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文广旅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文广旅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苏州市文广旅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2023年,市文广旅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切实担起“勇挑大梁”重大政治责任,锚定目标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文化产业发展获得全省督查激励,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一批舞台艺术作品获得重大奖项。中篇弹词红色摇篮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大型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获文旅部2023
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舞剧运河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滑稽戏又见炊烟、苏剧绣娘入选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中篇弹词军嫂、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获省优秀文艺成果奖励。4部作品入选江苏省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巡演和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部作品获2023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扶持剧目。一批优秀剧本脱颖而出。联合中国戏曲苏州创作基地共同主办首届“梁辰鱼杯”剧本征集活动,以现实题材、江南文化题材为重点,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剧本,收到投稿剧本258部,林屋洞等7部剧本被相关院团选中创排。全系统累计登记、储备剧本228部,视频92个。一批美术作品亮相重大展览。近20位画家作品在“
3、陆俨少奖”、春之花等国家级重大展览中获奖。新创美术精品IoOO余件,成功举办新吴门画派、长三角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等大型展览,苏州美术馆馆藏“苏美宝笈”系列展入选文旅部年度馆藏精品展出季。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群众文艺创作再创佳绩。戏剧类作品打折获第十九届群星奖,为江苏省唯一获奖作品,连续三届问鼎群星奖。音乐类作品沙海遗珠、舞蹈类作品那年你们也十八岁、戏剧类作品村口有一尊雕像、曲艺类作品张桂梅看病、美术类作品国画声声悦耳、行书庚子销夏记四则等16个作品获评第十五届省“五星工程奖”,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届位列全省第一。18个团队入选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第二批培育对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公
4、共文化发展机制持续创新。起草苏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打造标准领先、供给丰富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开展公共文化配送,设置“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等专题,组织文化惠青、惠医、惠她、惠企、惠残、惠学等专项配送,全年配送场次超1200场。开展2023苏州全民艺术提升季活动,全市推出23项文艺赛事、40项艺术欣赏活动、20项展览展示活动、37项综合实践活动。精心策划苏州美专建校百年纪念活动,组织系列展演展示活动,回溯
5、美专百年历程。苏州美术馆阳光美育计划获文旅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17个项目入选江苏省第二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当主角、唱大戏。三是文化遗产保护稳步推进。深化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修订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制定苏州市传统建筑和古建筑保护更新与修缮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研究苏州市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导则等课题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顶层设计,探索新模式、新办法。推动畅园有熊精品酒店、大石头巷秦宅百易晟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盘活存量发展空间,为文物建筑开发利用注入社会能量。创新开展地下文物考古与研究。启动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围绕重点项
6、目开展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揭示苏州作为吴文化发源地和江南文化核心城市的文化内涵揭示苏州作为吴文化发源地和江南文化核心城市的文化内涵。推动草鞋山遗址、塘北遗址、御窑遗址等一批重要的考古主动性发掘项目和虎丘综改地块等重点基建考古工作。修订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率先将“先考古、后出让”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列入政府规章。挖掘保护红色革命遗产。召开全市革命文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制定苏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办法,完成苏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压实责任、全面提升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质量和水平。组织申报全省革命文物(第二批)名单,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拍摄革命文物宣传推介短视频,利用新媒体平台扩
7、大革命文物影响力。深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碧螺春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7个海外城市成功上映。拙政园古典园林空间的跨媒体展示、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展示2个项目入选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项目。起草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进一步擦亮“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金字招牌。打造“非一般”活动品牌,举办“非一般的节日”系列活动,全年累计举办活动逾百场,参与人次近万人次,惠及人数逾百万人次。顶层设计“博物馆之城”建设。制定关于推动苏州“博物馆之城”建设意见,科学规划博物馆建设体系,制
8、定关于鼓励和促进苏州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将全市非国有博物馆、类博物馆纳入“一城百馆”名录,统一落实政府扶持政策。推进考古博物馆、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建设,全年新增8家博物馆,城建博物馆、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具有本土鲜明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相继开放。四是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集群。定期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工作调度会,统筹协调全市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企业服务、行业统计监测等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数字文化头部企业、产业链重点项目和创新链重点人才。全市各板块前瞻性布局以动漫游戏、电竞、文化信息等细分领域为重点的数字文化产业。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协调各类资源,协助企业解
9、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组织申报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激励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依托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出“文易贷”文化金融贴息服务,举办文旅企业金融对接会,累计支持65个项目获得融资金额16630万元,并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予以贴息支持。全市33个项目入选省“十四五”时期文化及相关产业重点项目,全年计划投资88亿元。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周庄数字梦工厂等10个项目入选2023年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全年计划投资36.2亿元。加快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开展重点文化企业调研走访活动,跟踪监测重点企业发展指标,主动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大禹网络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为苏州首家入选的文化企
10、业,10家企业入选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10家企业入选2023-2023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提档升级文化产业园区载体。制定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办法,优化提升全市文化产业园区的战略布局,积极组织认定和管理评价,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在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全市以产业园、街区、基地等命名的文化产业载体63家,其中有10个国家级、25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产业园区载体功能日趋完备。有效激活文旅消费。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举办2023年度苏州文旅消费季,发布主题旅游线路,打造新兴业态,推广数字人民币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姑苏区观前街区
11、、吴江区同里古镇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昆山市、姑苏区、工业园区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规上文化企业1268家,较去年底增加10%,已连续10个季度保持增长,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1504.5亿元,同比增长10.2%。五是旅游行业积极应对疫情。内强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新增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州北太湖旅游度假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相城区吴门望亭运河公园景区等5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增同里古镇中川路街区和省直西汇街东市街街区2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金鸡湖景区和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成功入选省智慧旅游景区名单。张家港市凤凰镇双塘村、吴江区
12、七都镇开弦弓村和常熟市海虞镇七峰村等3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10大精品民宿,评选10个年度旅游创新产品。“芦荡星火富民燎原”线路入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单,“芦荡火种”项目入选第一批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外抓形象提升城市旅游品牌。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横轴,苏州十大板块为纵轴,在全国打造“四季苏州最是江南”文旅品牌形象,常态化发布当季旅游产品、主题线路、必选榜单、特色活动等,全方位、立体式展现苏州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组织开展“苏州人游苏州”体验活动、“来苏州旅游都挺好”系列直播活动,参与人次突破203.9万,近200余款文旅产品在直播期间全部售罄,总
13、销售近360万元。打造内容生产“中央厨房”,在抖音、B站、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展现苏州四时之美。开设“客源地市场线上推介会”,为疫情形势下旅游市场开拓注入新手段。旅游业逐步回暖复苏。全市累计接待游客数量63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103.1亿元,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4%和68.5%o预计全年旅游接待人次约8450万人次,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5%,全年旅游收入1600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0%。预计实现旅游业增加值745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0%,全年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六是文旅数字化取得成效。谋划文旅“137”数字建设体系。明确“一个总平台、三大着力点、七个数据库”
14、架构,以“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平台为载体,推动文旅服务数字化发展、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文旅治理数字化改革三大着力点,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文物资源、文化遗产、戏曲艺术、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娱乐场所七个数据库,建成苏州文旅指挥中心。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全市45家备案博物馆藏品实现藏品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采集完成率基本达到100虬在“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上呈现短视频、VR视频、李生场景,真正让观众足不出户参观博物馆、欣赏文物。推进戏曲资源数字化。将名家经典音视频转换为数字视听格式,激活传统戏曲的时代生命力。收集昆曲、评弹、苏剧基础数据,共收集音视频约1720个,总时长约1350小时,图片约250张。打造沉
15、浸式立体数字戏曲体验空间,提供昆曲、评弹、苏剧等剧(书)目音视频赏析,推出VR看戏、戏曲点唱以及戏曲直播等数字化体验,为市民提供集视、听、唱、学等感官体验为一体的数字戏曲场景。推进非遗数字化。制定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以市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等为核心,建设表演艺术类、传统工艺与医药类和民俗类非遗数据库。制定苏州市丝绸纹样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对丝绸博物馆、丝绸档案馆等收藏的丝绸纹样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建立全面系统、专业权威的丝绸纹样数据库。推进古籍数字化。推进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以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与研究等为重点,推动苏州古籍馆打造成为全市古
16、籍典藏和研究的核心基地。截至目前,已完成数字化古籍1496部,82.9万页,数据容量达16.ITo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省公共文化云的平台(地区)覆盖率达94.68%o推进苏州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暨苏州市“城市阅读一卡通”基石工程建设,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馆藏资源纳入服务体系。推进文物监管数字化。实施“文物建筑建模工程”,打造“文物智慧监管平台”,实施文物“智慧消防”工程,提升文物管理数字化能力。七是重大文旅活动精彩纷呈。高质量承办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突出“融合、创新、共享”主题,举办了开幕仪式及主题演出、夜游虎丘和古运河、展览展示、主题论坛、互动联动5大板块13项活动,组织各类展演530场,推介会76场,互动项目900多个,组织225家采购商,促成商洽配对IIOO余对,累计近10万人次走进运博会现场,现场意向交易额4000万元,线上受众突破3.7亿人次,线上意向成交额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