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钢铁产业是我市钢铁与装备制造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全市钢铁产业链条延伸、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助推建设新兴工业之城,根据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工作要求,以及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打造千亿企业集团工作部署,结合做强做优做大,持续推动全市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成链式、融合式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钢铁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力争到2025年全市钢铁与装备制
2、造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建设全国绿色高端钢铁生产基地,持续把锻造成为无愧历史荣光、再创新的辉煌的现代化钢城。二、主要任务(-)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一是加快实施产能置换。紧盯集团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工程及其配套项目,依法依规开通相关审批事项绿色通道,力争新建2座1950m3高炉分别于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带动全市钢铁产业冶炼装备向绿色化、智能化、大型化提升。二是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关注市内高附加值产品需求,盯住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生产企业用钢市场,全面优化钢铁产品结构;跟踪行业先进工艺装备技术,突破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复合板,延伸不锈钢(复合材)化工容器/储
3、罐、车用配件等不锈钢(复合材)零部件,加快推进80万吨中大规格优质棒材、闽耀金属套件等项目建设。力争至2023年,合金结构钢、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工模具钢等高性能装备零部件用合金钢供应能力显著提升;至十四五末,实现优钢系列全覆盖、特钢品种新突破,工业用材和优特钢占比提高至80%以上。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利用自身经营效益优、品牌效应强、区域龙头企业优势,稳定与亿鑫钢铁合作,开展与省内相关钢铁企业沟通,适时开展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合作控股、联合经营、资产收购、产能合作等工作,推进系钢铁企业整合发展。针对整合民企工作中按市场价格并购,可能出现被认定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溢价风险,积极向上对接,争
4、取政策支持。(二)延伸拓展产业链条。一是壮大铸造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台明铸管增资整合,力争2023年底前形成年产20万吨离心铸管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小蕉实业铸造用生铁高炉改造,力争2023年底形成年产30万吨铸造用铁水生产能力,切实保障高端装备产业园铸造用铁水需求,并辐射铸锻产业集聚地。二是融合装备产业链条。将产品与装备制造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依托就近提供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优惠的优势,着力引进车桥生产、工程装备等企业,加大汽车大梁板、桥梁板等汽车用钢、结构钢、工程机械用钢使用,大力发展下料中心一铸锻一机加工一零部件一总成一整机一成套设备产业链条,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到十四五末实现产值1500亿元以上,建设
5、全省重要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载重汽车研发生产基地。三是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以与建筑科技大学合作为契机,整合双方在冶金、材料、环保节能等领域优势,研究建筑产业方向的可转化成果,延伸规模化工程钢结构、钢筋焊接网等制品。加快实施杭萧钢构钢结构建材、板型墙材等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项目,推动全市新型建材产业加快发展,力争至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35%以上。四是拓展氟新材料应用。加快推进矿资源整合,支持参与化工公司重组收购,推动矿区矿探矿权转采矿权工作。实施新材料电子级氢氟酸、无机氟化盐、氟聚合物等项目,力争至2025年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培育成特色
6、鲜明的氟新材料领域专精特新龙头企业。(三)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依托、小蕉实业,加强与科技大学、机科院分院等院校和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邀请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揭榜攻关,组织实施3项以上省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对项目研发投入予以补助,力争打破氢冶金、低碳冶金等技术壁垒,提升钢铁产品附加值。二是推进产品创新。跟踪行业发展方向,探索铝铁、钢氮等合金的经济应用,推广免退火、免酸洗等适应装备制造的钢材产品,向工程机械耐磨用钢、外标塑料模具用钢等领域品种优化升级。主动融入海上城市建设,围绕海上航运、港口建设、航海工程等领域用钢板特点,将产品往超厚、超宽、超长方向发展,
7、推出适应海洋工程和船舶制造需求的新产品,力争每年研发新产品2种以上,并纳入省重点新产品推广目录。三是提升研发水平。推进集团技术中心配置高端实验室、配备具有检验和研究分析关键设备能力的高端人才,使其达到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实力。发挥市南方钢铁研究会作用,打造钢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带动全省钢铁行业整体研发水平提升。积极向上对接,支持于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四)深入推进绿色低碳。一是持续推进环境治理。继续以环保效果好、大型化、现代化的新装备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装备,加快实施220 烧结机烟气SCR脱硝、清洁运输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力争2024年底前所有生产环节完成
8、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提升钢铁产业绿色物流比重,鼓励采购新型电动物流车取代燃油车,力争至2025年新型电动物流车辆占比达到35%o支持资源环保产业发展,推动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废弃物的闭环处理,协助取得固废危废处理许可证。持续推进现场环境改造提升,支持工业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多方位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开发有较高品质的文旅康养产品,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增强二次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支持充分回收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及轧钢各生产工序余热余能余压资源,再建2台80MW煤气高效发电机组,力争至十四五末自发电比例提高至95%以上,助力我市钢铁产业2030年前碳达峰、2035年减碳30%。三是拓展清洁
9、能源利用。加快突破氢冶金、碳循环高效利用、碳捕获和封存、智慧冶金等先进工艺技术,探索与东方电气、化学工程等公司合作,利用富余焦炉气资源实施焦炉气制氢项目,利用重卡底盘推动氢能源卡车合作项目,打造氢能源汽车产业链。(五)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一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以钢铁产业链价值提升为主线,运用新一代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技术及装备,推动由钢铁制造向钢铁智造转型。加快推动集团智能制造工程等项目建设,2022年完成经营管控数字化智慧平台,至2023年建成一条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至2025年智能制造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打造智慧钢城。二是发挥云商作用。整合省内外以及权属、关联企业作为核心的供应链,完善集
10、产业信息、供应、销售、支付、融资、物流、加工、配送为一体的云商平台。探索出台网络货运行业支持政策,推动云商网络货运平台2022年7月上线,实现货、车等社会运力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云商生态圈优势和科技服务能力做大供应链采销,做大做强商贸和供应链金融两个板块,在每年完成存量交易金额600亿元基础上,着力扩大外部交易,力争2022年云商实现交易金额突破700亿元、2023年突破800亿元、2025年突破1000亿元;同步拓展上下游供应链金融服务,力争2022年服务规模突破20亿元、2023年突破35亿元、2025年突破50亿元。三是打造大数据中心。加快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确保2022年底建成投用,打造
11、有效保障数据安全的数字化云平台。依托自发电价格优势,运用与智能制造合作经验,发挥大数据中心功能平台作用,加快推动省国资云项目落地,为全省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高效稳定服务。(六)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原料保障。提升国投资源公司整体处理废钢铁能力,使其成为废钢铁主要加工配送基地,助力扩能降耗。加快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二期工程实施,延长废钢加工产业链,将国投基地打造成全国废钢利用的示范基地。二是发展电炉炼钢。依托生产研发技术优势,推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将省内分散、规模小、技术能力不足的小型电炉炼钢产能整合置换至,建设200300万吨规模短流程生产线,优化省内电炉炼钢布局,打造优势标杆电
12、炉炼钢企业,助力省内电炉钢发展示范区建设。三是提升资源配套。推动矿业公司加快推进石灰石开采、产品破碎系统建设,加快实施资源环保产业园项目,力争至十四五末,将矿业打造为我市钢铁产业石灰石及环保石灰粉供应基地,增强钢铁产业石灰石资源配套保障能力。(七)提升产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强化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服务,在规划审批、环境评估、基础配套、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落实各级减税降费、纾困惠企、人才保障政策,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二是保障发展空间。加快铸造用生铁高炉改建、矿业资源环保产业园等项目用地的征迁和审批事项,
13、为产业发展提供完整的建设用地。完善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产业园土地、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配套,拓展产业发展的平台空间。三是加强人才培育。落实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理念,开展钢铁与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龙头企业自主人才认定,对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给予人才引进奖励、落户安置、子女就学等政策支持,支持一批高技术、高成长、强引领的人才团队打造省产业领头团队。三、机制保障(-)发挥专班作用。充分发挥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直部门、相关县(市、区)和集团共同参与的服务(集团)公司工作专班作用,督促各成员单位立足本职,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及时掌握和解决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强化政策争取。紧抓国家支持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全面对接落实上级出台的支持钢铁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形成一揽子支持钢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三)各方高度协同。各有关单位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将工作举措转化为具体项目,建立项目工作台账,加强市县和部门联动,持续优化服务,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推动全市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