洗2次或以上。然后,浸入 电极并进行pH值测定。记下读数。 5计算 若为单点定位或两点定位,pH读数值就是测定值。 若为三点回归定位,则以4.3.3回归定位所得的回归方程求出水样pH读数值 的回归值作为测定值。可按计算器说明书进行运算求出。 6允许差 测定水样pH值的允许差见表2。 表 2 测定水样pH值的允许差pH 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提出,由水利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所归 口。 本标准由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金昌、刘秀云、李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