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文明礼仪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智儿童文明礼仪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 谈谈弱智儿童文明礼貌教育 讲文明、懂礼貌是现代人的交往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在交往活动中,只有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礼节和仪式,才能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具有先入为主的特性,决定着个体最初的吸引力,并对交往产生无可替代的影响。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是交往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以说,文明礼貌是打开交往之门的“金钥匙”。谁掌握了这把“金钥匙”,谁就能在人际关系网络系统中不断地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弱智儿童在生活中的频繁失败和挫折,往往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力缺陷,而是由于他们的言谈举止不文明、不礼貌。例如,有的儿童不论在什么场合,不论谈什么,都是大嗓门,哇哇叫,像与人吵架一样;
2、有的儿童对他人的言语缺少反应,随你向他打招呼还是问他话,他就是不言语,或者非常勉强,爱理不理;有的儿童容易激怒,动不动就向别人,尤其是小同学,发脾气;有的儿童对长辈不尊重,无论是离开家还是回到家时,都不主动打招呼,更有甚者会骂自己的长辈;有的儿童与别人说话时,往往不认真听,或随便打断别人的话,随意插话;有的儿童听长辈说话时,站没站样,坐没坐样,跷二朗腿,不断晃动,或挖耳朵、抠鼻子,或东张西望;有的儿童随便动用他人的物品,甚至用过之后也不归还,或者到了别人家中随意翻动人家的东西。这些情况必然会影响到周围人们对他们的承认和接纳,妨碍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因此,对弱智儿童进行必要的文明礼貌教育,使他们学
3、会一定交往礼节和礼仪,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弱智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对比法。比较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学习交往中的礼节和礼仪也是如此。案例分析就是选择一些对比明显的交往行为案例,成对地出示给学生;先让他们观看、思考,然后进行议论:谁做得对,对在哪里;谁做得不对,不对在哪里;什么词语是对的,什么词语是不对的;什么举动是正确的,什么举动是错误的;应该学习谁和如何做、如何说,不应该学习谁和如何做、如何说。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弱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掌握文明用语,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克服不良的交往习气。例如:第一组: (1)早晨,小苏高高兴兴来到学校
4、门口,立定,恭恭敬敬地向值勤的老师行了个队礼,并说:“各位老师,早上好”;又向同学们说:“同学们,早上好”;然后,快步朝校内走去。 (2)早晨,李全同学边走边看连环画,到了学校门口,仍在边走边看,径直向校内走去。第二组: (1)课间休息时,小明和小刚手拉着手,绕着学校大楼前面的花坛散步,轻声地交谈着什么。 (2)课间休息时,大鹏和小涛在操场上追逐打闹,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第三组: (1)在家里,周勤勤端端正正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瓜子,一边看电视;把吃剩下的瓜子皮放在茶几上的小碟里。 (2)在家里,王大大仰靠在沙发背上,把脚翘在茶几上,一边看书,一边吃瓜子,吃下的瓜子皮随手乱扔。第四组: (
5、1)星期日,光明随爸爸到超市去买东西,忽然看见了自己的班主任陶老师。他走上去,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并说:“陶老师,早上好,”又把老师介绍给自己的爸爸。 (2)星期日,赵奇跟着妈妈到菜场去买菜,遇到了自己的班主任汤老师,对着她傻笑一下,藏到妈妈背后。在他妈妈要求下,才忸忸怩怩说了声“老师好”。 根据具体课题的需要,可以编撰出许多案例。最好把弱智学生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各种不同表现编写成案例,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这会更贴近他们,容易为其理解,引起其共鸣,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对比法使用的时机非常要紧。根据以正面示范为主的要求,通常应在学生已经基本理解礼仪规范之后,再向他们出示一正一反的案例,进行讨
6、论分析。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交往礼节的理解,巩固它们的文明行为,提高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但是,也不完全排除先从对比案例着手的做法,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而且,这样做还有助于培养弱智学生从失败和挫折中汲取教训,增长才干的能力。 为了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教育工作者必须十分注意研究案例的呈现载体。选择呈现载体应该具有形象、具体的特点,与弱智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相适应。按照这一要求,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录像,把案例拍成录像,需要时进行播放。也可以利用“小品”的形式,就是角色游戏,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把其中的情节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小品,也可
7、经是看小品的录像。小品形式无论对于“演员”还是“观众”,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教育作用。有时候,还可以借用卡通片的形式。再次是利用连环画,把案例的情节画出来,少则二、三幅,多则五、六幅由于弱智学生的识图能力很差,其使用效果必然不及录像和角色游戏。最后,讲故事,教师有表情地把案例说给学生听,或者由学生中的故事员来讲。学生主要靠听觉来感知,缺点是学生难以再造案例的情景,优点是便于学生学习文明用语和锻炼言语表达能力。为了弥补后两种方法的不足,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即边讲故事边呈现相应的图画,或者相反。 每看过或听过一组案例后,立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辨析。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重新演示案例;而且要尽量多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通过讨论、辨明是非后,再让学生轮流表演正面的案例。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实际地、反复地进行练习。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立即给以表扬鼓励;对于做得不是好的学生,首先指出他做得对的地方,再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之后让他再做一做,并注意给以积极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弱智儿童明辨是非曲直,把交往礼仪真正学到手,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生活交往需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