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红色文化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江红色文化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龙江红色文化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不可避免地交融,文化的二重性决定了地方红色文化要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超越自身.发展创新。黑龙江是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以龙江红色文化为例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角度重新审视红色文化,闲明其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实践过程中把握时代精神,合理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文化,建构主体性文化精神回归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对多层次、通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借签意义。1红色文化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逻辑1.1 历史逻辑从历史逻辑看,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见证。关于
2、红色文化概念和历史起点问题,学界尚处于争鸣阶段,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两点是“红色”文化符号的基本特征已形成共识。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历史起点上限应追溯至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早传入中国的时刻。红色文化是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指导和发展旗帜,以党领导的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见证和具体生动写照。1.2 实践逻辑从实践逻辑看,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本身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3、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石,只有永无之境地改造世界,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1伟大征程要求马克思主义从书本走向现实、走向大众,使人民群众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在这一伟大征程的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特殊文化形态就是红色文化。可以说,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本真遵循
4、。地方红色文化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指导,同时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地域文化,始终是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为解决改革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供精神指引,实践基础与引领实践构筑了红色文化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底层逻辑。1. 3理论逻辑从理论逻辑看,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共同的理论根基,两者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红色文化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吸收融合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革命精神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的根本属性是红色红色意味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旗帜,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相同
5、的理论根基、理论品质决定了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内在一致性。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妓新理诒成果能够为红色文化发展指明方向,使新时期红色文化建设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与时俱进。同时,因其内含的马克思主义理念、价值、思维方式等,决定了红色文化赛设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地方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既在核心思想、价值取向等方面保持一致,又在文化精神内涵和红色历史遗存等方面具有地域的特殊属性,是马克思主义被大众认知和传播的重要栽体。1.4价值逻辑从价值逻辑看,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决定了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指向鲜明的人民立场2。红色文化之所
6、以有着鲜活的时代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吸收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革命精神精谯,它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一路走来,并在新时代深入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为时代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红色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先进红色政治立场,归根结底指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民立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地方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从根本价值导向而言,地方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决定了其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能,大力弘扬具有在地性意义的红色文化,实现其内蕴的文明传承价值和精神教育价值
7、等,有助千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社会生产和精神生活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三化”。2龙江红色文化概况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3黑龙江地处祖国或北方,是马克思主义敷阜传入中国的地方,也是见证14年抗日战争历史的地方,在这里,党中央带领龙江人民在革命和改革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以龙江红色精神为内核的红色精神文化和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遗产。从精神文化层面看,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
8、神、铁人精神等黑龙江优秀红色精神,展现了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发展要设中的忠贞报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开拓进取、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导向,一代代龙江人秉承爱国、奋斗、创业、实干精神在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农场群、商品粮基地和石油生产基地,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了深刻印记。龙江红色精神在指导黑龙江建设发展实践中起到凝聚、指引、教育、激励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产物,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从物质文化层面看,黑龙江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众多革命历史遗存,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东北抗日联军以简单朴素的爱国情怀奋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14年,保留东北抗联遗
9、址遗迹352处。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年公布的全省革命文物名录显示,黑龙江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8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处,1般文物保护单位221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4620件(套)。黑龙江现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知名度高,吸引力大,为大众化宣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龙江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3.1 具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良好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交通条件,黑龙江最早受到俄国布尔什维克影响,成为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之一。中东铁路修建以后成为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思想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黑
10、龙江工人队伍成为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批受众,作为交遹枢纽及中东铁路工人聚集地的哈尔滨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涌现出一大批接受、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革命骨干,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发展进程51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建立健全了宣传机构和宣传网络,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影、学校及其他文化教育途径向干部群众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懑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理论教育,并不断完善宣传网、宣传员、报告员制度,针对不同对象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被群众亲切称为百事通”问事处可心人,极大地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收到较好效果6。由此可见,黑龙江省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1、最早的前沿阵地之一,具有传播时间早、传播媒介多样、受众工人居多、贯彻群众路线效果好等特点。3.2 形成以“四大精神”为典型代表的龙江红色精神龙江四大精神”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包括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广大官兵在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新中国诞生前开发北大荒过程中形成的北大荒精神、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中唳结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除此之外,还有解放战争时期展现革命大后方佳木斯人民爱国情操和崇高风范的东北小延安精神、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宝岛精神、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中形成的大兴安岭精神、展现新中国成立后第1代伐木工人
12、祖国至上的马永顺精神等其他红色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了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黑龙江优秀红色精神整体,展现了黑龙江人民特有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代龙江人不断夺取胜利的精神法宝,是新时期黑龙江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学界对龙江四大精神”的生成过程、精神内涵、基本特征、时代价值等一些基本问题已取得共识,为龙江红色文化宣传普及和转化应用夯实了基砒。3.3 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黑龙江作为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不仅孕育了众多革命英雄人物和感人英雄事迹,同时拥有丰富宝贵的红色遗址遗迹资源,这些有形的物质载体巳被打造成1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5
13、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众多红色教育基地向群众开放免费参观,知名度高、P碑好,使广大群众可以近距离接触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深刻感受黑龙江历史上攻坚克难、前仆后继的奋斗故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和鉴古知今、资政有人的功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红色文化遗迹和纪念场所设施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有利条件。3.4 红色旅游资源独特性强,发展潜力巨大黑龙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也是全国较早认识和开发红色旅游的省份,现巳拥有红色旅游景区(点)200个,其中23个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较为成熟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条,其中4
14、条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线路”,1条线路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战路”。有着“东方小巴黎美誉的省会城市哈尔滨,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红色遗址176处,其中,保存较好对外接待游客的遗址有46处,结合冰城独特的冰雪旅游和建筑文化,红色旅游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如,在全国最早见到太阳的虎林市,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有着“诗话乌苏里、秘境珍宝岛”的美誉,生态环境极佳,有“棒打狗子疑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谚语。虎林市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要设示范市,拥有规模庞大、结构里杂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战地虎头地下要塞”,更是东北抗联主根据地、北大荒垦荒主战场、珍宝岛精神等龙江红色精神发源地,叫晌了红绿银边特
15、色旅游品牌。总的耒说,黑龙江红色旅游呈现地域特色鲜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独特性强的将点,潜力巨大。4龙江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1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缺乏深度发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未完全呈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要素,内涵挖掘不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就不能完全呈现。龙江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围绕龙江“四大精神”进行系列理论研究较多,关于龙江四大精神也形成了统一、科学的文本表述,但还需要深入挖掘的领域为:一是新时代新实践下龙江红色精神的新内涵挖掘不够,研究注重历史价值、注重主流主干,但在顺应时代背景,融入时代的现实价值方面的研究不够:二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16、视域下龙江红色精神内涵研究较为薄弱,成果相对较少,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显现。4. 2对不同层次群体的影响差异较大,各层次大众化契合程度有待加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对思想特征、个性观念不同的群体影响差异较大,如,大众化契合高层领导精英、中层党政干部、基层人民群众等不同层次人群的马克思主义素养程度差异较大,契合基层人民群众的娱乐性、生活性的大众化传播及参与形式较为匮乏。如,红色文化通俗读物数量较少,通俗化程度不高;红色教育基地,多为大中小学校、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体组织参观学习,居民自行前往很少,基层群众利用效度不高等。4.3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不够,存在简单、粗糙等问题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方面,纪念馆、烈士陵园、遗址等物质载体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明显,开发较为初级,还停留在站1站、看一看的阶段,红色旅游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市场运作模式不够成熟,体验感一般,未能以多样化形式展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