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摆脱“纸上谈BIM”.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如何摆脱“纸上谈BIM”.doc(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如何摆脱“纸上谈BIM”摘要:根据BIM的现状,明确BIM在整个建筑产业链中的优势。施工企业作为建造的核心,只有它真正用好了BIM,其他环节才能推进相应的BIM应用,否则BIM技术推广只能成为空谈。企业何时才能摆脱“纸上谈BIM”BIM作为国家重点推广的技术,其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而BIM现状又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快速改变、不会轻易改变、也不会自动改变,而只能通过从业人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去逐渐改变。因此有专家提出的策略普遍适合现阶段绝大多数国内企业,那就是“不能等,不能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BIM的应用与发展。BIM推广应用的优势在整个建筑产业链中,施工企业是践行者,只有施工企业真
2、正用好了BIM,其他环节才能推进相应的BIM应用,否则BIM技术推广只能成为空谈。作为建造的核心,施工企业的BIM推广应用具有以下优势。相对设计院,施工企业的现场经验丰富,对现场各类情况把握精准。BIM技术前期的使用和后期的推广,都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资料做支撑,而设计院只能确定设计的原理和规则,在施工过程中,各类设备材料的参数优化及运行信息收集,管线的空间调整等,都会对BIM的应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些信息的第一手资料都掌握在施工企业手中。相对各类BIM顾问和软件商,施工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现在很多BIM顾问都是设计出身或者软件培训机构出身,他们要么单纯解决设计的碰撞问题,要么就是提出一大堆
3、根本无法落地的花哨应用,哄骗业主的money,与施工管理毫无帮助;软件商具备开发能力,但不具备专业能力,需要使用方提需求他们来解决。而施工企业必然了解施工环节的关键点,知道从哪些地方入手才能让BIM技术真正发挥作用,为业主省钱。因此,最好的BIM应用模式应该是施工企业主导,软件商提供研发力量支持,只有如此才能开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BIM之路。相对建设方,施工企业拥有专业的BIM团队和实施人员。建设方做为投资者,只需要提需求,由施工企业做主导才是业主践行BIM的上佳之选。行业BIM应用大有可为现就BIM应用实况,对施工企业的BIM应用略作探讨,权作抛砖引玉,企盼业界专家斧正。碰撞检查,模型出图。这
4、是BIM或者直接说三维设计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最成熟的一个方向。它能够直观形象地解决空间和检修问题,随着软件技术和三维设计规范的完善,这部分工作将会在设计阶段执行,也就是由设计院来完成。施工企业扮演的是核查的角色,依据现场情况对模型进行核查,并提出变更意见。目前这块内容只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提高建模的效率。三维设计的发展必将和CAD设计的模式相同,这是毋庸置疑的。虚拟建造,动画模拟。形象展示进度情况和方案重难点,类同于“三维报表”。实施容易,用来解决“点”的问题。在建筑结构施工时能够很好地展示进度,仅仅是展示,且针对机电工作面散、交叉作业复杂的情况,这种虚拟建造的4D展现模式就不好用了。
5、以后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也许会有更好的指导施工的应用,但就目前来讲,4D模拟的功能仅限于对进度的预排布和过程中的记录,所以称之为“三维报表”。毕竟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不是成为累赘。至于动画模拟,一般用于方案的论证与展示,可作为BIM应用的一个亮点。流程管理,OA办公。平台的搭建一直是BIM炒作的重点。信息化时代,无纸化办公,通过平台整合建筑施工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提高工作的效率。出发点很好,但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建筑施工特殊性强,缺乏成熟统一的管理平台,需要定制,目前一些研发的平台要么针对性不强、要么流程繁琐,在项目推行阻力重重;二是项目OA与企业OA系统的对接问题,项目OA要做成功
6、必须由业主来主导完成,建立一整套的流程体系,而每个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平台,由于市面上平台很多,所以相关兼容性需要突破。施工企业需要做的是两件事情:一是选择一套完善的满足企业对项目的管理需求的OA平台,二是严格的要求项目层级去实施。预制加工,降本增效。“农业模式”向“工业模式”的转变,粗放式的管理必将被集约精细高效的生产模式所替代。作为施工企业,走预制加工道路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同类产品标准构件的集中生产和调配。例如风管安装施工,传统模式是现场加工,机动灵活。但每个项目都设置加工场地,势必造成设备成本投入高,且占场地多,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工厂区域化,将片区内的几十个项目的
7、风管生产全部集中到一起,组织加工与生产,就会大大提高风管制作效率。针对此方向有两件事情需要落实:一是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只有标准件,才能进行高效的机械加工;二是片区的划分和加工厂的运作模式。片区划分可依据项目分布情况酌情选择,工厂的运作模式;三:企业自建,施工作业队筹建,寻求外部材料供应单位合作。三者各有利弊,需企业依据情况谨慎定位。狭小区域的定制化加工,组合安装。狭小区域如机房、管廊等位置,受构件复杂、操作空间小等因素影响,一直是机电施工最耗费人力财力且容易出问题的部位。若能通过预制加工现场组装的方式提高这些部位的施工质量和效率,一定能给项目带来可观的效益。狭小区域施工对尺寸精度要求高,所以B
8、IM技术的三维设计和精准建模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场施工环境尺寸的把控更是重中之重。精准测量,高效拼装。预制加工的目的就是为了高效地完成安装作业,降本增效。精准测量是保障,高效拼装为目标。BIM技术若不与测量技术相结合,根本就实现不了真正的落地。建筑结构的误差23cm是正常的事情,而这几公分的误差往往给机电管线的施工造成很大影响。如何消除这个误差?模型指导施工,如何指导?首先,建立必要的测量数据反馈机制,通过测量及时发现对机电有影响的结构误差,将误差反馈到模型进行修正,保证与现场的环境一致。其次,将模型放样到现场,对支架/构建尺寸进行定位。测量放样工作到位了,管线安装就变成了轻松加愉快的事情,大大
9、减少了对技术工种的依赖。传统的安装作业也会对现场尺寸进行校核,对零星构件进行场外预制,BIM技术只是优化了测量手段,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从而扩大了预制件的范围。所以说BIM技术不是无中生有的创新,而是对传统的作业模式进行改进,在这我们可以将BIM技术理解为一种改进的工具。数据集成,统筹管理。BIM的全拼就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从字面理解就是建筑信息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所以BIM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目的就是消除信息孤岛,打造项目建造的大数据库。二维码的应用,各类集成平台的研发,设备材料信息的收录,运维管理的对接,就是为了将所有的建筑相关信息融为一体。在施工阶段,
10、无疑应该是施工企业为主导,将施工过程的各类信息分门别类的整理录入,从专业的角度建立各项数据的树状逻辑关系,为后期的运维做好铺垫。施工企业做好了施工阶段的BIM大数据库,将会为物业运维和节能降耗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不同项目的数据库对比与总结,也会给施工企业自身带来管理上的优化和进步。所以说BIM大数据库的集成与管理,将会累积成企业的资源,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施工企业BIM发展的重点所在。施工企业的BIM发展着眼于两个方向:一是扎根现在,通过先进的手段提高施工质量和工效,在施工过程中一点点做出探索与突破,除上面几点外还有BIM优化设计/辅助算量等应用,在目前BIM各项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寻找能够带来效益的应用点,以点带面,推动BIM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二是放眼未来,建筑的生命周期中,施工成本只占1520%,而运维成本则占了70%以上,如何借助BIM大数据库进军运维板块,是施工企业需重点考虑的方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