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篇)枫桥经验60年纪念活动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篇)枫桥经验60年纪念活动心得体会.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发言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3-2025年)中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着力实现人民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尊严获得应有尊重,推动完善信访、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枫桥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领导下由基层创造的社会矛盾化解经验,半个多世纪以来成为中国社会治理故事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之中。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法
2、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题中之义。将“枫桥经验”融入法治政府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政治与法治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最大区别。“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典范,强调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统一领导作用,强调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法治政府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领作用,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对法治的领导,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法治、保障基层法治、统领基层法治,有效整合基层力量资源调处矛盾、化解纠纷,真正把党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和法治政府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基层群众用得上、离不开的法治
3、。法治与情治的关系。与西方国家依托以理性逻辑为基础的制度规范相比,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则是注重以权威、道德和人情等基本元素的情感治理模式。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动情入心教育改造、真情实意“送温暖”等为代表的情感工作方式,也为枫桥情感治理经验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法治政府建设同样应重视情治,在政府和社会个体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用情感治理弥合法网间隙。不能只是完成法律规范、制度或章程上规定的动作,而是动情入心地走进老百姓,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方式真切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情感为纽带,柔化“国家-公民”刚性的权力结构,重构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增进法治文化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诉讼
4、与息讼的关系。通过法院诉讼解决矛盾纠纷是典型法律治理方式,而“枫桥经验”更强调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从源头化解,旨在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及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正确把握诉讼与息讼的关系。基层社会中矛盾纠纷、冲突无处不在,社会治理过程本质上并非要杜绝矛盾纠纷的发生和存在,而是要预防矛盾纠纷或冲突对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危害风险。“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化解矛盾所带来的风险而不是压制矛盾本身,该调则调,应诉则诉,“案结”还得“事了“。诉讼多少不能直接表明法治效果好坏,不能简单机械地将法治政府的建设成效与诉讼量、调解率或者信访量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应当从“增进人民福祉“根本目标出发,对风险
5、防控成效、纠纷化解效果等方面进行实质性考核,真正实现良法善治。个别经验与普遍规则的关系。“枫桥经验”产生于“枫桥”,属于个别地方的特定治理经验,但是也应看到“枫桥经验”的诸多治理经验和元素,蕴含着普遍性意义。“枫桥经验”融入法治政府建设,就是要把“枫桥经验”法治化,将这一基层治理经验上升为普遍的法治规则,总结转化为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法治模式,促进这一经验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基层治理中推广和应用。而在各地的具体应用中,又要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形成新的个别经验。因此,“枫桥经验”法治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即不断对个别经验进行普遍总结再对普遍规则进行具体适用的过程。这样才能
6、始终实现法律制度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生机活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机制创新。中国法治道路与西方法治经验的关系。不可否认,西方法治化进程具有先发性,我们可以分析西方的法治经验,探索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规律。但是,西方国家的法治政府模式是从他们的经济社会条件、客观国情中历史地生长起来的,并不适合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道路,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现代基层治理的中国故事。以往的西方法治理论框架既无法对中国治理实践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更无法为“枫桥经验”融入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直接行动指引。在坚持“国外
7、法治有益经验”为我所用的基础上,必须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用中国理论阐释枫桥实践,用枫桥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枫桥法治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枫桥法治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和制度力量。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发言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60年来,“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
8、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从化解矛盾纠纷发展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从乡村扩展到城市、海上、网上,从社会治安领域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愈发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社会矛盾纠纷呈现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等新特征。与此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大
9、力提高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置的社会治理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在于始终依靠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
10、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依靠群众。要坚定不移地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好,切实有效地把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要调动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运用法治方式。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社会治理工作,发挥好多元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运用法律和道德的力量,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
11、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枫桥经验”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新征程上,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发言材料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党的群众路线是因与果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关系,是相互促进、
12、相互作用之关系。厘清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党的群众路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地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枫桥经验”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枫桥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阶段的创新发展。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强调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同时,更侧重和突出服务群众,政府职能更强调从管理转向服务,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开展服务群众的改革创新实践,强
13、调服务是实现社会平安和谐稳定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将“枫桥经验”与党的群众路线放在一起加以论述,可见二者关系之密切。这个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因与果的关系。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结出的硕果。从因果链条看,党的群众路线是因,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果。党的群众路线就像种子,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像种子发芽成长后结出的果实。因果链条中,“因”正,“果”才正。与此相应,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坚持和发展,在“因”上要重视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因果相续,“因”中潜藏着未来的“果”,“果”也必定延续了“因”。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个“果”中必定延续
14、了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因”。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涵是“人民至上”。心怀“人民至上”理念,就能心如磐石、意志坚定;就能如金刚利剑能断一切困难障碍;就能心生智慧,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就能如阳光普照能使广大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恩情。以“人民至上”为核心内涵的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力量源泉。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党的群众路线二者互相依赖而有,互相离不开对方。新时代“枫桥经验”依赖于群众路线,从群众路线而来,而产生;同时,新时代“枫桥经验”也体现了群众路线。新时代“枫桥经验”无论如何发展,也是为了群众。如果说群众路线是领导方法、决策模式,那么,新时代“枫桥经验”便是一种
15、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是群众路线最接地气、最具成效的落实方式;如果说群众路线是一种群众利益表达机制,那么,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一种群众利益实现机制。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人民群众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有机会参加交流和对话,有机会与党员干部面对面,通过直接沟通,表达群众的意愿。新时代“枫桥经验”则在具体实施当中根据群众意愿为了群众利益而做。三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成果体现,其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是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外化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两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新时代“枫桥经验”是落实党的群
16、众路线的经验,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典范,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践模式和表达模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表达的本质依然是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的“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等核心要义是贯彻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最佳体现。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环境变化、新思想冲击、新现象、新问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新时代“枫桥经验”这种体现真正关爱群众的实践群众路线的表达模式。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落实群众路线提供了一个模式。这一模式让干部心中装着群众,让干部说话为了群众,让干部工作为了群众。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群众监督提供有效机制和路径,群众的监督是走好群众路线的保证。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了群众工作方法,但贯彻群众路线的本质没有变化。四是形式和内容之关系。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内容,新时代“枫桥经验”是群众路线的载体和表达形式。所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可以做到不断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也正因为二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所以新时代“枫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