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地震灾害的医院后勤应急物资保障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地震灾害的医院后勤应急物资保障清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应对地震灾害的医院后勤应急物资保障清单建筑规划与能源支持保障医院在地震应急阶段需要的后勤保障中,许多是需要通过日常建设和准备来完成的,如医疗建筑的规划以及医院的能源支持保障。(一)医院建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应急工作在各种灾害性事件发生后,医院是医疗救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医院应急管理中,合理进行医院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将有效提高医院的应急能力,减少医院自身损坏,提高医疗救治能力。(1)医疗建筑应该预留充足的疏散空间。地震等大型灾难发生时第一反应就是人员的顺利疏散,也是医院应急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医疗建筑设计中,应该留存有足够的人员疏散空间,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2)在建筑设计
2、时,急诊科应该预留足够的应急储备空间。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援的第一战场都是急诊科。所有人员也将第一时间涌入急诊科,所以急诊科规划足够的治疗与接待人员预留空间是非常必要的。(3)建筑规划时应注意应急交通顺畅。在大型医疗救援工作时,急诊往往是人员聚集的场所;同时应考虑车道的通畅,考虑足够的、安全的急诊通道,急诊通道的设计避免与医院的主要通道重合,造成应急时交通不畅。(4)医院等公共建筑还应注意非结构部件的妥善处理。地震对建筑的非结构部件的摧毁程度往往比结构部件严重得多,特别是在病人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非结构部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医院建筑设计中,为保障应急医疗救援的需要,应该注
3、意保留足够的应急疏散空间,医院主入口与急诊入口分离,并在急诊入口处设计足够的空间用于应急救援的医疗活动;同时注意建筑装饰中减少非结构性的悬挂物及附属设施。(二)医院的应急能源保障医院能源供应包括水、电、气/汽等,涉及面广、影响大,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对于前方医院来说,因为医疗建筑损害,必须设立临时医疗点,临时医疗点的能源保障更是工作的必须。但是,对于地方医院来说,野外应急医疗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设立大规模移动式的医疗站,导致其医疗救援能力有限。所以前方医院更多的还是应该依靠外界帮助,或由军队提供强大的野外支持保障装备。对于后方医院来说,做好医院日常的备用能源保障是非常必需的。面对地震灾难
4、,迅速恢复能源供应是医院临床治疗的客观要求,备用能源的关键不在于排除故障(有时故障也难以排除),而在于提供第二能源供应。另外,在地震灾害应急时能源系统应对策略还包括:发生灾难时,医院应首先进行设备安全排查,排除能源系统安全隐患;协调有关部门对水质进行化验,以确保水质安全;会同环保局检查医院放射源震后安全情况等。备用燃料虽然在应急过程中非常重要,是外部电力中断时医院连续工作的必要保障。但是对于医院来说,大量储存备用燃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也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相关管理规定。所以,医院与能源供应部门提前签订应急供应合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应急物资准备(一)医院应急通信策略突发事件发生后,最重要的是
5、要保持信息的通畅,医院才能够保持可靠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发现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召集应急反应人员,指挥医院的整体应急行动。1.医院利用对讲机系统命令全体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坚守全院各片区工作岗位,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维护正常秩序,保障人员以及各片区重点部位安全,同时安排各片区安全保卫人员向各科室传达院领导指示,这成为医院地震后的第一条指令。同时,医院还通过消防广播通信系统,对住院部各大楼人员通报地震信息,传达院领导对抗震救灾工作的安排,要求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安抚职工和病人及家属不要惊慌。各科室负责人迅速组织医务人员将危重病人分区域进行集中并作好治疗工作。消防广播确保了临床科室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情
6、况,明晰工作重点,使院领导的决策和措施迅速落实。2,与外界建立有效通信渠道通信策略不单是指院内对应急指挥的通信,还包括医院向外部权威机构通报应急反应启动的通信;应急反应启动后与外部权威机构沟通的通信等。前期最重要的通信是与地震局取得联系,了解此次地震的确切消息,明确后期的工作方向。3.通过不断巡回宣传,稳定院区内病人、职工和群众的情绪。(二)应急时医院秩序管理包括:本院工作人员、外院参与救援人员、病人、家属、志愿者、维护和维修人员、供应商、政府、媒体及其他人员等,人员数量数倍于日常工作时。在应急期间,一方面要有效控制人员进入,以确保病人、工作人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必须调整院内交通秩
7、序,保证这些人员的必要流动,有效保障医疗救援的完成。(1)封闭重要场所。地震发生后,从伤病员到工作人员都处于惊恐状态。应该建立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灾难发生后迅速进入,守护贵重设备、资金、毒麻药品等,并对有毒物质、放射源物质场所进行封锁管制。(2)二线、三线的救援医院应该对普通病人和地震伤员进行区分。普通病人集中管理,择期手术病人安排出院;应急医生、护士、检验人员、运输人员、志愿者等通过标识进行区分;还应该建立识别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身份的流程(如身份识别卡、腕带、衣服、帽子、徽章、电脑打印单等),以方便人员身份的识别管理。(3)对于大型灾难,如地震等,记录、追踪、统计、分析病人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8、。提出建立有针对性、规范化、人性化的受伤病员信息数据库,可以为病员管理、应急准备等提供管理依据,并为后续应急管理研究留下重要证据,这应该成为医院科学救援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同时病员数据库还可以为伤病员提供寻亲信息,显示出鲜明的人文关怀特点。(4)为抢救地震伤员开辟专用区域和通道,确保抢救通道畅通和医院秩序良好。急诊科的交通秩序是抢救伤员的重要保障,震后必须立即对急诊科区域实行交通管制。(5)寻求交通警察的大力支持,对急诊入口的街面实行交通管控。设置交警专门指挥引导救护车,在急诊入口沿线设立禁止停车的锥形筒,安排清障车专门清理乱停放车辆,为各类救护车辆提供顺畅的抢救运送通道。(三)派出医疗队生活保
9、障:我国目前灾难应急医疗救援的任务主要执行者仍然是医院,医院需要承担深入灾区的救援任务。通常对于地震灾害的现场医疗救援物资准备,多会侧重于医疗物资的准备,然而,在地震灾区,初期生活物资无法得到保障。但要保障医疗队的战斗力,必须做好生活物资的后勤保障工作。后勤准备主要是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准备,包括加工方便的半成品食物、帐篷、手电筒、炊具、折叠床等。其他后勤准备还包括应急通讯设施,如步话机、海事卫星电话等。部队医疗队由于本身具有较好的自身保障能力,其医疗队物资准备相对较充分。对于深入重灾区的医疗队,必须配备水、干粮(采用体积小热量高的食物,最好不用方便面)、足够的急救物品(千斤顶、十字镐、绷带、火板、液体等)、联络设备(无线电、卫星电话、对讲机等)、个人特殊装束和生活物品(冲锋衣裤、徒步防水靴、帐篷、睡垫、睡袋、头灯、炉头、气罐等)。综上所述,派出医疗队在考虑医疗救援物资准备的同时,还应该配备充足的生活物资,同时应根据救援地区的地形、气候等特点准备特殊的配备物资,从而实现自我保障,有效发挥救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